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慧鑫,胡博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
中俄两国基于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在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一直都有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彼此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由此来弥补本国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促进本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改革的同时,俄罗斯基于本国教育发展需要也在对自身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着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高等教育情况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将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优化起到十分显著的积极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奠基阶段、改革阶段、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在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会议中将“建设教育强国”纳入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的重要工作范围当中,并确定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目标。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教育办学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方式逐渐多元化、师资水平逐步提升。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深远,且面临着人口基数大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些原因共同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障碍。为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不仅要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关于教学改革的倡导,更要积极开拓眼界,通过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对比,来开拓我们教育改革的思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更多的解决思路。
俄罗斯高等教学体系的建立不仅具有其自身民族性的特色之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发展国家的影响。尤其是俄罗斯国家对灵活多变教育方式的运用更是与西方国家如出一辙,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更便于师生沟通,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能力的激发与培育。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待教育博采众长、包容兼具的态度,也为其成为国际上具有领先教育水平国家形象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一个注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 世纪90年代,俄罗斯全国已经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32 所,而大多数父母更是拿出家庭支出的一半左右用于支持子女教育。2017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向21 所大学划拨99 亿卢布用于支持国内的高等教育发展事业。2018年5月颁布《五月令》,提出要加大国内教育改革速度,使普通教育质量尽快进入世界十强。
中俄两国“一衣带水”,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且过往甚密,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尤其是在教育、科研领域,我国现代高等教学体系的建立更是深受俄罗斯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前苏联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行业专家、学者以及科学研究成果。1956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文化合作协定,自此前苏联高等教学大纲、教材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总体来讲中俄两国高等教与学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育目标一致,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予以全方位的培育,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内在学习潜力的挖掘;二是,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中俄两国都将高校课程设置为每年上下两学期,每学期由20个教学周构成。且设置考察类课程、考试类课程,将对学生的学业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全部纳入学生评定范围当中。
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同气连枝,在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着一致的步伐。之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差异之处,主要还是源于两国不同的国情所致。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教育资源有限,属于“穷国办大教育”,为保障每一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需求,只能是在原有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此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情况。而俄罗斯与我国情况恰好相反,它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现有教育资源足以满足每一名社会成员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中俄两国高等教与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形式不同。我国高等院校任何专业、 科目的教学必须在固定教学大纲的规定下进行,并围绕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的编写等都必须处于计划范围内。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高等教学工作则不会受到教学大纲、教材的限制,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开展引导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且教师还会随着教学进度的变化,来对教学计划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以此来达到一种因材施教的效果。二是,授课规模不同。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资源有限,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事实,在此种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多采取“大班制”授课的方式,一堂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而俄罗斯鉴于自身充足的教学资源,因此多以“小班制”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此种情况下更便于教师对班级内每一名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了解,为教师因材施教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高等教育模式都深受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日益成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呈现出了较多的不同之处。当然,这并不代表俄罗斯高等教育经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失去了借鉴价值,反而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俄高等教育差异中对其可借鉴之处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并对这些能够借鉴的内容所具有的适用性与效能做出分析,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这些内容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如此,我国高等教育才能够保持更高的发展活力并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具体而言,当前俄罗斯高等教育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以来以生为本都是我国教育部门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被纳入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当中。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一直都在围绕以生为本进行着一系列的教学优化调整。但与俄罗斯的以生为本程度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影响,积极借鉴俄罗斯工作室制教学、无课本情况下的探究性教学、小班制教学等一系列的做法,来对我国原有的高等教学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国的高等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切实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师周到、细致的教学服务。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主要为中央集权形式的管理体制,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处于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学大纲的严密监管和限制下来进行。虽然此种管理办法有效地确保了我国高等教育秩序,保障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但过于集权式的管理也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局限性,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潜力被束缚起来,导致其难以根据时代发展以及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来作出及时、有效、彻底的调整与变革。在这一方面俄罗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自身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界定在宏观调控层面,在协调好区域与整体、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同时,适当向地方进行教育管理权力的过渡。由此来实现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彻底性、深入性。
在上述分析与对比中,我们得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落后于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现有教学资源与受教育人数之间矛盾的存在。因此,为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根本性问题得到彻底、 有效的解决。我们就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充足性。为此,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速度。同时为减少中西部教育差距,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政府还需要在综合布局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保障对策,以此来补齐中西部教育短板。同时,除政府的支持外,高校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筹资渠道,来保障办学经费的充足性。如,深化校企合作、招收自费生等做法都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中俄两国高等教与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育。其差异性主要还是源于两国基本国情的不同而在教学细节方面各自所作出的一些调整。我们在对中俄两国教与学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展现我国高等教育全貌,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开拓视野,在关注本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教训,以此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