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写作教学精准指导的起点和路径

2020-01-05 06:58张有金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情境

[摘要] 初中写作指导应通过学情检测把握现有的写作水平,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依据教材安排,针对学生在习作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写作障碍,选择课堂训练的内容;并注重写作过程和写作体验,创设情境,设计写作训练的活动。

[关键词] 最近发展期;习作文本;情境;写作体验

现在的初中写作教学,或者讲授写作知识,或者设计阅读活动,或者展示学生佳作,或者训练应试套路,基本上脱离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而追求写作知识传授的体系化。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鲜有提高,学生的写作状态鲜有改善。因此,确定教学的起点,依据学生可能提升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选择课堂训练的内容很有必要。根据最近发展期理论,写作指导应在把握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真实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简言之,一节课结束,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状态要发生积极的改变。

一、学情检测,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了解初中学生的现有写作水平,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大致有两种:一是查阅小学教材的写作安排。如,江苏海门实验学校初中部秦春芳老师提出“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小学阶段记叙文到底在教什么”[1]。二是问卷调查。然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学生的写作水平,问卷的设计通常是基于经验的判断,其结论对改进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具体一节课的设计则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要准确把握学生写作的现有水平,比较可靠的做法是学情检测。统編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在学习了写景古诗文之后,安排了“学会景物描写”的写作指导。以此为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教师自拍的风景视频,并描写视频中的景物。经过分析学生的习作文本,发现学生在景物描写中存在以下缺陷:(1)景物名称不准确,不具体(人均0.7处),如把池塘写成小河、小湖,把花草树木写成植物、植被;(2)描写顺序不合理(人均0.7篇),如先写池塘水面,接着写疾驰的火车,再写池塘周围的花草;(3)景物描写不合实际(人均1.75处),如“吹来一阵风,平静的水面变得波澜起伏”,实际上水面只有涟漪;(4)语言干瘪不生动(全班只有1句写得生动),如“池塘的岸边有许多大树”。这样的分析就准确地把握了学生景物描写的写作现状。

二、对症下药,精心选择写作指导的内容

景物描写,需要指导的内容非常丰富。四川省特级教师陈胜全老师在“景物描写”课堂教学里,安排了8项内容:观察景物的方法,景物描写的内容(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景物的变化和此景与彼景的不同点),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语言,动静结合的写法,点面结合的手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技巧,景物描写的拓展与深化。[2]显然,一节课这么大容量,学生恐怕难以全部吸收,而且写作技能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内化的,训练是需要时间保证的。七年级上《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写景课文,《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土地的誓言》《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等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写景片段,学生对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对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相关的知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教材里的写作指导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学生需要的是程序性知识,况且还需要校本化设计。

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最近发展期就是写作水平的提升空间,教师在把握学生现有写作水平之后,还要明确通过课堂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发展到什么层次。具体在选择“学会景物描写”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两个问题:关于景物描写的知识,哪些是学生缺乏的?关于景物描写的技能,哪些是通过课堂训练能够得到提升的?因此,在学情检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安排,可以选择三项写作指导内容:合理安排景物描写的顺序;准确描写景物;有意识地锤炼词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三、创设情境,合理设计写作训练的活动

输入关键词“景物描写”,可在知网检索到2006年—2017年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共8篇,但只有2节课例为学生设置写作情境(图片),其余6节课例写作活动全靠学生的回忆和想象。根据观察,学生依靠想象写出来的景物,基本上是概念化的,让他们描写真实的景物,又不知从何下手。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写作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当然,限于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实景观察进行写作训练确实不经济。在写作教学研究中,教师总结出使学生获得写作内容的七种体验活动:影视图片体验、主题班会体验、课堂观察体验、课外游戏体验、心育活动体验、家庭活动体验、社会实践体验等。在“学习景物描写”写作训练中,提供影视图片应当是最经济的情境设置。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景物描写”的技巧?常规的做法是范文引路。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在“品文段”环节提供了5则名家名篇的精彩写景片段(共1190字),在“析手法”环节提供了2则材料(共401字,其中一则是柳永的《雨霖铃》)。[3]学生在阅读范文的基础上定向归纳,从而对景物描写的技巧产生具体的感受。这种方式,固然时间省效率高,却陷入了重大误区:把写作课上成阅读课,把技巧认知当成能力培养。就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探究性学习而言,开放性程度不宜太高,只能设计成“部分探究性学习”。也就是说,由教师给出部分问题、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接受式探究性学习”。写作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提供的探究资料往往是教材里学过的课文,或者是范文摘要,或者是范文片段,或者是范文语句。在“学习景物描写”写作训练中,呈现给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景物名称和描写景物的句子。

例如,课堂上教师设计四个活动:观看视频(来自本人拍摄,适用于定点观察,学情检测中使用过),阅读材料(从学生习作中罗列出来的景物名称、从学生习作中摘抄的写景顺序、从学生习作中摘抄的有问题写景语句、从学生习作及课文中摘录的精美写景语句),再次观看视频(来自影视剪辑,适用于动点观察),课堂写作与分享。前两个活动,是在提供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推理等探究性学习方式,体悟写作方法;后两个活动又是在提供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把写作经验内化为写作技能。

这节课,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兴致比较浓,注意力比较集中,所有的活动指向写作训练。学生经历了写作过程,体悟出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得写作经验和写作技能,后续写作中达到要求的习作占65%,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发展,远远超过传统的写作指导的效果。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中,通过学情检测把握精准指导的起点,对症下药明确精准指导的方向,创设情境铺设精准指导的路径,能够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营造出有意义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秦春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起点与逻辑[J].中学语文,2018(24):50-51.

[2]陈胜全.“景物描写”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07(7-8):24-28.

[3]董一菲.“写景要抓住特征”简案[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9(7-8):35-38.

张有金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大桥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情境
给课堂一个“情境” 给教学赢得“高效”
巧设情境 提升课堂效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主题情境统领单元复习
蹊跷的洪水——从高考试题的“真情境、真问题”谈起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是小导游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