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君,王文慧,沙 莉,鲁桂兰,李朝凤,丁 滢,汤 静,宋 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210003]
自2019 年12 月以来,我国已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4日24:00,全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24 324 例,疑似病人23 260 例,重症病人3 219 例,死亡490 例[1]。此次疫情发展迅速,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作为此次疫情的定点医院之一,我院承担着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及疑似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至2020 年2 月4日,我院已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44 例。血液标本是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快速、规范、安全、有效地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病人病情的快速判断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至关重要。为此,我院成立了相关小组,在学习相关规范和指南、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现报道如下。
1.1 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建立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医生、护士和检验科人员是病人及其检验标本的密切接触者,具有高暴露风险,须在标准预防[3]的基础上加强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为此,我院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
1.2 组建血液标本采集管理小组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需要由医疗、护理、流行病学、感染控制、微生物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管理[7]。血液标本管理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亦需进行团队协作。本院血液标本管理小组成员包括1 名主任医生、1 名主任护师、1 名检验科医生、1 名隔离病房护士长、1 名感染控制专家和2 名护理责任组长,符合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7]要求。
1.3 制订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 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对我院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流程进行调查,寻找存在风险的环节,制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流程。
1.3.1 准备阶段 ①开立医嘱:医生将病人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诊查并开立抽血化验医嘱。②审核医嘱:办公班护士审核医嘱,确认无误后,打印检验标签,粘贴于采血试管上,并将其单独存放于一次性透明密封袋内。使用标识笔在密封袋外标明病人床号、姓名、是否确诊等信息,防止遗漏,便于识别。疑似病人用黑色标识笔标记,确诊病人用红色标识笔标记,以方便确定采血顺序。③核对交接: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交接制度,对于急查血标本,办公班护士与执行采血的护士交接后,采血护士须立即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流程采血;对于非急查血标本,要求护士班班核对、交接,并于规定时间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流程采血。
1.3.2 采血阶段 ①采血物品准备:采血护士进入隔离病房前,根据病人人数准备采血用品,注意准备多套采血用品备用,以防采血未成功再次返回治疗室取物导致感染风险增加。②双层防护: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要求,采血护士须穿戴整套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穿戴第2 层防护装备,包括一次性隔离服、面屏、脚套、第3 层手套。确认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后,携带采血用物为病人采血。③确定采血顺序:先为疑似病人采血后为确诊病人采血。④实施采血:采血护士携带采血试管,推治疗车进入隔离病房准备采血,具体流程为使用2 种有效方法核对病人→准备采血物品,打开透明密封袋,取出采血试管→采血→采血后协助病人按压3~5 min→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回密封袋并密封处理→整理用物后,用感应式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更换最外层手套→为下一位病人采血。
1.3.3 运送阶段 ①运送:所有血标本采集完毕,护士在隔离病房外的缓冲间脱去最外层防护装备,将套有密封袋的血标本放置于指定标本交接地点后与检验科工作人员交接。交接时,检验科工作人员打开标本转运箱,由隔离区护士将血标本连同密封袋放于转运箱后,再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关闭标本转运箱,其间注意检验科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标本转运箱里层,隔离区护士不得接触标本转运箱外层。②用物处理:标本交接完毕,护士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疗车,并用紫外线灯消毒30 min。
护士未反馈流程实施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护士成功完成静脉采血286 次,共采集血液标本2 388 管,血液标本送检合格率为100%。至今未出现医务人员暴露及感染。
近年来,医护人员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8]。在日常医疗、护理中,血液标本采集阶段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被感染的风险较大。研究显示:感染风险与是否建立各种医疗、护理操作流程及执行流程的依从性直接相关[9],合理的采血流程在开展本科室或跨部门协作、应急事件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0-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作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依照流程进行各种操作[14-15],以降低自身感染风险。
目前,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感染预防的相关措施及指导建议[16],但医疗护理操作、防护及感染控制相关流程较少;部分医疗防护建议防护性较好,但便利性欠佳,如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9-nCoV 保健专业人员临时指导》[17]建议,医护人员应与病人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保持最小化接触。护士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留取血液标本时,要求穿戴护目镜、面屏、防护服、隔离服等多层防护装备,护目镜产生雾气,可能影响视线;防护服包裹耳朵,可能影响听力,造成标本采集前信息核对困难,发生采集错误;多层防护服及多层手套可能增加操作难度,如护士一次采血未成功,需脱去最外层防护装备,返回治疗室重新准备用物后再次穿戴第二层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既增加了护士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清洁区被污染的风险,且不符合最小化接触原则。而我院建立的采血流程中,利用透明密封袋对病人的采血试管实施集中放置,并在密封袋外加以清晰的标识,有利于标本的快速携带、识别;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将血液标本重新置于密封袋中,有利于实现最小化接触;标本交接时,检验科工作人员负责打开和关闭转运箱,不得接触标本转运箱里层,隔离区护士负责将标本袋放置于转运箱中,不得接触转运箱外层,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见,规范化的标本采集、运送流程,不仅有利于保障病人标本及时送检,减少遗漏,还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阶段实现规范化操作,减少差错及职业暴露。
我院检验科、感染控制科、临床医生、临床护士等多学科人员在学习相关指南、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6]等指南,共同制定了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流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其作为我院在疫情期间制定的新流程,应用时间较短,可能存在部分不足:①应注意单个流程与其他流程的衔接,避免出现流程与流程之间的矛盾,导致临床工作受到影响;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突发传染病,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防护知识及诊疗指南不断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流程也应不断优化;③应制订相关应急预案,当医护人员发生意外事件,如职业暴露等时,应按照制订的应急预案,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速,医院作为疾病防治的主要阵地,需不断制订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我院针对血液标本采集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血标本采集的安全性,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但由于疫情发展迅速,时间和人力限制,尚未对流程制订前后效果进行量化对比,还需进行后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