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莲 张振峰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洛阳471099)
卵巢囊肿是妇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着各种不同的性质与形态,以囊性多见,亦有一定恶性比例[1]。卵巢囊肿发生原因多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联,该病发生后,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腹痛,甚至出现腹膜刺激症状、腹水等,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癌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临床以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具有较好效果,但术中采取不同的止血方式存在疗效与安全差异,影响患者预后效果[3~4]。因此,本研究针对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术中采取缝合止血与双极电凝止血,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卵巢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 34~69岁,平均年龄(52.43±3.27)岁;体质量55~74 kg,平均体质量(61.34±3.24)kg;病程 1~5年,平均病程(3.32±1.15)年;囊肿直径大小 4~8 cm,平均直径(6.15±0.24)cm。观察组年龄 36~68岁,平均年龄(52.31±3.42)岁;体质量 56~75 kg,平均体质量(61.54±3.02)kg;病程 1~5年,平均病程(3.25±1.26)年;囊肿直径大小 3~8 cm,平均直径(6.17±0.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5]中卵巢囊肿的诊断标准;(2)均首次患有卵巢囊肿,且满足手术指征,择期行手术治疗;(3)术前重要脏器功能正常;(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妇科疾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异常;(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15°~30°,放置举宫器,留置导尿管,于脐轮上缘切开皮肤,置入套管,连接气腹,置入镜头,气腹压维持12~14 mm Hg,于耻骨联合上偏左3 cm作切口,置入穿刺套管,观察卵巢囊肿与卵巢之间的组织关系,通过穿刺打开卵巢囊肿最为薄弱的区域,抽取囊内积液,随后分离盆腔内解剖结构粘连,仔细切除囊壁组织,注意不要损伤卵巢血管及神经。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方式,对剥离后的创面用可吸收线进行“8”字缝合,进出针紧靠皮质,不穿透卵巢表层,缝线结置于卵巢内面。观察组行双极电凝止血,对囊肿剥离的创面出血点采取双极电刀进行点状止血,行电凝器灼烧剥离面,各点电灼1~2 s,电凝功率25~40 W,电凝时需避开卵巢门部,并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电灼。灼烧时注意不可时间过长,以免损伤机体组织导致缺血坏死等,随后冲洗观察,不需缝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进行卵巢功能指标检测,包括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出血、皮下气肿、发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40 40 tP 56.53±5.65 41.24±5.84 11.901 0.000 94.46±6.37 56.15±5.14 29.602 0.000 29.68±3.25 18.86±2.44 16.839 0.000 12.66±2.27 8.82±2.35 7.433 0.000
2.2 两组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SH、LH高于对照组,E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卵巢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卵巢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组别nFSH(U/L)E2(pmol/L)LH(mIU/ml)术前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术后 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P 5.34±1.32 5.45±1.21 0.389 0.699 6.15±1.54 7.52±1.76 3.705 0.000 223.53±35.42 225.54±35.38 0.254 0.800 194.85±32.12 165.13±30.95 4.214 0.000 2.62±1.35 2.54±1.37 0.263 0.793 3.82±1.43 6.24±1.62 7.083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受生活习惯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循环变慢,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及卵巢疾病,并随着免疫功能的降低,造成卵巢组织异常增生,最终致使卵巢囊肿形成。早期卵巢囊肿可使患者出现身体不适、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有癌变的风险,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故高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症状改善以及预后效果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6]。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技术不断完善发展,在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在腹腔镜下操作可清晰显示囊肿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累及关系,有效避免对囊肿周围组织损伤。但由于卵巢组织血管丰富,分布广泛,稍不注意可引发大量出血,影响卵巢组织的血运循环,卵泡发育受阻,卵巢激素分泌异常,降低其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术中采取有效的止血方式降低术中出血量、保护患者卵巢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照组患者行缝合止血方式,虽能够及时止血,且恢复效果也较好,但因手术时间较长,且操作难度较大,容易缝合紧密,对于卵巢的正常组织血液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存在一定局限性[7~8]。观察组患者行双极电凝止血方式,其操作较为容易简便,且位置精准,对于出血点可直接用双极电凝棒进行电灼止血,电灼使组织焦化凝固,不再出血,能够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且对卵巢皮质组织损伤较小,能够显著性降低手术对卵巢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 FSH、E2、L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SH、LH高于对照组,E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腔镜囊肿剥除术中采取双极电凝止血方式具有明显的高效性,可减少机体损伤与术中出血量,利于保护卵巢功能,使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患者恢复。综上所述,双极电凝止血方式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可有效保持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利于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