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9 20:26吕金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模块化岗位模块

■吕金昕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近年来,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开发被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中,尤其是一些职业性较为突出的专业技能课程中。针对一些理论性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尽管许多高校深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却在实际教学中受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真正将模块化教学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甚至只是打着课程改革的幌子。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和现代教学制度的约束,导致在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创新改革等方面,仍然是很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体系基本阐述

(一)体系介绍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将现代化的系统论用于教育领域中形成的产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不同要素,包括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方法、内容、评价等进行要素构成的,也是教育者能够基于教学环境下按照教学理念对知识框架内容组合之后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教育者、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环境评价以及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理念课程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方法、形式是围绕课程而发生变化的。

(二)模块化概念

对于模块化来说,可从模块和化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模块是指标准尺寸建筑条件,其次是在计算机程序中,模块构建是由计算机软、硬件,采取模块化设计的方式构成的,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该思想逐渐运用于不同领域中,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模块是总体课程单位,在整体架构中各模块有具体的功能模块,主要围绕内容和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通常来说,一个模块是由一个内容和时间构成的单位,是由不同活动构成的,而化是动态性的概念,能够体现整个模块化的灵活性和透明性,不同模块有其不同的功能,各个模块能够被其他模块所代替,导致整个模块组合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基于这种情况下形成模块组合的再改造[1]。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条件,使学生可通过自由选择,在学习中更能够凸显个性化,这种教学模块是与学生能力彼此对应的,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可通过模块从一定程度到反映教学活动上,将不同领域的能力进行紧密结合,在开展模块化教学体系中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将知识运用和知识框架结构进行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够使学生获得薪资并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这也是目前高校课改的重点。对于如何实现知识能力对接,首先在开展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出新型教学理念,即将传统教学讲授转变为一些能力是教学成果,之后进行重点教学内容的改造,围绕学生能力整合传统知识结构,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发生变化,同时对教学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进行修整,真正实现各个教学体系要素的统一。

(三)模块化教学优势分析

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体系,强调在进行专业教学中应当通过教学内容组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教学,打破传统学科知识逻辑性整合,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进行知识结构整合,形成知识模块化。结合学生现有的自主学习规律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与课程专业目标紧密结合,通过不同模块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进行模块的自由组合、选择、切换,凸显学生应用和综合能力。开展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够用于解决课程系列化问题,同时做好教学理论实践的衔接。除此之外,在模块化教学中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模块是时间和内容一体化的单位,是由不同模块教学活动构成的,各个模块有特殊功能,通过让学生了解该功能使学生了解目前现有的学习情况,能够充分体现教学考核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各模块能够被其他模块所替代,进而能够体现文化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模块内容能够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自由选择模块,并开展学习内容,在自身负责的模块单元中获得一定的知识能力,教师可利用现有的教学任务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式转为主动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习有效性[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的融合,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应当打通理论实践学习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优秀教师来说,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应用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其中教师实践能力是指其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背景、经历以及获取相应的资质证书,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工作于一体,构建双师型教师,通过采取模块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可能性,同时还能够灵活地进行不同模块的组合,模块化教学活动可将不同领域学习能力培养并进行融合,学生的个性化统计程度上是受到模块选择自由度的影响。

二、开展模块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开展文化教学过程中,该方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学课程改革中,以及对于突出职业性的专业课程来说更加适用。对于一些具有理论性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与装饰材料等内容,研究学者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并获得一定成果。然而由于在开展模块教学过程中,对于其理论精髓以及本质无法深入了解,也无法跳出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约束,可能会将项目课程和模块化导向课程混为一谈,最终导致模块化教学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只能放弃教学改革。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在开展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

(一)对课程功能的定位不准确

没有准确定位课程功能,导致最终专业培养和课程内容不统一。基于当前国际背景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指向一个单位群,而并不是单一的岗位,比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来说,在培养学生时应当针对的是一个岗位群,以施工员作为主岗位,质量员和材料员作为核心岗位,监督员与安全员作为测试岗位,设置岗位群,在开展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内容过程中应当满足除岗位以及核心岗位的实际需求的同时,也应当适当满足一些辐射岗位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学科体系的影响,直接将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培养指向实验员或材料员来说,是违反专业培养要求的。

(二)课程内容和形式是与建筑施工流程不统一

由于课程内容和形式与建筑施工流程不统一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实现实践和理论的融合。基于学科背景下构建的课程体系,即便增加实践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盲目地做加法,无法真正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来开展学习,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本质,基于这种知识体系和实训的教学,最终仅留存于形式,成为知识储存教学。

(三)理论无法运用于实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实际过程过后的升华,学生仅能够学会基本的操作,但无法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建筑材料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即便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材料也会展示不同的特点,而建筑施工过程工艺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逻辑思路,只有在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以材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检验作为载体,才能够使多元化的材料之间彼此产生联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施工材料之间的逻辑性,以掌握其他的信息技术材料,给予更好的教学体系。相比传统知识学科教学来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相对模块化教学来说,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使实习生能够通过比较内化迁移,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掌握决策、分析、检查等完整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

三、模块化教学的原则分析

(一)原则分析

首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课程开发方法很多。在基于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认为模块化教学是主体心理机制指导中,通过动觉系统对课题进行加工改造的序列化活动。将无共性的动觉机制高度抽象为共性心理机制,能够为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在开展建筑与装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校的原则:第一,课程定位应当以不同专业培养为目标,由于建筑与装饰材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其课程目标应当服务于专业,培养的目标不能受到传统知识学科体系的影响。第二,课程内容上应当满足岗位群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指向的岗位群,包括材料员、质量、施工员、检验员等,建筑与装饰材料及课程内容应当考虑不同岗位员工的需求,包括质量员、施工员等主岗位以及核心岗位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试验员、标准员、监理员等辐射岗位需求,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三,选择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如果仅是简单将经验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而不会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将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是经过多个教学化处理,能够将其演化为不同逻辑关系,适用于职业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化,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开发设计

系统模块化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序化,在本研究中遵循文化教学课程的理念并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群的需求,基于模块化教学课程开发方法,对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开发进行设计。第一,需要做好工作任务的分析,筛选典型工作对于该专业来说,目前工作岗位群包括主岗位、核心岗位和辐射岗位,结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开展问卷调查、企业调研,确定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以及专业技能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第二,需要做好行动领域归纳。典型的工作整合需要根据能力、复杂度整合工作任务,并使其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步成果完成数据分析,并且总结归纳方法,进一步确定企业要求及能够覆盖专业的行动领域。第三,需要学习领域更换[4]。做好课程内容的序化,结合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课程,针对课程开发平台行动领域实施教育学转换,实际能够形成学习领域体系及课程内容排序并完成课程重构,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包括地基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为主题的学习情境并结合职业实践特征,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

四、模块化教学改革理论及实践分析

(一)模块化教学改革理论

对于建筑与装饰材料这些学科来说,开展文化教学体系是基于借鉴德国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基于现有的模块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实现该目标。本土化教学是做以现有专业培养人才为前提,通过对岗位群专业能力需求以及职业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实体需求确定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可将专业能力切换不同要素,确定各要素知识点和能力要素。根据知识点可构建模块。通过不同模块有机搭配形成专业化模块化教学结构,这样能够使传统知识结构体系转变为模块化教学体系,使传统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教学环境、方法及形式均围绕此为中心而发生变化。

(二)模块化教学实践分析

教学理念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引领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是根据课程的逻辑性来开展的,对于教师来说是以我要讲授作为前提,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知识灌输型的方式教给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技术并能够将理论专业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内容、实践性、应用性,改变传统灌输型知识课程体系,能够逐步构建以支持输出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致性,是以核心知识素养教学作为前提,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以奉献贡献作为师德修养体系,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能力和理论发展,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双进双培,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应用型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针对专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的前提下,需要对学生目前掌握的能力、素质重新组合,而岗位群具备的能力是多样的,学习者的爱好不同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的。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不准确或者没有进行定向选择,学习内容会使其失去信心,无法达到理想学习效果,在模块构建时结合不同岗位群进行选修模块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进行模块选择,进而拓展兴趣和特长。在教学形式上模块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不同模块是由多个教学活动构成的。各个模块会被不同模块替代,使整个模块组合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在模块选择时及组合模块完成之后,需要再次进行模块组合改造、使课程安排同时同样具备灵活性。针对同一模块,可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在同一模块建设中不同教师也可根据模块内容解释方式进行商讨,由负责人对各个模块教学工作负责并落实到位[3]。在教学方法中基于模块化教学体系,应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以及应用性、能力性要求,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教师两种评价方法,能够融合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的模式实践评价,侧重对现代化教学和传统教学评价观,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五、结语

对于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是要做好传统知识结构的转化,应当以能力本位作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教学观,其重要的教学要素中能够突破现有课程约束,同时还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对接,以模块作为教学体系的核心。本研究中,以建筑与装饰材料这一课程为例,高校通过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实践和理论角度上,采取模块教学改革的方式获得一定成效,并能够提升整个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模块化岗位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AVL公司新型模块化动力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