琵琶映射出的音乐审美追求

2020-01-14 12:44周剑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阴阳琵琶天地

周剑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久远,内涵丰富。

一、儒道思想对琵琶的音乐审美影响深远

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儒家的“礼乐”思想和道家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影响深远。

1.“礼乐”之美

孔子是“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美学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的音乐是最完美的至上的音乐,重视音乐的政治、社会、伦理、教化功能,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2.“大乐与天地同和”之美

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有这样记载:“大乐与天地同和”。其观点诱发于宇宙生生不息、风雨序次的和谐运动,而宇宙的和谐包含了音乐的和谐,天地之美其实就是音乐之美,所以乐者,天地之和也。道家的阴阳观点还体现在琵琶演奏手法上,琵琶中最基本的弹挑技巧是琵琶的灵魂,食指的弹奏使人感到阳刚有力之感,拇指的挑奏又使人感到阴柔婉约之美,这一阴一阳的完美结合无不体现出琵琶演奏的艺术魅力。

二、琵琶的形制符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特征

(一)“天人合一”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萌芽初期,将“阴阳”与“五行"紧密联系,认为“阴阳"与“五行”造就音乐和世间万物。阴阳与五行,遵循 “天地之性”,有 “天人合一"的色彩。

西晋孙该在《琵琶赋》中说琵琶“四分六合”, “四分”借指一年四季。“六合指上下与东南西北,即天地四方。符合当时人们追求“天、地、人合"的审美要求。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里说琵琶长三尺三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

西晋成公绥在《琵琶赋》里说琵琶“三才判合”, “三才”分别指“天”、“地”、“人”。

从中我们得出,琵琶的形制是按照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音乐审美观而设计制作的。

(二)崇尚自然之美

有关体现古人崇尚自然的史料无论在《琵琶赋》还是历代史料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与记载。

西晋傅玄在《琵琶赋》中载有:“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象也。”说明当时的乐人,在设计制作直项琵琶的过程当中,映射出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然界中人与天、人与地相合的音乐审美取向。

琵琶在设计制作时共安装了四根琴弦,就效法了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三)阴阳和谐之美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古人观察到了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一切自然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西晋孙该在《琵琶赋》中载有“六合”,是说琵琶将天地之道、日月之光、阴阳之气融为一体。

直项五弦琵琶,其弦数设制体现先民好五声,“以正天时”“以正人位”,从而达到“人与天调”,即人与天合,继而宇宙和谐,产生天地之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五弦琵琶其形制体现了阴阳和谐的音乐审美观。

三、琵琶表现力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符合了大众化的审美追求

(一)点线相谐的旋律之美

众所周知,琵琶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长于演奏点状的旋律片段。所以,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琵琶向来是以细、密著称的。然而,在琵琶乐的音响中,点和线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琵琶密集的音点儿自然会像用丝线串起一串念珠一般,融汇成像山溪奔涌一样铮琮流淌的线性旋律。所以,琵琶音乐在音点儿和音线的谐和之间,既能表现出晶莹的颗粒性特征,又能表现出圆润的歌唱性特点,呈现出点线相谐、张弛有度、细密圆润的独特音响效果,堪称民族乐器中富有声情表现力的“多面手”。

而在现代琵琶曲目中,通过运用各种创新性的琵琶演奏技法,有助于更加鲜明地凸显琵琶点线相谐的特点,营造出别有韵味的美感。例如,在王建民先生《幻想曲》中呈示部《如歌的慢板》开始处,演奏者可以借鉴古筝的四指长轮这一新型技法来营造出别有意趣的音响效果。由于轮指时四指依次入弦的时间和角度都存在细微的差别,所以这就很自然地展现了琵琶点儿状的音响效果。又由于长轮的连续性,所以这些音点儿很巧妙地融汇成一条串珠般圆润的“音线”。而在这条音线当中,又时时透露出音点儿充满活力的跳荡之感,因而能够非常生动地刻画出苗家村寨在晨曦的薄雾中既静谧缥缈而又蕴含勃勃生机的迷人氛围,有效地强化了乐曲的表现力。

(二) 渐近自然的腔韵之美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晉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一文中提出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观点,并且把评价丝、竹和人声演唱这三类音响效果的标准确定为“渐近自然”。人声演唱能够更加细腻地表现出蕴含在音声当中的人类情感,而竹笛等管乐器的音响效果要比琴、筝等弦乐器更接近人声演唱,因而若从自然的角度来评判,管乐器的审美效果要优于弦乐器。

王范地教授探索并创立了琵琶演奏的“腔韵润音体系”,又从点线相谐的角度巧妙彰显了琵琶演奏的腔韵化效果,不仅为琵琶乐器补足了一块短板,而且营造出了富有特色与神采的奇妙音响效果。

(三)声情相融的意境之美

在琵琶音乐中,所谓的“情”,是指演奏琵琶作品时体现的情感性,“景”是指演奏琵琶作品时呈现的艺术画面。对于琵琶艺术而言,情和景的相互交融使客观外在的事物和主观内在的情感加强了关联和融合,为琵琶音乐意境之美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所以在琵琶演奏中,音乐旋律所塑造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开启了听觉上的审美之旅,使琵琶音乐充满情趣的“意”和促动心灵想象的“境”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所以,在琵琶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先从最浅层的事物描写的层面来加强直观感受,再上升到情感体验来加强感受,最后上升到意境的审美情趣中去,这一系列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审美变化,增加了琵琶音乐的艺术情趣,也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部分现代琵琶曲目中,不仅从“实”的方面突显了艺术形象,也从“虚”的方面激发了听众的想象力,表现出了如泣如诉般为曲中人物“写心抒怀”的表情效果。所以,琵琶音乐的意境之美是一种心境的呈现,也是一种感悟。

总而言之,琵琶乐器由于具有众多的审美特征,在当代民族器乐中表现出了优雅而灵动的审美品格,令人叹为观止。

猜你喜欢
阴阳琵琶天地
我和我的琵琶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琵琶”和“枇杷”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