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质培养视角下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建构

2020-01-09 20:26陈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人文

■陈静

(湘潭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体现在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人文素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前提,应用于普通话口语教学能实现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普通话这门基础课程不太重视,甚至缺乏统一规划的教学安排[1]。普通话口语教学作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关键科目,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平台,由于它的人文性和开放性等特征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再加上高职院校制度管理本身的约束性,因而为学生所接受并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中的途径较小。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以高职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为基础;深化建构普通话口语教学现有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兼顾教师追求提升自身教学工作效率的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培养人文素养和建构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伴随产生了语言,中国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将普通话作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以及对外交流的官方用语。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显著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之下,面对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日趋频繁的现代社会,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并加以推广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2]。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不能没有语言,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应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本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质。

(二)企业单位选才的需要

根据调查显示,企事业单位均看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实际工作操作的表现力、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学好普通话对提升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高职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流利自然的普通话进行交流,会给面试官一个较好的印象,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更高要求。个人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考核的关键,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分工内容越来越细的情况下,而受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以及个别人际交往能力困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促进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育教学当中也应该实施全面改革。把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式教学。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的统一巩固进步,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传统精神的质疑和对人文主义的抵制。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普遍重视应试考试结果,虽然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学生也对培养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不重视、不理解、不积极。人类社会和中国历史的长久的发展需要塑造和培育青年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普通话口语教学相融合,改变普通话教学的僵化性和应试性,从实际出发,充分分析和认识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的关系和作用,减少口语应用低效的现象[3]。

二、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一)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普通话相关课程,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为主,以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学生能获取到一定水平的证书即可,不注重启发学生的口语能力、翻译能力、交际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技能。普通话课堂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一味地灌输教学重难点,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课堂教学趣味性。

高职院校学生涉世未深,对世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恰当的评价。当老师用死板的教学方式输出知识,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学习不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甚至厌学、弃学。普通话口语教学课程设置无法突出职业素养特色,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忽视对其的人文关怀,会导致课堂效率普遍偏低,学生无法潜移默化提升人文精神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人格[4]。

(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差异限制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北方的同学普通话水平较高,南方的同学在发音方面明显较弱,而不同省份的学生则习惯使用当地的语言,还存在将粤语作为日常语言地区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后会回到家乡,不重视提高普通话水平或获取相关证书,应付公共课学习。再加上很多行业的专业学习和普通话能力联系不大,学生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另外,据研究统计发现,来自城镇的学生比农村学生普通话水平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强,农村学生在长期的不自信心理下,越来越不注重提升自身交际水平。这些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文专业教师的提升教学。即使教师想要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增强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但是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水平不能与之相适应,对人文素质的学习难以内化为自身的人格。

(三)教师专业水平和观念的迟缓

首先,部分中文专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身不注重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教学观念陈旧,开展的普通话公共课教学流于形式。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精神文明、气质、修养有启发作用,教师对需要掌握的国家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涉及人文素质的内涵内容理解不透彻,以至于在实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贯穿新课标的具体理念。

其次,人文素质与普通话教学的融合贯通不是一蹴而就的,现今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思维,对缺乏辨识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5]。高职院校对制度管理和专业教师进行约束,主动探索教学管理的问题和难点。引导学生在繁杂的社会现实当中发现自身的人文素养特点,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文导向性作用,但这对大多数院校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四)缺乏课堂实践性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口语能力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交流程度有关,但是由于专业课课业繁重,学校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致使实践性教学无法开展。一些院校分校地区的教学配套设施匮乏,开展的课堂实践活动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是教师不以启发教学为手段,未强调对人的理性思考进行充分尊重,则难以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整合。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通话教材里加入了很多互动实践活动内容,实践教学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人文素养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所吸收,这需要规划每节课的教学环节。高校课堂对教学环节的紧密性要求较高,教师对高校课堂的建构不足,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构建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针对性策略

(一)构建创新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首先,高职院校要求本阶段教育关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利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系统掌握普通话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以新的课程观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价值,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入手,将人文素质中的爱国守法、诚信感恩、敬业有爱等素养传授给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精神食粮,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理解书本知识,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其系统地吸收生僻字、易混淆字、同音同义词的认识,并能在口语交流中灵活应用。例如,古诗词朗诵教学,老师可先给同学们讲述与古诗背景有关的故事,引起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古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用人文的思考方式,小组讨论后再解释诗句的意思,加深学生的情感表达记忆。

(二)关注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教学

构建高效的人文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采用分层模式教学[6]。让学生在具备听、说、读、写等普通话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能够与时俱进以及及时反思,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减弱学生之间的差异区别。高职院校如有条件,可以提前测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分班教学。高水平的班级运用探究新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设置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多加探索精神文明领域。一般水平的班级则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掌握普通话技巧,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文素质教育视角的普及运行,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变深化原有的授课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使用PPT演示、配套教学视频等为学生制定教学环节,节省因设备限制而浪费的课程时间[7]。这样做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锻炼口语能力,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还能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储备。

(三)院校定期组织培训,促使教师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与新时代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因此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普通话专业课程知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重视。在吸收新时代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普通话教材当中朗读作品蕴含的人文内涵,不断主动探索人文教育技能储备和完善师德师风。

另外,教师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做好备课环节,采用循序渐进式教学,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鼓励学生自我砥砺,尽可能通过每一节课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例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设计安排阅读讨论课,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摘抄好词好句,积累课外素材扩充知识面,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实现高校课堂教学。

(四)适当开展实践教学,关注可持续发展

具备人文素养精神的课堂要求解放学生,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为目标,在普通话口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和改变教学观念,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主动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学生认识世界、更好地体验社会、心理发展健康才能加深对专业技能水平的理解。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还应通过实践互动活动加强学生合作性,贴近示范课堂并不断总结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文字学习的魅力,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积极开展实践课堂,如有条件,可与家长联系展开互动研讨,保证课堂教学做到“活”,确保实践教学做到“实”[8]。加强对高职院校人文环境的营造,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普通话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才能达到高效益的学习情景,从而创造高效果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级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如今高职院校的各方面建设较为完备,高职教育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建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视角下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符合我国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现阶段国家对高职阶段教育不仅重视抓普及,还更重视抓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投身到人文素质教育中去,为发展素质教育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口语人文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酒中的口语诗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人文社科
口语对对碰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