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闯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 郸城477150)
消化道溃疡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目前我国发病率为13%~2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相关报道证实,消化道溃疡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存在密切关联,超过80%复发患者是由Hp感染所致,因此,采用根治Hp的方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具有一定疗效,但大部分患者在1年内会复发,并且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目前,消化道溃疡临床常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消化道溃疡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疡”范畴,发病与患者饮食、情志等有关[2]。我院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 25~58岁,平均(41.58±3.86)岁;病程1~4 年,平均(2.24±1.02)年;胃溃疡 18 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混合型溃疡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 17例;年龄 26~58岁,平均(41.63±3.92)岁;病程 1~4年,平均(2.29±1.03)年;胃溃疡 1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混合型溃疡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3]中消化道溃疡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气虚不摄证”诊断标准,主症神疲乏力、嗳气反酸、胃脘疼痛等,次症口干、头晕、食欲减退等,舌质淡红,苔黄,脉滑数;Hp快速尿素酶试验、Hp尿素酶呼吸试验、Hp尿素酶粪便抗原检测等检查确诊合并Hp感染;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伴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四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20174107)口服,1 g/次,2次/d;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口服,40 mg/次,2次/d;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183467)口服,0.5 g/次,2次/d;胶体果胶铋(国药准字H20033517)口服,150 mg/次,3次/d,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黄芪20 g、人参 15 g、白芨 12 g、当归 15 g、龙眼肉 15 g、白术12 g、乌贼骨15 g、酸枣仁15 g、木香6 g、远志6 g、茯神15 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3 g。加入清水煎至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4]评定,包括胃脘疼痛、口干、神疲乏力、嗳气反酸、头晕,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2)治疗前后胃液pH值:采用E200型全自动pH值测定仪(珠海力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头晕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胃脘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口干治疗前 治疗后神疲乏力治疗前 治疗后嗳气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P 4.65±0.62 4.73±0.59 0.591 0.556 2.73±0.52*1.41±0.18*15.171 0.000 4.84±0.39 4.87±0.41 0.335 0.738 2.69±0.41*1.25±0.32*17.511 0.000 4.70±0.53 4.75±0.49 0.438 0.663 2.64±0.38*1.20±0.22*20.741 0.000 4.86±0.39 4.82±0.41 0.447 0.656 2.59±0.39*1.37±0.25*16.656 0.000 4.58±0.38 4.63±0.36 0.604 0.548 2.63±0.34*1.26±0.21*21.682 0.000
2.2 两组胃液pH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胃液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胃液pH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液pH值对比(±s)
表2 两组胃液pH值对比(±s)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40 40 29.872 36.290 0.000 0.000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1.63±0.19 1.64±0.19 0.235 0.815 4.28±0.50 5.28±0.56 8.425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十二指肠与胃的慢性溃疡,为临床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消化道溃疡主要临床症状为胃部疼痛、嗳气反酸、烧心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胃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目前,该疾病发病确切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Hp感染,引发黏膜炎症反应,减弱屏障功能,降低黏液中的蛋白含量,最终破坏黏液完整性[6]。此外,消化道溃疡患者体内胃酸浓度较低,也可导致黏膜损伤,形成溃疡面。
目前,西医治疗消化道溃疡并无特效药,常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胞壁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修复受损消化道黏膜;抗生素具有阻止Hp定植于消化道黏膜作用,进而控制病情发展;胶体果胶铋具有保护损伤消化道黏膜功能,同时还能够防止耐药菌形成[7]。但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停药后患者易复发,影响治疗效果。消化道溃疡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疡”范畴,脾胃虚弱是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劳累为诱因,以脾、胃为中心,血、气、热为关键。因此中医认为治疗该病应以理气止痛、健脾和胃为主[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提示归脾汤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并显著提高胃液pH值。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采用的归脾汤加减黄芪具有托毒生肌、升阳举陷作用,为健脾补中的药物;当归补气生精,龙眼肉益脾健智,远志疏通经络、补中气,白术消食除痞、健脾燥湿,乌贼骨与白芨具有敛创生肌作用,人参具有安神益智、补气、补脾益肺作用,茯神、远志及酸枣仁均具有养心安神作用,木香行气止痛,生姜能够促进食欲、温中止痛,大枣补中益气,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有效起到健脾益气、调节脾胃、安神、止痛功效[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归脾汤中黄芪可提高免疫功能,白术可双向调节肠道,乌贼骨能够中和胃酸、减轻溃疡疼痛程度,大枣可增加肠胃黏液,生姜具有抗菌作用,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10]。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表明归脾汤加减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归脾汤加减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液pH值,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