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

2020-01-05 16:41袁明玉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项目式学习道德与法治

[摘要] 项目式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对接学校大体系,打破学科边界,立足学科特点,以儿童的认知困惑为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项目式活动,合理搭建学习团队,促进学生开展深度探究学习;优化核心问题设计,聚焦高阶思维的培养;注重项目评估,运用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在深度融合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

近年来,倡导多学科融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在不断突破,与项目式学习深度融合,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场域中提升道德认知,进而激发学生有深度的主动学习,在培养关键能力的同时,获得有生活根基的道德情感、意义领悟和价值认同,进而实现道德的持续发展。

一、依托教材内容,订立项目学习主题

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颁布、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整个教材的编排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教材课文采用话题式、单元主题式的编排结构,很多内容都可以和项目式主题内容巧妙融合。而项目式学习实践性、探究性、现实性、主体性等特征,也能够更好地助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深度教学,培养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1.化零为整:对接学校大体系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六大方面展开编排,每个单元教学都呈现了一个主题,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之间也存在着横向或纵向的诸多联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我们立足教材,将教材的六大领域直接融入学校UDP理解力课程的“校园”“花与昆虫”“水”“交通”“生产和消费”等项目式大主题活动体系中。学科单元学习主题融入学校大主题之下,成为其子任务,自觉成为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总统领”。在此统领下,我们再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道德认知困惑,指向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确定各年级的项目式学习主题。

例如,教材中涉及“我们的学校生活”领域,教材内容呈序列化螺旋上升,一年级“校园生活真快乐”,二年级“我们的班级”,这些内容直接与我们的“校园”大主题整合,学生初步形成对校园的认识与了解。等学生上三年级再来学习“我们的学校”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认真思考,并获得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以小带大:跨越学科无边界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仅仅在一个孤立的学科领域中教育学生是不够的,学生需要超越学科界限,将各个学科中学到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知识,我们的主题设计就以小带大,结合STEAM课程的优势,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模糊学科边界,设计丰富多样的主题项目。

例如,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这一课题,内容包括“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风儿能帮我们”“风儿的脾气”四课,我们就打破学科的界限,精心设计了“风儿轻轻吹”这一主题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始终围绕着“风”这一主题的维度目标,设计了“迎风拾趣”“乘风飞行”“御风远航”三个子主题,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活泼的风,在科学体验中感受百变的风,在动手智创中感受风助力人类美好生活的科技力量,在“感知—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以多样的视角、灵活的方式体验和学习,促进其多种经验的连续、协同发展。整个主题的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通过活动与大自然进行交流,获得成长,而且多角度思维也得以启发,实践力、思维力、合作力等在活动中也得到综合提升。

3.化难为易:创生体验新项目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很多知识、概念不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脱离情境的纸面操作,而且仅凭老师的说教也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需要学生理解,有切身体会,即通过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概念来解决问题并迁移运用,以此加深对德性的认同与理解。项目式学习真实的活动情境式再现,更能影响学生的完善人格。针对教材内容,我们借鉴“4+1”课程实践手册创生了以体验性为主的小型项目,力求将课本抽象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探究互动式的项目中体验真实感情,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重在引导学生树立規则意识,体验民主制订班规的过程,明白班规需要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单纯的说教和老师的代办显然起不到作用,只有经过全体同学讨论制订的班规,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地去接受并遵守。我们就巧妙地设计了“班级王国”体验项目,让学生在讨论中规划班级中的岗位,了解不同岗位对应的职能及需要承担的责任,然后通过创造性地设计班徽、班旗、吉祥物等内容更深入地理解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所具有的内涵。体验项目中,学生为班级的每一个元素贡献自己的创意,用语言、绘画、手工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借鉴别人想法的同时反观自己,明晰自己的优势和薄弱处。从想法的诞生到相互碰撞,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关注团队合作,助力深度探究学习

从学习力的角度来说,团队的力量优于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作为PBL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必须根据任务难度、人员特长合理组建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以“中国骄傲”项目学习为例,项目实施中我们确定了5项研究任务,全班36名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为5个小组,每个组确定一位组长、一位副组长、一位记录员、两位成员。第一周以组长为首,副组长辅助,组员共同协商制订本组的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目标明确,分工合理,任务明晰,分工到人。第二、三周5个小组分别负责“中国字”“中国桥”“中国球”“中国航天组”“中国人”等5项研究内容。

团队成立伊始,我们引导各组成员拟订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和具体分工等,帮助学生理清活动思路,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提醒注意事项,如学习前要做的准备、学习过程中需搜集的资料等,同时适度关注,保证每个团队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人人会协作。

研究过程中,指导团队成员按照分工和制订的探究计划、步骤展开调查或实践,各项目团队正副组长分别对自己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设想在全班进行汇报,老师和其他团队成员向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各组成员再集中进行研讨,反思提升方式方法和成果汇报形式。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则指导成员们及时沟通和讨论,共同探究解决的方法,并协助学生完成资料搜集,确保每一次活动有深度、有价值。

三、优化核心问题,聚合高阶思维培养

“知识的获得来源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学习开始时遇到问题,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式学习中,我们应注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优化核心驱动性问题,分解和细化活动的具体问题,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活动探究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一年级下册“家庭”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小鬼当家——家务劳动攻略”子主题。该项目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家人对自己爱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回报家人的爱,从而帮助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从课前调查结果中我们搜集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课时内容,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驱动问题:“今天你当家,如何设计一套居家生活劳动小攻略,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也表达出对家人的爱?”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书本知识再现是不能解决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基于已有认识进行再实践、再生成。

“我得回家观察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做家务的。”

“我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管用。”

“我得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我总结的攻略方法。”

“我想做个攻略小册子,将学习到的家务劳动攻略画一画、写一写,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还想让老师帮忙做个公众号,将我搜集整理和学到的家务劳动攻略做成网页,需要的同学只需用手机扫二维码,就可以使用。”

……

大家一起确定了可实施可操作的几个项目,孩子们从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深度观察参与家庭生活,学做新的家务活,并发挥创意,用各种方式总结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新技能”和“新攻略”,并尝试在生活中进一步验证运用。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妈妈和奶奶总说我小,我得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下我并不小,很多家务活我也能干。”

“淘米水浇花除了节约用水,还有没有别的作用?我得请教一下科学老師,验证一下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事实上,学生提出来的这些思路正是解决这个问题必要的历程,自主进行基于理解的知识建构,然后对问题进行清晰而准确的组织,捕捉、辨析、整合、利用、生成信息,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由浅层走向高阶思维并实现迁移运用的过程。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和提高了做家务的技能,而且在承担家庭责任、提高家务劳动技能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家人的爱,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乐趣。

四、注重表现性评价,促成核心素养落地

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最大化。项目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研究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项目完成后,我们也会组织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海报、PPT、视频等形式,展示学习和研究成果;项目结束之时,我们还采用终结性量规评价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团队合作过程中大家的综合表现等进行评价。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评价的内容必须要促使学生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相统一。因此在一年级“小鬼当家——家务劳动攻略”项目活动的评价中,我们除了对掌握多少种家务劳动的技能进行评价,还全方位地对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兴趣热情”“情感态度”“责任意识”“习惯养成”进行综合评价,而涉及的道德行为品质方面的权重适当增加,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道德认知,从而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如今,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已经步入正轨,我们也将继续探索,力求将项目式学习和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从目标导向的被动学习转为以兴趣导向的自主学习,从知识积累的“外在”学习转为潜力生长的内生学习的教学变革,真正促发儿童“浸入”学习、深度探究,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提升道德行为能力,强化道德认知践行。

袁明玉   山东省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威海市名班主任,威海市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项目式学习道德与法治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