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

2020-01-13 06:37尹雪红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

尹雪红

【摘   要】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达到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到三全育人。本文立足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通过结合专业教育,解决育人成效问题。借助知识点、数学史、典故等将德育与教学内容融于一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数学文化;方法

一、序言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它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所需的数学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逻辑性和思辨性等特点,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而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的教学,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集中精力主要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所淡化。

这要求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达到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中,并做到润物无声。所以,高职数学教师可立足高等数学的内容,借助数学文化、文学、哲学、生活中的小故事等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高等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融入课程思政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应该积极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在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下面,笔者将简单谈谈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几点方法。

(一)通过融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谈到数学文化,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数学史,即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数学学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古埃及人曾发明象形数字、希腊欧几里得曾撰写《几何原本》、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勾股定理等。中国古代数学也是非常辉煌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就可以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讲数列极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进行课堂引入,“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柱合而无所失矣。”“割圆术”这个方法,是刘徽在批判总结了数学史上各种旧的计算方法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方法。这是现代数学中极限的思想,通过极限的思想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为后期祖冲之研究圆周率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依据,也对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同时也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精确的算法。这样,教师通过导入古代数学文化,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列极限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数学理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通过融入文学,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戏剧、建筑、医学等内容,其中的诗词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而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中不乏数学美的诗句。因此,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同时也为数学知识增添一些诗情画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意境深远,描述的情境亦诗亦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无穷小的意境,李白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渐去渐远,越来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帆影”和“人影”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逐渐趋于零的量,通过重温经典诗词,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无穷小的意境。同时,在学习无穷小这个數学概念的同时,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李白送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还能感受到数学美所带来的愉悦。

(三)通过哲学,培养学生辩证法思想

哲学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两者都是以逻辑为基础而延伸的。而且,哲学在一定程度为数学科学提供了原理。因此,在高职数学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将哲学融入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体会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比如,定积分的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等内容。分割是将自变量所在的整个区间划分成无数个小区间,把大化小相当于将整体转化为部分的思想。近似代替采用的是以直线代替曲线,将变量转化为常量,未知转化成已知。求和是将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累加在一起,化零为整,从而求出整个曲边梯形的面积,体现了部分回归到整体的思想。最后,我们发现分割越细,所有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与曲边梯形的面积越接近,将求出来的和进行取极限,最终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的精确值。这是将近似值转化为精确值,看似是暂时的静止,但实质是绝对的运动。当我们的分割无限趋于零时,积分值就越精确,运动变成静止,曲线变成直线。而无穷小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变化的量,这个变量刻画了自变量的量变,也孕育了因变量的质变,这就体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教师通过讲解定积分的四个步骤,就能让学生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法思想。

(四)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中的小故事中往往蕴含有简单的数学原理。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热情,在高职数字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数学原理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比如,在无穷小阶的比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导入以下故事:《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是同学们熟悉的两个人物,他们因醉酒误事,导致玉帝非常生气,要让他们戒酒,于是给了他们一缸酒,惩罚他们一年内只能喝一缸酒。太白金星计划每天喝半缸酒,然后加满水,太上老君计划第n天喝这缸酒的喝完后加满水。一年以后,太白金星酒缸里酒精含量的变化为:太上老君酒缸里酒精含量变化为:最后,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酒缸里的酒精含量都很低,但太上老君酒缸里的酒精始终还有那么一点点,同为无穷小但趋于0的速度却不一样,为了比较不同无穷小趋于0的速度,我们引入无穷小阶的比较。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会给学生抛出问题,对于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你们是如何改正的呢?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凡事要学会制定一定的计划,计划还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改掉不良习惯不能一上来就过猛,否则过犹不及。

(五)通过一些数学符号,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美,同时建立文化自信

数学符号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工具,是为适应数学抽象和形式化的产物。每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因此,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导入数学符号来源的方式,帮助学生认知符号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比如,在微积分中讲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莱布尼茨符号思想,其“通用符号”思想一大来源就是中国的象形文字,这要追溯到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的交集。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交流与传播,切身感受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科学探索灵感和科学进步。

三、结束语

为了落实国家的要求,本文就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主要从五个方面去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介绍,在每个方面,抛砖引玉举了几个例子,而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是立德树人,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方法,要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真正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與专业教育的问题,前方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边红,于海征,张辉国,等.基于泛雅平台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06):40—44

[2] SI Cai-Ying.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64—67

[3].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3):60—66

【备注:本文系新疆职业大学“课程思政”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XJZD19SZ090。】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