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远 李 丽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4700)
中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学生德育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引导的得力操盘手,其道德品质、三观、工作态度以及对德育教育的理念与追求,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任务依然是学生德育工作,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高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就如人生遇到伯乐、知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处事态度、行事风格、社会认同等多被社会、家长有意无意贴上“另类”的标签,中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主心骨、是在校学习、生活、交友的风向标、舵手,要能够像如来佛一样普度众生,仁心天下,用心了解学生,宽严有度,似朋友、似伯乐、似严父、似慈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舍得用心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己、伯乐。中职学生在进入职校以前,就因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情况,让家长、社会、同学、亲人甚至是小学、初中的老师都不看好,被贴上“另类”的标签,导致自暴自弃,不相信同伴、家长。中职班主任就要像如来佛一样,愿意普度众生,舍得用心,通过观察、谈心、家访、一对一结对帮扶,让学生敞开心扉,吐露不快;通过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希望,找准人生定位和生存、学习、交友的乐趣;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要冷静对待客观分析,理性处理,同时学会与学生分享处理矛盾、问题的过程、结果,让学生全面看待人际关系。
2.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独立人格。尊重是理解、信任的前提,班主任尊重学生是师生平等的具体体现,只有彼此尊重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师就能走进学生心里,给彼此了解的可能。班主任可以通过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学习的收获与遗憾、青春期的甜美与无奈,让学生主动与你交心谈心,分享快乐与烦恼,搭建师生连心桥,构建无障碍沟通班级。[1]
1.班主任要动真情。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出现学习畏难、交友不慎、生活困难、家庭矛盾、前途迷茫的时候,班主任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及时、认真地施以援手,给出肯定、可行、有效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做学生言行的高人和贵人,培养学生做真人、做实事、敢担当的优秀品质。
2.班主任要用实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班主任就是师长,学生在遇到各类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班主任请教。这个时候,班主任要尽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对自己不知晓、不清楚的情况,不是顾左右而言他,而是主动了解相关情况,认真给予学生准确、明了的答复。班主任用实实在在的情谊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既温暖了学生,又提高了自己工作的幸福指数,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相信一个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出身社会后一定愿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温暖社会。[2]
1.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以身作则鞭策和激励师生信守承诺。人的威信和自信来自于不失信于人,因此,中职班主任要取信于学生,就要在与学生交往、教育教学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忌喊口号、纸上谈兵,要在个人素养方面(比如仪容仪表、人际交流、名利、生活作风、消费观念、)、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教学手段、教育技巧、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班级管理方面(班级文化、干部任免、班主任计划实施、班级间关系处理)等方面不失信于学生,将班主任的个人魅力无形的渗透在整个班级管理之中,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2.教育与引导结合、奖励与批评结合,创设良好的口碑与班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纠正偏差,教育的目的不是打压而是扶正,因此,中职班主任面对个性差异较大的全班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该表扬的不吝啬,该批评的不回避,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倡导先进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善于把发生在身边的优秀人物、感人事迹、道德模范呈现给他们,把国家需要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号召传递给他们,把民族败类和反面教材讲给他们,让他们学会比较、鉴别、选择。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他们犯下的错误给予批评,并交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方法,减少人生走不必要的弯路。[3]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实施者,是班级的导演,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班级德育建设,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舍得用心、要愿意用情,要敢于付诸实际行动,做学生品质提升、知识拓展、思维开阔、乐于奉献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