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峰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 辽宁沈阳 110000)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积极性的推动,学习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积极性是指人们进取向上、努力学习的思想和表现,与主动性紧密相连,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学习积极性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一些高中生觉得物理难学、不愿意学,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作为物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多能专心一致,遇到困难时有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在信息泛滥的现代,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更是因此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自觉性、自制性都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促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理想及前途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1]。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关键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把学习与必要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学生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它能使学生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对象上,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敏捷、记忆持久而准确……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物理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与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学生学习物理,是具有优势的。但是以往中学物理教育所存在的重教材、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教学模式,已经导致很多同学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对物理产生了厌烦和恐惧。不少学生无法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只是单纯的教,应把它联系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2]。
二是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培养和谐的师生感情。课上,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乐学情景,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课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学法上予以指导,生活上给予关怀,思想上予以帮助,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己”。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是用好第二课堂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课堂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就内容而言,它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就形式而言,它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个体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组织物理竞赛,举办物理知识宣传会、开展发明制作活动,举行物理知识讲座等。第二课堂既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正向激励机制是正面强化人的行为,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继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一般说来学习基础好,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与此相反,有些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学习缺乏动力,这样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差。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动力,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想要学生摆脱恶性循环,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正向激励,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关键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上下功夫。不管是在物理课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悉心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予奖励,对失败给予关心,在帮助其获得成就感上下功夫;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耐心细致的关心帮助,使他们获得进步。最后,教师要积极创造有竞争的学习氛围,在创造更多成功机会上下功夫。多组织小组竞赛,小组竞赛生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