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进行“朗读训练”的实践,建议教师从“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个性”三个方面入手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朗读训练 低年段 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28-02
语文是一门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就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或是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或是缺乏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较弱、语感较差,具体表现在朗读时有不流利、无情感、无节奏、停顿不恰当等问题。针对此种状况,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读出节奏
低年段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也是儿童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从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低年段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喜欢“指读”,即把词句拆成一个个字来读,如“太阳当空照”读成“太—阳—当—空—照”;第二,分不清哪个是词组,没有词语的感觉,朗读的时候容易出现前后乱搭配词组的情况,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來”读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第三,朗读时习惯拉长音调,出现唱读现象,如“弯弯的月儿”读成“弯弯的——月儿——”。所以,笔者从一年级开始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断句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节奏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习划分节奏: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对课文划分好节奏之后,学生慢慢打拍子,按“断句”的节奏进行朗读。读多了,学生便慢慢产生“词”的感觉,能够正确分清“词语”,改掉胡乱断句的毛病。
运用这种方法训练朗读,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把“节奏”划出来,让学生仿着划。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划节奏,然后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划分好节奏的文章,以此加强“语感”的朗读练习。
二、读出情感
训练学生读准节奏,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后,教师便可以开始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出音韵、意境和情感。训练“读出情感”,需要先向学生强调音调高低、节奏快慢、语气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找准“重音”,根据“句子的意思”把握“语调和语速”。
“重音”的训练相对简单,让学生学会找到重音字词即可。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这个句子时,笔者首先提问学生:“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学生马上找到“种子”这个词语;接着,笔者让学生在“种子”这个词语下面标上“重音”符号——实心小圆点;最后,笔者让学生练习读句子时把“种子”这个词语读得稍重一些。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便能逐渐掌握找“重音”、读“重音”的方法。
对“语速和语调”的训练,笔者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完成。仍以“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这个句子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睡在松软的床或沙发上是什么感觉。学生因为都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纷纷说出“舒服、放松、愉悦”等感觉;接着,笔者利用动画呈现“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种子在泥土里的状态;最后,笔者提问学生:“种子睡得这么舒服、愉悦,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速度来读这个句子呢?”有了教师的提点,学生马上领会到“要读得慢一些,读出‘舒服地睡的感觉,而且语气要上扬,读出愉悦的味道”。
三、读出个性
个性化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性、有个性地解读文本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文中的句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时,笔者是这样训练学生进行“个性朗读”的,下面是教学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先用“断句法”划分句子,然后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学生划分句子,并练习朗读)
师:哪位同学来试读一下?
生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师:真不错,把句子读得准确又有节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
师:请你来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生2:句子写的是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了,树木长出了嫩嫩的芽。
师:概括得真完整,老师给你竖起大拇指。春天来了,大自然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教师播放使用延时摄影拍摄的小草生长、花朵开放、树木长出嫩芽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3:春天真是太美了,我觉得很开心、很高兴。
生4:春天,所有的植物都长出来了,充满了生机。
师:是呀!同学们,那我们朗读这段话要重读哪些词语?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朗读呢?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吧。
(学生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练得真认真!如果用表情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你会用什么样的表情呢?如果用动作表现小草生长、野花开放、树木长出嫩芽,你会做什么动作呢?
(学生练习边朗读,边用表情、动作表达)
师: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谁来读一读?
(教师随机点名,学生进行个性朗读)
个性朗读训练必须在读出节奏训练、读出情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实施个性化朗读训练时,要先引导学生认真感悟句子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见识、阅历不一样,对句子的感悟不一样,朗读情绪的表达自然也不一样。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半扶半放”,引导他们进行“句子的感悟”。如在以上教学实录中,教师借助动态视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这是教师的“扶”。“扶”能帮助学生在个性化朗读的时候,摆正情感取向;“放”则体现在让学生自由配上表情和动作进行朗读。通过“一扶一放”,学生容易在朗读中读出个性、读出特色,个性化朗读的目标因此达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语言学习启蒙的需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风采格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西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B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言清(1974— ),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