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津
(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引导和塑造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大学生至关重要。2019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43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职责,其中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首要职责,既是所有新任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永恒的回归点。
新任辅导员处于工作适应的关键时期,从“学生” 到“老师”,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换,能够更清晰、更快速、更准确地明晰职责定位,突出内涵重点,找准工作方法,是新任辅导员顺利开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成长道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所在。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任辅导员承担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任务。然而,由于高校新任辅导员工作年限较短、工作经验欠缺、业务能力不足,在授课过程中容易产生教学内容较为松散、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实践联系较弱等问题,使“形势与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分” 太高、效果不好。
2018 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2018年11 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将“金课”的标准界定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3]
“高阶性”与“低阶性”相对,即改变“形势与政策”传统授课内容松散、单一的简单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一是要设置综合全面、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更要综合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军事等领域的视角。二是要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冲突中坚定政治立场、掌握正确价值取向,在实现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和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其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三是要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注重塑造学生在个人发展、社会适应和终身学习中必需的核心素养,在“理想信念、价值创造、道德品格和法纪意识”[4]的培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成为“四有”时代新人。
“创新性”与“陈旧性”相对,即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的陈旧、过时,“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多元考核质量,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一是要注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既要深入开展基本形势与基本政策教育,又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灵活推进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二是要调整“灌输型”的填鸭式教学形式,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喜好,结合新兴技术,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三是要精心设计课程考核的多元形式,保证教学质量,如采取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微课制作、舞台剧排演等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挑战度”与“不用心”相对,即改变传统授课“唯书本、唯考试”的价值取向,“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一是“形势与政策”要避免成为“听听就可以通过”“打分好”、“内容乏味”的课,提高课程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大学生实际需要的结合点,增强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体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二是要突出实践性,课程的育人内容、形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校园,而是要与实践充分结合,向国家、社会需要的领域延伸。三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挖掘实践中蕴含的深厚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成果“落地生根”。
“形势与政策”的“金课”建设,要从高价值和高质量的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来看:教育主体为新任辅导员,教育客体为大学生,联结新任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中介为“形势与政策”课程。
要做到“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新任辅导员以立德树人为抓手,成为一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一是新任辅导员要树立对“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自身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积极参与各项辅导员技能培训和工作研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和借鉴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努力夯实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积极转化为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做好工作反思和经验积累,自觉拓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论应用于课程教学,着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精神引领实效。
讲好深刻、鲜活、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辅导员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探索新时代“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是要利用自身毕业年限比较短,在年龄和学习经历上与学生比较接近的“相似性”优势,通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授课氛围,做贴近学生需求的“引路人”。二是要利用自身年龄较小,容易接受并理解新生事物,思维活跃的“新颖性”优势,主动推动“形势与政策”改革创新,在尊重大纲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大纲,自觉吸收并灵活采纳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沉浸式教学等新兴教学形式,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丰富锻炼各类综合思维能力的授课内容,促进“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的良性互动,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发学生的共鸣,充分激发“形势与政策”铸魂育人的不竭动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在学生中“活起来”“火起来”。三是要实施并加强“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的形成性评价,新任辅导员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实时、动态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从而持续调整和改进学习行为,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过关。
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新任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促进“形势与政策”理论教育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做到“以学求知,以知促行”的知行合一。
一是新任辅导员要转变思维,强化实践意识,在按部就班开展“教学要点”规定的理论教育基础上,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功能和定位,以立足社会实践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抓手,丰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载体选择。二是要构建“课堂+实践”的“形势与政策”育人模式,根据“00 后”“网生代”学生的实际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吸纳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载体,在完成全面覆盖的日常课堂教学基础上,设置课程的实践学时和考核任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拓展实践活动。三是要立足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新任辅导员在授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要全面提升学生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军事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相关政策研判的能力,又要促进学生在创新研究、适应社会、就业发展、成长规划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