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林思考
——林业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1 20:56石彦君李扬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学专业课青年教师

石彦君,李扬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构想,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课程思政思想的提出,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今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各类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指导建议,将会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遵循。

在中央和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下,各高校也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作为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充分发挥林业教育的传统优势,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以“传承林学精神,培育林人情怀”为主线,深入挖掘凝练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育人功能, 自2017年起策划实施了“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经过3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林业专业特色的课程育人模式。

一、“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五分钟林思考”借意于“五分钟”的时间概念,代指用“一小段”的时间和对林学专业课程内容的“深一步”思考凝练,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林学专业教学科研,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大目标”。

组织专业课教师把握课前“5分钟”,梳理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寻找与专业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大纲;组织专业课教师把握课上“5分钟”,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传递思政教育的“大道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专业课教师把握课后“5分钟”,引导专业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思考和做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通过学术“大牛”的影响力,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林学精神、践行林学使命,使教师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二、“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模式

(一)以党支部为抓手,培育课程思政团队

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2]。学院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将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五分钟林思考”的组织、宣传、保障平台。学院教师党支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支部一品牌”培育、“党员先锋岗”选树等工作,组织教师党员结合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土壤学、林业遥感等林学骨干课程教学大纲,集体研讨撰写5分钟左右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重点结合时政热点、专业实际与行业发展对生态文明、林学精神、林人情怀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增强专业情怀,培养林人品格,传承林学精神。

学院党委积极培养优秀育人团队,以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为骨干的森林经营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依托其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试点团队,对“五分钟林思考”的实施方式和内容先行先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在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二)以教师党员为重点,选树思政育人表率

教师是思政育人工作的主体,党员教师理应成为思政育人的骨干与表率。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师党员的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在课程育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团结带动其他专业课教师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涌现出了一批思政育人表率。

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书记黄华国教授将二十多年来我国航天遥感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素材,并和林业遥感课程无缝衔接,生动呈现“四个自信”,树立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投身科研,永攀高峰。

森林保护学科党支部书记石娟教授以这次新冠疫情为背景,将国家生物安全防控有关知识作为“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抗击疫情全过程。激励学生热爱专业,履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义务,自觉投身国家生物防控工作。

森林培育学科党员贾黎明教授以不同季节环境变化下的北林校园这一场景切入,自然引入讲述自己不同心境下体味到的花香,与学生探讨不同花香蕴含的情感,表达对林业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凝练课堂思政成果为学生们做“森林自然教育‘八大感知’——兼论林学情怀”专题分享,开设“山水林人”微信公众号,发布科研、外业工作的成果、感悟等,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走近林学、了解林学、热爱林学。

(三)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青年教师是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承担专业基础课的主力。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熟悉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新媒体技术娴熟掌握,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良好群体。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构建学院课程育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学院积极拓展“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外延,创新开办林学院青年教师党校暨卓越青年教师培养“青蓝计划”,将思想引领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推动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青蓝计划”针对本科非林学专业的教师,开设14门林学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林学专业南—北林区实践考察”,为青年教师补齐短板、加强实践、丰富学识提供平台。同时建立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推进“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实践,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专业实践全过程,努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林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浓厚林学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术骨干。目前已连续开展2年,共50余名青年教师接受培训,分别组织东北、海南、青藏3次林业考察和红色教育,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教学骨干。

三、学院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思考

(一)建立“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导师团队

课程思政既要在覆盖面上做的“广”,更要在课程质量上做的“精”,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目前,“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模式已经被学院广大专任教师认可和应用,但课程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授课方面,学院的老专家、老教师授课经验丰富,相较中青年教师,有更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林业情怀;思政理论课教师在理论前沿研究和教学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学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务干部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经验。这些群体可以成为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持力量,学院将成立“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聘请相关人员建立导师团队,指导帮助专任教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二)凝练“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典型成果

成果凝练对于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上海大学在示范推广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出版了系列书籍,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3]。目前,“五分钟林思考”实践层面开展的多,总结提炼较为欠缺。下一步,学院将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案,录制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总结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通过“三个一批”,形成示范效应,使“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课程质量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进一步凸显。

(三)完善“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激励保障

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是课程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要采取多种措施使专任教师变“被动参与”到“积极有为”。一是要用好各类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将“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教师开展教学考核的基本内容,纳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二是要丰富评奖评优等激励手段,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优先推荐各类教学奖励,优先推荐职称晋级,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林学专业课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国模林学斌:在鞍钢的大船上乘风破浪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
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