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丽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0)
新课改的要求不仅是对教学目标的改变,同时也应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更新换代,是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开始注意对有益于学生今后发展和成长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是教学的进步,也是教学本质的回归。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开展,不再是应试教育中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研究探索,而是侧重于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能力或者是生活能力,从本质上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发展,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帮助学生在今后踏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后能够实现自我进步。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高中物理的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作为理科的学习内容,高中物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物理概念需要学生运用物理思维进行理解。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优秀的课堂理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设置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快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使其真正拥有学习物理的基础[1]。
例如,在高中物理“能量守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不同的运动或者转化过程中守恒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运动会上的跳远运动,运动员想要取得好成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学生们很快就能想到,他们需要在助跑时有相应的力量和速度。在这样的回答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讲解,即跳高和跳远表示的是长度和高度,为什么要助跑呢?这时,教师便可将能量守恒的物理思维告诉学生。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程产生探索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物理概念和很多物理知识都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逻辑性。学生很难轻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解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让复杂的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难题。
例如,在高中物理“向心力”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发掘和探索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讲解课程。很简单的一个现象就是过山车的生活现象。在过山车的乘坐过程中,乘客为什么不会在圆形的轨道上掉下来。除了必备的安全措施之外,乘客在运动的过程中还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向心力。学生通过回忆和结合教材的探索,加深了对向心力的理解。
理科学科不可避免地就要进行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开展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照本宣科,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板书教学或者是口述教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物理是不断实践和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对教材内容产生各种疑问,然后通过实践自主解决疑问。这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高中物理“电动势”有关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的知识讲解,就只知道电源是可以将其他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然而,对于如何转化或者是转化的过程,学生却只能依靠实验来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开展实验,让学生能够从“橙子发电”的实验中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这样便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构建了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物理教学也有更加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重视科学、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物理知识是严谨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严谨且科学的。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对高中学生来说,年龄的成长已经让他们的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具备担当的态度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积极向上、勇攀高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要穿插一些物理知识的背景和历史。这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优秀物理学家的付出和奉献,让学生对物理学科形成敬畏之情。例如,开普勒的第三定律足足让他付出了十年的岁月。然而,他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伟大的事迹,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品质。
在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不仅是要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性人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以身作则,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