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景视角 衍生完整思维

2020-01-11 01:14李艳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思维

李艳苹

【摘要】什么是全景数学?即“全景式建设更为丰富、完整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培养全面、完整发展的人——‘全景育‘全人.”“全景数学”具体是怎样的概念呢?这也许这就像“素养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教学中“全景数学”的体现有两方面:一是横向有广度,让学生具备“大视角”去看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事物;二是纵向有深度,不局限某一课教什么而去教,而是要让知识和思维有来处也有去处.

【关键词】全景数学;儿童视角;思维

第一次听张宏伟老师的课,一下子就被“全景数学”这个词吸引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却似乎已经萦绕在脑海中许久,陌生又熟悉.什么是全景数学?回校后我立刻开启搜索模式——“全景式数学教育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以项目化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建设更全面、完整和跨界的综合性数学课程为核心,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全景式的学习,全景复演数学创造的关键过程,让数学学习更丰富、完整、有趣、饱满,多元、完整地面向数学,面向世界,数学素养得到充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同时成就数学课程本身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句话就是‘建设更为全面、丰富、完整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培养全面、完整发展的人——‘全景育‘全人.这里的‘全景,绝非面面俱到,而是完整地关注数学内容和过程的所有关键节点,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必需的内容融入合适的教学中,引导孩子努力实现由‘教孩子数学向‘用数学教育孩子的真正转变.”这是从张宏伟老师的分享中摘录下来的.

读到这些,全景数学的育人目标和思想已了然于胸,但“全景数学”具体是怎样的概念呢?这也许这就像“素养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教学中“全景数学”的体现有两方面:其一是横向有广度,让学生具备“大视角”去看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事物,例如,“综合性项目式学习”就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坚持多样、综合性学习的同时,可以将‘长线浸润式学习‘戏剧化学习‘定制化学习贯串始终”[1].其二是纵向有深度,所谓纵向有深度,就是不局限某一课教什么而去教,也许知识点会琐碎地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教材中,但每一课留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应是完整的. 全景数学课程结构由完整的“浪漫课程—精确课程—综合课程”组成,以适应相应的学习过程,强调数学知识的总分重建.首先,让学生浪漫地了解和感知某个数学知识点的全貌;其次,引导学生将其“精致孵化”;最后,再精致化综合.这使得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認知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形成有来处也有去处,这也要求教师要有大局观.

一、“一数一全景”,在浸润式学习中体现全景数学的广度教育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开始咱们来玩一个数数接龙游戏——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数数,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数,目标是数到10000.

当学生听到10000,出现的表情各不相同:

有的很震惊——“天哪,一万!”

有的很失望——“才数到一万啊,我以为是一亿呢,小菜一碟!”

当然,大部分学生是后面的类型.

师:那今天的两分钟我们先来数一数吧,1,2,…

两分钟过去了,学生数到111,我在黑板的角落里记下了这个数,这将是明天数数的起点.

两分钟能数到一百多!我看到学生眼中自豪的表情,是呀,短短两分钟就数到了100多,数到一万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师:同学们,照这样,每节课两分钟的数数,一周5节数学课(每天一节),你们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天才能数到一万?

“两周就可以!”一名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其他同学立刻点头表示赞同“可以可以”“差不多”“不需要这么久”……

我继续说道:“今天是3月15日,这样吧,同学们,咱们来打个赌——”

生:什么赌?

同学们瞪大了眼睛.

师:我赌到这个月底,也就是3月31日,你们都数不到一万,你们信吗?

听完我的话,大部分学生立刻雀跃道:“不信不信!”

还有几名学生持怀疑态度,沉默不语.

我瞧鱼儿上钩了,便继续说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更多的时间,我打赌,到4月底,也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每天两分钟,你们还是数不到一万,信不信?”

“不信!”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要跳起来说.故事的后面,同学们已经陶醉在想象赢了“赌约”后会得到什么奖励了!

但是,我并不需要准备奖品——我赢定了!

今天这一课前,学生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推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了10个一千是一万.但10个一千究竟有多大呢?我做了知识前测,发现学生对这个数的概念是模糊的.

我们如果仔细揣摩过儿童视角,就会明白——以他们2年的数感积累,想象一万有多大是比较困难的.我没有告诉他们一万里有100个百,哪怕说了,学生也不一定真的能感受到,因为对二年级的他们来说,超过千的数都只能用“很大”来形容,对他们来说,也许“万”和“亿”也只是多了几个百的关系——万和亿都很大,大到没有办法想象!不过,真的没有办法想象吗?怎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万有多大,教学中我们想要这样去做,但难在生活中能找到的一万的数量太少了!如果让学生站在一万个人面前,也许他会有具体的认识,然而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这样向学生展示“一万”:瞧,这是100张100元,是一万.我认为,这对同学们树立确切的数感有误导的作用,金额在学生稚嫩的脑海中还不能够顺利自然转换为数值.简单来说,学生没有办法把100想象成“100个一元”的叠加,“100张100元”对学生来说更像是100张纸,“万”和“百”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公式化,正如上面一个学生形容的一万:“我觉得一万很小,因为我今年的压岁钱大于一万.”一万真的很小吗?不如让学生数一数吧——一个一个地数,数是数出来的,建立关于“数”的全景,就要脚踏实地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积累有关数的经验,拓展儿童视角.

二、“辨、变、辩”在思维衍生中体现全景数学的深度教育

[教学片段二]

1.辨一辨

用小棒表示的数字:

用算筹表示的数字:

师:我们已经学过用小棒表示数字1—9.一开始,古人也是用小树枝像这样计数的,后来,他们对这种计数方法进行了改良——瞧!这是古人发明的用算筹表示的1—9,同学们,你们能看懂吗?

师:比较小棒表示的1—9和算筹表示的1—9,有什么不同?

生:1—5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表示6—9时,算筹表示用的小棒少.

师:古人用算筹是怎样表示6—9的?

生:算筹里用一根横着的小棒表示 5,再用竖着的小棒表示比5多的数,相当于5加几的形式.

师:你观察真仔细!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呢?

生:用的小棒少了,而且能一下子看出是几,用算筹表示数更方便、简洁.

师:你总结得非常好,表示较大的数的时候,古人想到了“以1代5”,化复杂为简单.这是我国古人记数的一个重大发明.

(出示计数器表示的9,如右图)

师:同学们请看,计数器表示的这个数是几?

生:9

师: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花了好几秒的时间去数,没有能够立刻得出结论,为什么呀?

师:珠子多了数起来比较麻烦,经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变一变

生:我们可以像古人用算筹表示数一样,把这个计数器变一变,用1个珠子来表示5.

学生说完,下面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随即就有许多孩子举起了手,开始了热烈讨论……

3.辩一辩

生1:可是珠子不能像算筹一样横过来放啊?怎么区别其他珠子呢?

生2:可以把 1 个珠子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来表示5.

生3:那这个珠子放在哪里呢?如果放在最上面,那么每次拨数一定先用到它,拨3怎么办?如果放在最下面需要用到它的时候该怎么办?放在中间也是不行的.

生4:可以中间放个东西把它们隔开来!

师:好主意!为了方便区分,可以在中间放一根木条将它们隔开.

师:小棒上面的1个珠子表示 5,下面的 1 个珠子表示 1.下面还需要那么多珠子吗?要能够表示出我们学过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几个下珠?

生5:没有办法表示所有的数,那需要很多下珠.

生6:4个.

生7:5个.

师:同学们,你们更支持哪个答案?或者有什么疑问吗?

生8:至少需要5个下珠,如果是4个,10就没有办法表示了.

话音未落,立刻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抢答:“可以用两个数位来表示10啊!”刚说完,那些“4”的支持者们便拍手庆祝了起来“就是这样!”“是的是的”.

我立刻追问道:“那咱们学习过的1000该怎样表示呢?”

生9:用四串珠,也就是4个数位来表示!

师小结:哦!我懂了,在大家的讨论下,我们对计数器进行了改变,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表示几位数就用几串珠子,给它加上框.瞧,这是什么?短短几分钟,我们竟然自己创造了被列为“第五大发明”的算盘,真了不起!

这一课前引入中,我设置了三个学生活动:“辨”出小棒表示数和算筹表示数的不同,启发学生提议将计数器“变一变”,在“辩一辩”中讨论出计数器的改良方法.课前对学生“用算盘表示数”的学情做了前测,令人惊讶的是作为国粹,学生对算盘的了解少之又少,但仔细想来,五珠算盘和计数器在“计数”这个功能上何其相似,为何学生会出错,其实是对“以1代5”这一思维方式的陌生.学生很熟悉“满十进一”,对“以1代5”知之甚少,研究教材、研究数学史后发现:“以1代5”并不是算盘的专属,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有来处的.其实算筹也好、算盘也罢,之所以作为经典被世人赞誉,并不是一种工具的发明,而是对一种思维的认可和传承,这种思维叫“化繁为简”.为什么要“以1代5”?——它的存在有计数和计算的便利,光是这一点,就把计数器比下去了.古人在计数较大、较烦琐的数时想到了“以1代5”,我們今天借鉴古人的想法发明了算盘,那么以后在生活中是否还会有需要以1代5、化繁为简的地方呢?这就留给学生自己去创造吧!“算筹表示数的方法”是这节课思维的衍生,计数器的改良是这节课思维的成长,“化繁为简”是思维的发展.让思维有来处也有去处,研究有深度、连贯的数学深度教学,亦是一种思维的全景.[2]

从计数器到算盘,也是一种儿童视角的发展.学生由算筹想到对计数器的改良,从而“发明”算盘,我用发明这一词,是因为算盘虽然是早就存在的工具,但这一节课的算盘是蕴含着儿童创造的成分在里面.在介绍算盘时并没有直接抛开计数器谈算盘,而是对计数器进行了改良.既是改良,算盘中便保留了大量计数器计数、写数、拨数的规律,这一“改良”搭建了新旧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算盘,对学生来说“用算盘表示数”的知识便不再是新知了.用全景的视角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可以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中融会贯通.

总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双看见全景的眼睛、一种贯串全景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郝少林,谌锦欣.全景式数学教育是培养学习力的最理想课程[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22-24.

[2]孙燕.全景数学:我的教学主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42-143.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