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TM的海岛旅游者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1-13 06:45沈世伟刘镜茹
关键词:海岛旅游者文献

沈世伟,刘镜茹

(1.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1;2.宁波大学 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1)

一、引言

海岛已成为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以2017年为例,“海岛”高居出境旅游十大主题关键搜索词首位,赴海岛的游客约占中国出国旅游总人次的三分之一[1]。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海岛是海洋上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共有的地理特征表现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不连续性[2]17-18。海岛旅游的发展促进传统捕捞业、养殖业向服务业转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原始风物的保护以及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等[3],但作为一类相对封闭特殊的地理单位,海岛在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呈现出敏感性和脆弱性[4-5],旅游者的到来在促进海岛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海岛带来多方面的不可逆的双重影响[6-7]。同时海岛旅游者的活动范围、特征和类型也有别于内陆[2,8]。十余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先后梳理了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文献,较好地揭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但尚未有针对海岛旅游者研究的专门分析[9-15]。然而,如果将旅游视为因个体修复在单调/紧张循环往复的日常中疲惫/受损的身心,“重塑”自我而在非惯常时空中进行的旅行和栖居及由此生成的一个系统[16]1018-1021,旅游者无疑是这个系统最早、最基本的参与者(actor),包括海岛在内的各类旅游地说到底都是由旅游者用脚“投票”产生的,没有旅游者就无所谓旅游,更无所谓旅游地,认识旅游,探讨旅游发展应以旅游者为中心[17]167-208。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以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①为基础,选取Web of ScienceTM中关于海岛旅游者的文献为数据基础,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②为分析工具,对海岛旅游者研究进展做定量分析,绘制海岛旅游者研究的知识图谱,梳理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演进规律,以期为后续研究拓展新空间。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Web of ScienceTM引文数据库为基础,以“island”和“tourist”为搜索主题词,选择文献类型为期刊、会议文献、综述性论文,剔除研究类别为医学、热力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期刊,初步检索到文献1374 篇,为保证文献的精确性,通过阅读文献摘要,删除研究对象为内陆岛屿、海岛动植物等与本文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剔除重复项,最终获得文献403 篇。将这403 篇文献作为本次文献分析的样本,用于分析海岛旅游者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笔者借助该软件分别从国家分布、作者及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等几个方面对海岛旅游者研究进行探讨。

三、文献基础信息分析

(一)国家和地区分析

选择年份1971-2018,年份切片为1年,阈值选取TOP=50,对于403 篇文献进行的国家—地区可视化分析(图1)。图谱中共有35个节点,51 条连接,密度为0.1025。节点越小,表明发文量越小。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发文国家或地区③的合作强度,连线越粗,合作越多。其中,美国和西班牙科研机构的文献记录数量最多,均超过50 篇,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中国、马来西亚,四个国家发文量差距不大,均超过30 篇。就国家间合作而言,受语言、文化、学缘、空间距离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学者之间合作较多,西班牙学者多与其欧洲同仁合作。中国与西班牙、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等多个国家之间存在连接线,表明中国学者近十年来与国外学者合作增多,初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型、国际化的旅游学术合作网络。

(二)研究机构分析

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发文机构进行计量分析(图2)。图谱中共有417 个节点,366条连接线。图谱中圆圈大小反映发文量的数量大小。西班牙大加那利拉斯帕尔马斯大学、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三所海上学府发文最多,研究对象多为所在海域内的岛屿或群岛。其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频繁举办国际旅游学术会议,对外合作尤为活跃。

(三)作者分析

在分析研究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基础之上,选取TOP=50,通过可视化图谱对于403 篇文献进行分析(图3)。图谱中共有43个节点,33 条连接线,连接线粗细表示作者之间合作强度。其中发文数量前三位的Diana Mohamad(马来西亚)、TomásLópez-Guzmán(西班牙)、Badaruddin Mohamed(马来西亚)。进一步考察其研究内容发现:两位马来西亚学者偏重于从旅游者视角出发,分析海岛旅游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认知;而TomásLópez-Guzmán 的研究则聚焦于海岛旅游者的需求和满意度。整体上而言,形成了以同单位同事为主的多个学术团体;而就作者群而言,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四、海岛旅游者研究知识群组分析

通过分析知识群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研究历史进程和了解研究基础[18]。而高中心性论文,表明这些论文占据关键位置,可以看成里程碑式的成就[19]。本文借助Citespace对于原始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共被引网络聚类,从所引文献的标题中提取术语为聚类命名,得到细分研究主题。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设定时间跨度为3年,采用Pathfinder 剪裁,得到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④(图4)。

从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来看,模块值(Modularity Q)值和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反应出聚类的合理性和内部相似性。当模块值大于0.3 的时候视为合理。平均轮廓值越接近1,则聚类内部相似程度越高[18-19]。总体而言,海岛旅游者研究网络集中性强,但是研究内容多样,并且不同时间段呈现不同的知识组群,由于聚类较多,含有10篇文献以上的聚类有4个,主要研究集中在近10年之内。

(一)海岛旅游者满意度研究

海岛旅游者满意度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定量分析来考察海岛旅游者人口特征、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海岛目的地感知形象、旅游服务感知质量等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0-21]。海岛目的地的正面形象对于海岛旅游者满意度有着促进作用,而海岛旅游者满意度反过来也有助于海岛旅游目的地发展和宣传,尤其是当海岛目的地形象吻合旅游者动机时,更容易产生正面的情感效应,有助于提高旅游者满意度[22-23]。海岛旅游忠诚度往往以旅游者的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来衡量,海岛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旅游者体验这一调节变量的影响下相互作用[24]。

(二)海岛旅游者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海岛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收入增加、就业率升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消极的影响在于价格上涨、自然环境的破坏、话语权丧失等[25]。有学者提出具有环境保护主观认知的旅游者更加注重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海岛旅游者的主观环境认知的提高会改变旅游者决策,促进绿色出行,具有更高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者更愿意为日出行支付更高的环境税[26-27]。目的地海岛居民同样也感受到旅游者带来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受到不同影响的居民对旅游业和旅游者所持的不同态度,证实从旅游经济中受益的居民对发展旅游业和接待旅游者的态度更为积极[28]。

(三)海岛城市旅游研究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一方面,部分海岛的沿海地区逐渐城市化,开始有了机场、大型连锁酒店、现代化的度假村等设施,人才和技术流动进一步推动旅游型海岛的城市化,从原有的资源依托型地区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智慧城市[29-30],并且旅游驱动的海岛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提高了休闲质量,使城市海滩更受游客喜爱[31];另一方面,海岛内陆的山地和森林对旅游者也有吸引力[32],在海岛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等替代型旅游[33]。

(四)海岛旅游者需求研究

多遵循计量经济学范式,借助历年旅游历史面板数据建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者人次[34]。也有学者借用动态模型探究海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海岛旅游目的地生活成本、旅游者长居国的经济活动以及旅游信息散播渠道等都会影响旅游者需求和决策[35-36]。在全球化背景下,Podhorodecka Katarzyna 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和海岛旅游者需求并不完全相关[37],海岛营销支出增长将促进海岛旅游需求[38]。

五、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根据数据结构初步文献年度分布统计(图5),最早的一篇外文文献发表于1971年。总体而言,在海岛旅游者这一细分研究领域,文献体量并不多。曾利用“islandtourism”在WEB OF SCIENCETM进行检索,发现海岛旅游者相关文献占海岛旅游研究文献的 10%左右。在2010年之前,年发文量均不超过20篇,且年发文量波动较大。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体现出研究热点的演变和延伸,通过绘制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把握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39]。通过Citespace 对于403 篇文章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的中心度则是说明其在整个关键词网络的中的重要性,代表了在一定时期内的核心研究主题。设置年份切片为3年,阈值选取Top=50。鉴于本文检索词含有“island”“tourism”“visitor”“tourist”“traveler”这几个关键词,因此在图谱除去上述高频词,合并重复关键词。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对其排序,选取频次大于20 的关键词(表1)。

表1 海岛旅游者研究关键词高频热点词列表

结合图5、图6和表1可看出,1971年至1994年可视为海岛旅游者研究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研究成果不多。首要关键词是“satisfaction”。学者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海岛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调查其满意度和期望。在满意度影响因素中,原生态海岛景观所带的“荒野感”和“孤独感”发挥着重要作用[40]。

1995-2005年可视为海岛旅游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岛屿,比如加勒比海岛屿以及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加纳利群岛。多个关键字一起出现在这一阶段, 其中“ attitude ”“ecotourism”“model”“impact”的中心度各在某些年份大于0.1,呈现较高的中心度,表明海岛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影响、海岛旅游者/居民的态度以及生态型海岛旅游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此外,与上述概念关联紧密的 “ destination image ” “ behavior ”“demand”“quality”也呈现出较高的频率。

可见,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海岛的脆弱性,认为旅游者的进入会给岛屿带来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25-27,35]。旅游作为全球化推动因素中,海岛国家和地区被动接受“全球定位”,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本土定位”成为核心关键点[25]。海岛当地居民及其文化作为本土元素,既是吸引旅游者重要因素,也是塑造旅游者心中海岛目的地形象的关键因素[41]。在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相遇和交流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及其社区往往被动地接受文化冲击[42]。事实上,无论是海岛当地居民和海岛旅游者之间,还是海岛当地居民之间,对于“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43]。此外,生态旅游作为尊重环境的一类旅游模式被推崇[33],但有学者揭示生态旅游产品仅仅是与自然相关,并未达到教育并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目的,并未对海岛生态保护起实质性作用[44]。

另一方面,海岛旅游吸引因素不仅仅依靠“3S”(SEA、SUN、SAND),事实上“10S”(sea、sand、scenery、sun、surf、shopping、safety、sex、sincerity、sociability)已逐渐成为吸引海岛旅游者的重要因素[37]。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有别于大众旅游,背包客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者可以缓解大众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海岛的经济和政治自主权[45]。鉴于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在海岛上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存在差异,学者们或基于中心—边缘理论,构建不同类型的海岛旅游者的时空活动模型[46];或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产品以求提高海岛旅游者的满意度[33];或试图揭示其对于旅游风险的感知[47]。

2006年及以后为高速发展阶段,出现多个 关 键 词, 但 除“ management ” 和“perception”呈现较高的中心度之外,其它关键词中心度都偏低,研究主题总体呈多元化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关于海岛旅游者动机和活动的数据来源不再只限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等新渠道、新平台收集海岛旅游者数据,借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海岛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体验。海岛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海岛挖掘其自身文化的能力以及整合已有资源开展多样化供应的能力,美食、乡村风情等成为新的吸引物[8,32]。Yelim Kim 通过分析济州岛旅游者的婚纱照,发现其偏爱海滩和森林,指出这些旅游者不仅在婚纱拍摄过程中宣传了海岛,触发了潜在旅游者的到访动机,也为旅游规划部门提供了参考[48]。

在旅游忠诚度和满意度研究方面,学者们尝试扩展原始模型和理论,在原有的地方依恋、身份认同、目的地形象感知因素基础上,加入个人参与度因素[49]、旅游者感知真实度、信息搜索行为因素等影响因子[50]。目的地的不同属性会对海岛旅游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海岛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取决于总体满意度[8]。Mahshid Omid 指出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和旅游经验越少的旅游者总体满意度与重游意愿都更高。通过构建计量模型[51], Carlos Pestana Barros 计算了欧洲旅游者在大西洋的马德拉岛上的停留时长,指出在相似的海岛环境下,旅游者会因葡萄酒和赌场的吸引而停留更长时间[52]。不过Tim Turner 提醒,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单位,海岛存在“迪士尼化”现象,成为享乐主义的天堂,混淆时间边界,存在药物泛滥和其他旅游风险[53]。

此外,海岛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于海岛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在认知上有一定差异,海岛旅游者认知的环境负面影响远高于当地居民[54]。一些学者利用碳足迹计算旅游对海岛环境的影响,但对于旅游者而言,用碳足迹法评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过于复杂,因此旅游从业者和旅游政策制定者应寻找更便捷的方法帮助旅游者评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55]。也有学者利用计量方法考察海岛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发现其都有支付意愿[56],但其支付意愿受到年龄、性别、国籍、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生态认知、支付方式等多方面影响[57]。一些学者探究了不同因素之于支付意愿的重要性。Zrinka Marušić 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差异化支付方案,主张对持有不同生态认知的旅游者收取不同的费用[28]。然而,也有学者提出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环境责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的差异[56]。

六、赴中国海岛旅游者和出境海岛中国旅游者研究

整体而言,以中国境内的旅游者及中国的出境海岛旅游者为研究中心的文献并不多,共计34 篇,其中研究中国出境海岛旅游者8 篇。

就中国境内的海岛旅游者这一细分主题而言,研究案例地聚焦于金门岛和海南岛,较少区分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研究内容主要是旅游者的忠诚度、满意度、支付意愿、重游意愿以及海岛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发现主要有:旅游者出行前所接收到的目的形象影响旅游者的感知价值,从而改变其意图和旅游路径[58],可能导致旅游者在海岛上的旅游活动并不一定表现出亲水性,甚至其活动空间更多集中在内陆地区,开展文化旅游相关活动[59]。此外,也有学者就海南岛的入境旅游者需求进行调查,指出气候因素和客源国带薪休假政策影响海南岛入境旅游需求[60]。

针对中国出境海岛旅游者的研究多由中外学者合作完成,既有对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海岛形象感知或中国出境的海岛旅游者特征的专题研究[61-62],也有对同一海岛上的中国旅游者和他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开展的比较分析。如Jan Packer 通过比较澳大利亚岛屿上的中国游客和澳大利亚游客,发现中国游客更加亲近大自然,但认为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限制其与野外动物的接触[63]。中国旅游者在境外海岛的行为和体验除受原生文化影响外,还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Hyoungeun Moon 通过对济州岛上的中国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发现一方面旅游产品高度个性化会给中国旅游者的海岛体验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济州岛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强化中国旅游者在非日常环境中的失控感的同时,又提高了中国海岛旅游者的满意度[8]。

七、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了Web of Sicence 核心数据库中关于海岛旅游者的403篇研究文献,识别了文献的核心作者群及其所属单位和国家,归纳了海岛旅游者研究的知识群组和热点演化进程。

总体来看,海岛旅游者的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格局,非同一地域的学者之间合作不紧密。海岛上或者海岛附近的高校是研究海岛旅游者的主要力量。跨国合作受到语言、文化、学缘、空间距离等因素影响,但学术实力较强的国家之间合作较多。中国与多个国家有着合作,逐渐展现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案例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大型岛屿和群岛,另一类是靠近南太平洋岛屿。对前一类岛屿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而对后一类岛屿的研究则聚焦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数据大多来源于问卷调查、面板数据以及互联网,另有一些学者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海岛旅游者动机、忠诚度和满意度,基于旅游者视角海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海岛旅游者需求,海岛旅游者时空行为,海岛旅游者环境保护认知和地方依恋关系,海岛旅游者对旅游影响认知及其环境保护支付意愿依旧是海岛旅游者研究热点。今后海岛旅游研究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拓展:

1.海岛旅游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开展海岛旅游者研究已有40 多年,多为个案研究,对海岛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学特征、感知等已有较为深入的认知,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范式。海岛作为一个有限封闭空间,其旅游与内陆旅游相比在多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且针对海岛旅游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因时而异。当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热点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海岛旅游者需求理论、决策理论、满意度理论、忠诚度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研究亟待完善。

2.海岛旅游的“中国”研究

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境内的海岛旅游者的研究文献数量少,研究方法上以定量为主,更注重实证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分析中国国内海岛的客源市场类型、海岛旅游目的地感知以及海岛旅游者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等。针对中国的出境海岛旅游者的研究文献更加稀少,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与中国境内的海岛旅游者文献呈现的高度相似,但也有个别学者借用跨文化理论比较分析境外同一海岛上的中外旅游者的行为。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对中国境内入境海岛旅游者,还是中国出境海岛旅游者,研究成果都偏少。当前全球海岛旅游面临着旅游者需求日益个性化而旅游产品日趋同质化、旅游流集聚度趋高等问题,提高中国海岛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开发和整合海岛特色资源成为中国海岛旅游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3.移动互联网时代海岛旅游者行为非线性变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海岛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其行为模式体现出新时代特征。不同目的类型的旅游者在不同时空里的行为偏好和活动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值得系统、深入的探究。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岛旅游者行为可能日益趋于大同小异,但又非简单地线性演进,须以全球眼光和开放思维开展持续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剖析海岛旅游者行为的非线性变迁。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海岛旅游者研究的新要求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的推动下,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这对海岛旅游者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加强相关研究学者之间合作交流,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另外一方面,除了关注不同海岛新旅游合作模式以及深层研究成熟海岛旅游地旅游者的新变化,同时也关注新兴海岛地区和边缘海岛地区的新产品开发和风险防范。

注释:

① Web of Science 是美国汤森—路透公司推出的数据库产品,旗下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根据影响因子收录了1 万多种权威学术期刊和会议文献,内容涵盖社会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② Citespace 是一种应用于科学文献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具有科学的可视化分析效果。

③ 发文国家和区域计量统计数据来源为所有撰写作者地址字段,基本为作者发文时所在单位地址。

④ 由于聚类较多,系统自动显示含有10 篇文献以上的聚类,不满足这个条件的聚类则不显示。

猜你喜欢
海岛旅游者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在海岛度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