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引发好奇的课程里
——“探究课程”中的幼儿“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

2020-01-08 11:11:34阳维学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探究性幼儿园游戏

阳维学

(重庆市永川区红星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如今,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核心技术和创新人才。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幼儿期是创新思维、探究品质发展的萌芽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早已证实,这一阶段是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展最为迅速、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的大脑细胞、神经元联系形成最为旺盛的时期,儿童的创造品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为儿童提供合理充足的营养、适当的关爱与良好的教育课程,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将影响到儿童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然而,幼儿园的课程却存在诸多阻碍幼儿探究性学习品质发展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屡禁不止。尽管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是一些幼儿园举办学前班,英语、美术、舞蹈特长班的现象依然存在。幼儿室内活动时间长,操作材料缺乏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些家长仍然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学习拼音、汉字书写,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这些都极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忽视探究品质培养

幼儿园对探究性学习品质认识不足。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较好地保证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和强调幼儿是否玩起来,是否有操作材料,是否玩得开心,而少有关注幼儿是否好奇、专注、主动、尝试、坚持、不怕困难、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这些与探究性学习品质有关的行为倾向。幼儿园课程仅仅满足幼儿当下玩耍、游乐的需求,而忽视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探究性学习品质是培养。这是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相悖的。[1]

二、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区内区外12所公民办幼儿园访谈、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幼儿园课程忽视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课程价值导向有偏差

一些幼儿园认为,园本课程就是特色课程,就是聚焦到舞蹈、绘画、英语、体育等某一方面的课程,就是基于本园教职工特长、本园课程资源而建构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为了体现课程效果,往往更多地增加了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活动,变相地进行技能训练,以期望幼儿在某一方面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这样的课程价值导向实质上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导向的,有的甚至仅仅是为了迎合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或者为了办园的经济利益,以这样的课程来吸引和招揽生源。[2]

(二)对学习品质的认知不足

多数幼儿园的管理者和保教人员对什么是学习品质,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品质并不了解。一些受访者认为学习品质就是喜欢学习,对究竟什么样的“喜欢学习”是学习品质的表现知之甚少。另外,国内外关于学习品质研究的论著不多,对于探究性学习品质的论述更少。这也局限了幼儿园对学习品质的认知。

三、破题策略

以园本课程方式构建的探究课程是培养幼儿探究性学习品质的有效策略。为了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增强课程适应性,我们试图抓住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开展、探究文化营造三个关键点,让课程充满趣味,使孩子浸润其间,在游戏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基。[3]

(一)有趣的环境引发探究的愿望

富含教育内涵又充满教育趣味的环境,是儿童浸润其中、获得经验的重要潜在课程。在良好的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门厅、操场和游戏功能室,都能被教室巧妙的设计所吸引。这些有趣的环境就会成为引发幼儿探索、学习的乐园。

1.门厅里的秘密。门厅设置引发孩子探究的互动墙,如洞洞墙、旋转墙、绘本墙、创意触摸屏、机器人、地面投影等。以洞洞墙为例,把1.3米以下幼儿可触碰的墙面设置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状,孩子可以在这里玩“挖洞洞”“洞中取物”“纸洞造型”“蚂蚁历险”等游戏。这些探究游戏开放性强,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玩法,而是根据幼儿的探究程度,不定期进行更换,使孩子保持对游戏墙的新鲜感和探究欲。孩子们每天的幼儿园生活,便从对门厅的好奇开始。[4]

2.操场上的新奇。操场不仅仅是运动场,更是不断挑战、发现新奇的游戏场。幼儿园可以在操场的四周设置“运动员密室”“画家百宝箱”“变装间”“建筑梦工厂”“种植园”。以“运动员密室”为例,其中的运动器械涉及走、跑、跳、钻、爬等各种运动功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可以将密室里的运动器械进行自主组合和创新。操场上的所有材料,都能使孩子们“一物多玩”,玩出新意。

3.游戏室中的发现。粗粗细细的绣花针,长长短短的木条,色彩各异、材质不同的纸张,形态不一的陀螺陈列在布艺坊、木工坊、智慧空间等各个游戏室,这些游戏室的设置,运用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环境对孩子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是对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尊重。墙上的玩法图例、幼儿能力发展阶段目标简述,有利于孩子利用环境学习,也提醒教师观察分析孩子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提出更高目标的挑战。[5]

(二)多样的游戏让幼儿体会探究的乐趣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学习路径。教师精心设计或改造的多样性游戏模式,能够带给幼儿多角度、全方位体验周围世界的机会,并在这不同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品质的提升。

1.体育游戏中的挑战。孩子对世界的探究,始于动作的发展。他们喜欢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去探索,喜欢参加富有挑战的体育活动,如投掷游戏“爬格子”,平衡游戏“布上旅行”,跳跃游戏“跳纸箱”等。玩这些游戏,孩子和教师可以随机增加或者降低难度,不断尝试新的玩法。比如,跳跃游戏“跳纸箱”,以常见的牛奶箱为器材,孩子们两人或者多人组合,任意垒高或平铺盒子,练习跨越跳高和跳远,活动中可以变换高度、距离和组合方式,实现动作、合作、思维多方面的发展,体验不断挑战自我的乐趣,从而产生探究行为,养成探究品质。

2.Steam游戏中的创意。看似复杂的steam游戏,实际上很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很符合孩子们喜欢探索和尝试的心理需求。课程中的steam游戏主要有:旋转的秘密、玩空气、叠叠高、各种各样的桥、帐篷舞会等。比如,“各总各样的桥”,为了搭建一座立交桥,孩子们要考虑底座的牢固,桥梁的造型,颜色的搭配,还要计算每种型号积木使用的数量,观察是否对称,有时还会装饰一些路灯、彩旗或者花卉。又如,游戏“帐篷舞会”,为了能够到“露营基地”参加化妆舞会,孩子们需要寻找伙伴,先搭好帐篷,再去选择服饰装扮自己,最后与大家在帐篷里跳舞。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搭出圆顶帐篷、方形帐篷、三角帐篷、楼梯帐篷,变换着进行兔子舞会、公主舞会、超人舞会,创意涌动,妙趣横生。[6]

3.艺术游戏中的表达。在音乐和美术中,幼儿的探究倾向和表达能力表现得较为突出。当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成为打击乐器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愉悦,很容易迁移经验,尝试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模仿打击乐活动。孩子们探究生活中的材料,表现他们的想法、创意和心情。如果用扣子、乳白胶、水粉颜料、木条夹合在一起,就可以创作出色彩艳丽、造型随意的小动物;车轮来回滚动,画纸上留下的便是五彩斑斓的跑道;叶子拼贴的不仅是裙子,还可以是游戏中的美味佳肴。这些富有表现力的活动,很多都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对声音、节奏、动作、色彩、造型的探究和尝试,能让孩子们产生愉悦感,养成探究的学习品质。

4.劳动游戏中的责任。幼儿的劳动教育都与生活相关联,劳动教育包括自我服务、简单的集体服务、饲养和种植劳动。比如,娃娃家游戏,设置爸爸妈妈不在家的问题情境,幼儿在扮演成人角色的时候,练习穿衣、戴帽、倒水、整理被子等。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另一方面,幼儿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也多了一份自我肯定。再如,饲养游戏,孩子们探究“小兔子喜欢吃什么”,他们或是用现成的叶子喂食,或是去寻找兔子可能喜欢的食物,结果发现小兔子最不喜欢吃的是萝卜。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学会简单照顾小动物的技能,也逐渐懂得要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爱。劳动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关注对方感受、整理习惯都会对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7]

(三)多管齐下营造探究的文化

在幼儿园这个教育情境中,一种内生的、自发的、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形成,是办园的高层次追求。幼儿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办园理念、标识、规划等方面,更应该体现在幼儿园的核心工作——课程建设之中,从教师研修与进步,到幼儿的主题探究,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所幼儿园的文化追求。

1.教研中的探究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团队形成共识,教研则是达成共识的最好平台。通过教研弄清一些困惑,诸如:探究对幼儿来说是不是太难?幼儿阶段的探究表现是什么样的?怎样筛选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如何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究等,教师将每一个问题细化成小专题,通过教研活动逐个进行层层深入的研讨。每次的教研可以以三部曲形式推进,即“理论学习——实录解读——启示分享”。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以探究的方式促进园所探究文化的形成。

2.工作坊中的探究文化。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按照五大领域内容,自愿组成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进行小课题行动研究,这些课题都聚焦于如何在本领域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品质。在课题研究中,与探究性学习品质相关的专注、坚持、责任心、合作、交流等都成为教师研究的关注点。每学期,研究成员将成果与同伴进行分享,在这样的行动研究和分享中,探究文化氛围也逐渐浓厚。

3.活动中的探究文化。幼儿园可以开展“探究主题教育活动”“混龄探究游戏日”“亲子探究游戏节”“教职工探究游戏节”,根据活动形式的不同来营造探究氛围。例如,主题教育活动“垃圾的旅行”,通过四个阶段来呈现探究:第一阶段,启发孩子提问“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到哪里去?垃圾可以怎么利用?”;第二个阶段,围绕以上问题,查找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寻找答案;第三阶段,进行实践,制作垃圾箱,举办跳蚤市场、废物变玩具;第四阶段,梳理经验,幼儿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获得了什么经验,教师则用专业思维反思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每个阶段的开展,都将幼儿的参与情况呈现在墙面。四个阶段逐一完成,也就完成了关于“垃圾的旅行”的探究过程,而墙面也就清晰地展现了主题的探究脉络。这样的主题探究墙面,有助于孩子与环境产生互动,在互动中积累和强化经验,并获得成就感和探究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影响久远。幼儿期是创新思维、探究品质发展的萌芽期,孩子们在好奇中思考,在好奇中探索,在好奇中创新。探究课程旨在让思考、探索、创新变成好玩的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成长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在阅读探究性课程这本“小书”之中,逐渐养成好奇、专注、探索的习惯和品质,满怀希望,创造性地去书写精彩的“人生大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