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航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到探索的时期。在1958年以前,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有了基本雏形,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1958年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大跃进”“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的严重冲击,使得我国的艺术教育体系基本瓦解,各类艺术院校被打砸、院校师生被迫害,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艺术职业教育方面的成果在这20年间被毁坏殆尽,我国的艺术教育急需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
1981年,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了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在各阶层、各民族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艺术教育[1]。我国艺术院校在拨乱反正、整顿环境、加强领导后,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带领整个艺术教育行业不断深入发展。1983年,中国音乐学院就针对音乐各个领域成立了研究部,例如嗓音保护及治疗研究部、音乐文献翻译研究部等,通过对艺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带领我国艺术教育整体发展[2]。
由于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中国音乐学院在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同时,通过对小学毕业生进行六年制的培养(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来获得高素质的生源。另外,中国音乐学院也通过多层次招生来完善学生层次结构,例如直接从社会招收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作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本科生,而在初中生中通过筛选培养定向艺术生等,通过科学的方式扩大招生。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中国音乐学院采取“完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人才短缺专业”的办学方针。例如,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对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中国音乐学院基于这样的现状新增了环境艺术专业,并且加大招生规模,确保人才供应。通过这样动态的调整,使得我国人才结构更加科学稳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人帮”被粉碎后,艺术教育得以全方位的恢复发展,各级政府也在建设教师队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拨乱反正将艺术教育行业的知识分子解救出来,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吸引在艺术行业有所建树的知识分子加入教师队伍,并且提高师资待遇,通过职称评定、职称提升来鼓励教师热心教育事业。在1978年以后,中国音乐学院恢复了职称评定工作,在招收原有教职人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社招,复院之初全院教职工仅有165人,但是到了1983年底,教职工已经超过了300人[3]。
在“四人帮”垮台后,在财政部和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音乐学院不仅努力提升师资等软件水平,还在硬件配套实施上进行大规模的配置和更新换代,通过兴建图书馆、大量购入图书、建设剧场录影棚、灯光实验室等措施来提升院校的硬件水平,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实践、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对艺术教育图书馆藏书、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改革,我国的艺术教育得以进入一个崭新的起点,为后续发现艺术教育的问题并进行改革埋下了伏笔。
与时俱进的改革是必要的。在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稳定后,更重要的是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进行各种试验,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路径,艺术教育的相关院校也根据这个规定深化改革,将学年制与学分制综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推出了全新的“学年学分制”,既吸收了学年制较为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又吸收了学分制在选课和教学方面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在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对自己更有帮助的课程。
另外,很多艺术院校还对“双学位”“转专业”“考核制度”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在一些奖学金制度上通过科学客观的考评,避免了一些主观形态造成的不公正问题,极大促进了艺术院校正常稳定教学秩序的实现。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艺术教育的各个领域百废待兴,为了更好地帮助各地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一些艺术领域尖端人才的带头作用。中国音乐学院根据当地人才需求的情况设立了研修班、进修班、培训班、干部班等各个层次的短期培训班,帮助一些已经踏入岗位的职工和干部提升艺术素养。
另外,针对一些省市自治区缺乏相关艺术教育人才的问题,中国音乐学院专门开设了师范班,专门招收一些省市自治区的专职人员进行师范教育,例如作曲系培训班、音乐教育培训班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在培养我国艺术发展储备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艺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缓解了我国艺术人才紧缺的局限,为我国快速发展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部召开了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中国成立30年的艺术教育成果和教训进行总结,并根据当时的需要制定了相关艺术专业的教学试行方案,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一些专业在精简课程和设立必修选修制度的基础上,将学制从五年缩短到了四年。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多院校将原本的四年制的教学计划精确到周,并且将教学计划分为:课堂教学、专业实习、机动时间这三大块,确保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转化成未来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艺术职业教育的复兴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1977-1986年,我国的艺术教育才进入复兴阶段,在这个阶段,艺术教育的地位获得重视,艺术教育体系被重新确立,大量艺术工作者被平反回到艺术教育领域培养人才,各大院校恢复招生并通过加强硬件、软件水平,多元化招生确保社会艺术人才不断层。
2.艺术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领域高速发展,艺术教育也是如此。1978-1986年是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筑基阶段,而1986年以后是我国艺术教育腾飞阶段,这个时期艺术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充分结合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多层次招生、开设特色化进修培训体系、增强各地区学术交流等方式使我国艺术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艺术教育也兼顾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根据世界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材,并且综合的学年制与学分制的优点实行了全新的“学年学分制”,并在招生、教育培训、学生奖励、教师职称体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通过明文规定来保障我国艺术教育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特点。
1.艺术教育的地位获得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教育体系基本恢复,随着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使得艺术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起来,很多中小学也开设了艺术教育相关课程。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政策方面,我国在艺术教育发展方面也参考了我国国策制定时的“五年计划”方式,通过顶层设计确立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主要政策文件有《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等。
2.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想实现就必须要加强艺术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艺术教育从原来局限在大专院校拓展到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中,很多中职学校也设立了相关艺术教育专业,从教育体系方面保证了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艺术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和实际的艺术是空洞没有意义的。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艺术教育的灾难可以看出,首先一旦艺术教育脱离了实际那么艺术就可能变得虚假和空泛。其次,艺术也离不开国家发展,艺术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艺术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综合发展的结果,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则不足以支撑艺术教育高昂的投入,而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艺术教育就失去了稳定性,没有强大的文化艺术教育就没有了支撑。
当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只有一些艺术职业院校的老师在学校才比较有地位可言。在很多高职、中职、中小学校园中,艺术教育依然是一些边缘化的科目,与其说是艺术教育不如说是为了应付素质教育而催生的附庸,这些艺术教育的老师不仅无法进入学校核心领导层,也难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很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名存实亡,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从当前很多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来看,当前艺术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影视教育的固有思维,对学生的考核局限于一些考试。另外,由于艺术教育本身注重发掘个体潜在的艺术能力,但同专业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趋同限制了一些学生能力发掘和发挥。此外,由于艺术教育体系受学校行政管理的制约,在经费投入方面往往存在主观判断,一些话语权较少的专业院系可能获得较少的经费,制约了艺术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