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随着教育部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教师要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等理念提出,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资源因其丰富的多媒体视听资源、便捷的沟通交流、友好的界面互动等优势在高校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学公共基础课也需要在当前高校课程改革潮流下进行新一轮改革。
心理学公共基础课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帮助其全面掌握师德规范,形成职业理想与专业认同、师德情感陶冶与人文精神。其次要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熟练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其的教学能力。再次要依据分类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原则,应用心理学知识,掌握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心理,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科学地分析学习任务,提升综合育人的能力。最后要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规律,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目前师范生心理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对于学生来讲较为单调、抽象和枯燥;教学手段主要采用ppt 授课的形式,学生对此存在厌倦情绪,[1]并且存在任课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现象。[2]随着近年来“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发展,教师开始变革自教学方法,心理学公共基础课中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的大半时间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之,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多次使用之后,学生讨论的热情度便存在下降,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
心理学公共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弊端是,第一,内容和体系杂乱,缺乏理论框架;第二,重点和难点区分不明确;第三,理论性较强且较为抽象。[1]重要的是,目前心理学公共基础课的内容更多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剖析不足,[3]因此,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将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
通常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不高,大部分为机械式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心理学不是自己的专业课,认为专业课远比心理学等公共课在日后的工作中实用。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学公共课基础课的期望与教师的教学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较大。[4]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不会从事教育领域相关的工作,因此心理学公共基础课的知识日后工作用不到。[2]
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为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以及小组作业等形式组成。期中成绩则通常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通常以闭卷笔试为主,分数所占比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五十。闭卷笔试考试往往侧重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再现水平的考查,考试内容和题型考记忆知识多,创新能力要求少。[5]因此,师范生在学习中认为心理学公共基础课可以凭借机械记忆知识即可应付考试。所以,教学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忽视了心理学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与教学目标脱节。[6]
针对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7]混合教学的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搭建可以选取智慧树在线大学结合爱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或者中国大学MOOC 课程。利用智慧树在线大学的学习资源版块上传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比如相关视频、文献资料、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利用讨论与分享区域针对课程开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讨论;利用见面课版块可以实施与学生们进行教学互动,包括课程内容的答疑、课堂的签到管理等。同时可以借助爱课程平台和MOOC平台上目前较为成熟的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预习或者补充。线下课堂主要是教师总结和归纳章节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分享。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师范生需要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熟练运用相关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教育教学对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形成师范生科学的学生观奠定知识基础;(2)了解认知加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特点,掌握认识过程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能够对比不同的学习理论之异同和优缺点,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进行知识学习的设计。(4)了解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概念,迁移的概念及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教育教学设计;(5)了解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以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了解学生心理发展中差异的科学规律以及人格特质的差异和类型,能够运用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的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心理学公共基础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其知晓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应该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其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次,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比如利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影像视频内容讨论分析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学生不再被动的进行机械式接受学习,而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再次,教师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最后,可以将心理学知识点与学生本专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激发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探索学科教学的心理规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从全方面、多角度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试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属于阶段性的学习检测和考核。比如,在实施过程化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学习、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期中和期末考试不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考试内容要体现出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应用能力。比如,增加综合性论述、案例分析题等。因此考核的重点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情况下,更多地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关于考核的方式采取撰写课程论文、课程作业,小组讨论与独立完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论述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办法。
最后,综合性大学心理学公共基础课要以中小学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内容为核心,在教学中遵循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重点讲解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