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摘要:“纸的世界”是以纸为媒介,以操作探究为手段,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特色课程。它打破了操作和思维的界限,让动手做与用脑想得以有机融合。“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开发关注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儿童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探究性、文化性,其课堂实施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操作探究、意义建构和深化拓展等环节。
关键词:纸的世界明慧课程操作探究思维发展
明慧课程是明道课程的三大板块之一,以“涵养智慧”为核心理念,从人文智慧、数理智慧、科技智慧三个维度创生。其中,“纸的世界”特色课程作为数理智慧课程的一部分,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为依托,以问题解决、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一、“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教学价值
“纸的世界”特色课程与数学课程相关,建立在相应数学学科内容基础上。它创造性地以纸为媒介,通过涂画、折叠、旋转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理解、探索数学规律,进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这样的活动使操作和思考深度联姻,让学生用操作支撑思考,用思考指导操作。具体说来,“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做中学”得以落地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在做中学”的理念,这一理念一经提出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杜威的影响下,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一观点对于当时乃至现今的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动手操作既是学生思维的外显,又是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开发的“纸的世界”24个课程资源都以动手操作为活动主线,让学生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转一转来实现数学理解和规律探索。可以说,“纸的世界”特色课程让“做中学”得以落地。
(二)“想起来”真正发生
郑毓信教授认为,我们应由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转向“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即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包括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纸的世界”特色课程不是美术课,也不是手工课,而是数学综合实践课。它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领会数学的意义。该课程的操作探究是基于任务的,“动脑想”是课程的灵魂。
(三)“一起学”成为现实
“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实施大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一方面是知识学习的内在需要,课程设置的开放性问题,需要集体性思维;另一方面是操作学习的外在要求,很多操作仅凭个人很难完成,需要合理分工、合作完成。该特色课程让“一起学”成为现实。
二、“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内容开发
“纸的世界”特色课程是以纸为媒介和载体,以动手作为手段,以思维品质提升为目的的课程。我们以“纸的世界”为研究主题,明确了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拟定了课程纲要,边开发、边实施、边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内容设置
课程每个年级设置4个研究主题,一共24个主题:
一年级:图形大家族、探秘平面图形、神奇的纸圈、有趣的正方形。
二年级:有趣的巧板、走进角的世界、有趣的纸盒、好玩的折纸。
三年级:奇妙的剪纸、多彩的分数条、决胜24点、神奇的周长。
四年级:图形的密铺、揭秘特殊三角形、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纸飞机的研究。
五年级:究竟有多高、加法中的运算定律、数格点算面积、探秘七巧板。
六年级:巧做无盖长方体、卷纸的秘密、奇妙的五角星、面动成体我来玩。
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应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或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如何成为一个可运作的课程,并且成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可操作性,它应该成为教师的实践蓝图。“纸的世界”特色课程每一课时的内容设置包括如下六个方面:活动主题、适合年级、活动背景、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资料链接。无论是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准备,还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抑或课后相应的知识拓展,“纸的世界”特色课程都做了较为细致的安排。
(二)内容特征
1.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贪玩是孩子的本性,“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契合学生特点,开发了各种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主题,在折、拼、画、做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从“紙的世界”课程资源的主题名称中就能够发现这种趣味性,如“奇妙的剪纸”“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有趣的巧板”“面动成体我来玩”等。
2.探究性。首先,“纸的世界”每一课时的课程资源都充满探究的意味,如“究竟有多高”“卷纸的秘密”“探秘七巧板”“纸飞机的研究”等;其次,课程目标追求也在其中有所呈现,如“神奇的纸圈”就是探究如何撕(剪)纸使得纸的长度最长,再如“卷纸的秘密”就是探索怎么卷纸形成的圆柱体体积最大。
3.文化性。吕林海教授将数学理解性学习的发展层级界定为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结构化理解以及文化性理解。“纸的世界”特色课程也一直在追寻文化性。其一,能够将数学史的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如“探秘七巧板”,介绍了七巧板的起源;“数格点算面积”,介绍了皮格是怎么发现格点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其二,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如“奇妙的剪纸”与美术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对称之美、简约之美;“有趣的巧板”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用七巧板摆出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三、“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课堂实施
“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课堂实施主要有四个环节,即以开放性问题为引擎,以操作探究为手段,以意义建构为目标,以深化拓展为延伸。这四个环节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既有一定的阶段性,又不截然分离。下面以《巧做无盖长方体》一课为例谈谈“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课堂实施。
(一)问题驱动
张奠宙先生曾经提出,数学教育的四条特有原则是数学化、适度形式化、问题驱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足见问题驱动的重要性。哈尔莫斯也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纸的世界”特色课程的课堂实施也是以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既有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也有引领环节的关键性问题。《巧做无盖长方体》一课,在课堂伊始就提出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題: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需要几张长方形纸?
(二)操作探究
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遵循从动作性思维到表象性思维,再到形式化思维的过程。因此,动手操作理应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我们不能为操作而操作,使学生成为机械的操作工。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的秘密。这一秘密当然要由学生自主获得。《巧做无盖长方体》分别让学生用五张长方形纸、三张长方形纸、两张长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边与边、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在三张长方形纸的研究(见图1)中,教师追问:除了长12厘米、宽6厘米的小长方形可以与上面的大长方形可以做成无盖长方体,其他规格的长方形可以吗?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只要小长方形的三条边之和与大长方形的长或者宽相等就可以了,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由此展露无遗。
(三)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做无盖长方体》一课就是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操作、思考、对话、分享,进而寻找制作成无盖长方体的各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利用一张长方形纸制作无盖长方体,学生就通过剪、折、移、拼等手段,发现了边的内在规定性,进而形成多种制作方法(见图2—下页图5)。
(四)深化拓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探究画上了句号。学生理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纸的世界”特色课程课堂实施的最后环节,我们总是留给学生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而让探索走出课堂,走进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堂探究的再深化,也可以是学生即将面临的新挑战。如《巧做无盖长方体》一课,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尾:“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是不是任意尺寸的长方形都可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又可以得到怎样的立体图形呢?”这些问题有的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则开启了学生新的探究历程。
综上,“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充分尊重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学生则依托支架性素材,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深度学习得以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郑毓信.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5).
[3] 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专题研究【编者按】“用教材教”,首先需要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则要基于学情,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运用教材。本期《专题研究》栏目,一起来看陆军老师和姜华老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