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

2020-01-10 06:07杜敬佩王园园刘淑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亚急性肝炎肝功能

杜敬佩 王园园 刘淑媛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河南新乡453000)

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短时间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发肝功能衰竭,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1]。目前亚急性重型肝炎以内科综合、对症支持治疗等为主,但无法代偿患者肝功能,效果欠佳。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主要技术,其治疗效果受到临床重点关注。血浆置换(PE)作为常用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可为机体补充凝血因子及血清清蛋白(ALB),但它对血浆的需求量大,费用相对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E在临床的应用[2]。因此,人工肝治疗方法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也将是今后临床医学的必然选择。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胆红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等物质具较高的选择性,为临床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PE联合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08±6.39)岁。观察组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4.96±6.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中亚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确诊;(2)非慢性重型肝炎;(3)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全身感染、凝血机制异常者;(2)精神障碍、无法自主沟通交流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多脏器功能衰竭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常规检查、护理及内科综合处理,卧床休息,积极防治感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根据病情合理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前列地尔、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补充维生素、人血清清蛋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照组采取PE治疗。先予以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51020674)5 mg静脉推注,预防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KM-8800型血浆置换装置(德国贝朗),每次血浆置换量为3 000 ml,血液泵流速80~100 ml/min。观察组采取PE联合DPMAS治疗。心电监护下行股静脉穿刺,建立体外循环,期间根据患者体质量、治疗时间、分浆流速、跨膜压等指标调整剂量。运用大分子树脂330 HA型灌流器(广东丽珠医用生物公司)及BS330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血浆吸附,每次血浆吸附量为4~5 L,血流量为100~130 ml/min,治疗时间为2~3 h;结束后行PE,血浆置换量为1 000~1 200 ml。两组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5~7 d,治疗1~6次,平均 2次。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钠(Na+)、血钾(K+);(4)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管路凝血、血压下降)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肝衰竭诊疗指南(2018年版)》[4]标准评价患者近期效果。有效:治疗后乏力、腹胀等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控制,血清TBil含量下降幅度>4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无改善,甚至加重,出现并发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05%(27/38),治疗无效率为 28.95%(11/3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16%(24/38),治疗无效率为36.84%(14/3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536,P=0.464)。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TBil、ALT、AST及AL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 TBil、ALT、AST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下降,对照组上升,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ALB(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ALT(U/L)治疗前 治疗后AST(U/L)治疗前 治疗后38 38 tP 345.24±85.43 342.05±84.96 0.163 0.870 224.05±78.26*215.46±79.01*0.476 0.636 285.46±42.49 280.71±43.10 0.484 0.630 165.02±45.28*160.96±46.02*0.388 0.700 185.05±41.36 182.49±42.10 0.267 0.790 85.46±5.12*84.36±5.15*0.934 0.354 30.10±3.51 29.08±3.48 1.272 0.207 27.46±2.95*32.05±3.05*6.668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UN、C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水平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Na+(m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K+(mmol/L)治疗前 治疗后38 38 tP 4.28±1.51 4.25±1.50 0.087 0.930 4.24±1.45 4.23±1.41 0.030 0.976 81.04±27.96 80.96±28.01 0.012 0.990 78.96±25.46 81.43±26.13 0.417 0.678 3.55±0.65 3.54±0.64 0.068 0.946 3.86±0.41*3.52±0.65 2.679 0.000 134.52±5.18 135.02±5.20 0.420 0.676 136.12±4.96 135.85±4.95 0.238 0.812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管路凝血、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亚急性重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体内大量蓄积毒性物质,肝脏受损程度加剧,病情进展下可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0%[5]。人工肝支持术属于肝脏体外支持技术,根据肝细胞解毒能力,利用机械、生物等装置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并补充必需物质,替代衰竭的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创造有利条件。PE是一种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常用人工肝支持术,可改善受损肝功能,为肝细胞恢复及再生起到积极促进意义。但其操作过程中血浆需求量较大,每次置换血浆量约3 000 ml,而当前血源供应紧张,有时延搁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应合理分配有效的血浆资源,把握人工肝治疗时机。

随着人工肝技术的成熟及研究日渐深入,PE和DPMAS两种模式联合或交替治疗成为当前研究重点。PE联合DPMAS治疗中,首先利用吸附技术吸附炎症递质等中分子毒素,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特异性吸附胆汁酸、胆红素,可有效清除体内炎症递质,改善黄疸症状和肝功能;同时联合PE进一步清除体内小分子毒性物质及免疫物质,补充清蛋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防出血[6]。另外PE联合DPMAS技术可减少血浆置换需求量,每次血浆置换量约1 000~1 200 ml,可缓解当前血浆资源紧张局面。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 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下降,对照组上升,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 BUN、C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K+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水平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E联合DPMAS对亚急性重型肝炎具显著效果,但DPMAS技术对胆红素清除率高,故ALB下降明显,因此对凝血功能差、ALB低患者应选择单纯PE治疗或注意补充凝血因子。另外,对低K+患者,宜选择联合治疗,以免加重电解质紊乱。两组均未出现管路凝血、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说明PE联合DPMAS治疗具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采取PE联合DPMAS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并能减少血浆用量,利于人工肝治疗的进行。但对低ALB患者,不宜采用联合治疗,或在治疗期间注意对应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亚急性肝炎肝功能
《世界肝炎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