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方向和路径探索

2020-10-12 06:19高菊玲刘永华赵梦龙谭闯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业装备农机模块

高菊玲,刘永华,赵梦龙,谭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

农林类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现代化农业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农业职业教育重要性得以凸显[3]。随着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在现代农业上的推广应用,农林类高职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探索一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

(一)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是振兴农业产业的必由之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十大重点突破发展领域之一(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Z].2015.,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均聚焦农业装备,为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契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机器替代劳动力是大趋势,同时随着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发展,为农业装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业装备制造和使用大国。

江苏高度重视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机化服务水平全国领先。2017年江苏省新增75马力以上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高效植保机分别为5965台、6456台和3405台,占比分别达到84%、72%和60%;新增粮食烘干机8045台,保有量超过2.5万台;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养殖业、林果等生产机械也实现了稳定增长,为全面实施“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全省机合作社数量达到8116家,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超过300亿元[4]。江苏省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将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作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才能振兴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5]。

随着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自动导航技术的发展,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如激光平地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土地平整作业环节;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作业效率更高,作业质量更好;植保无人机可实现作业路径的自主规划,一键操作轻松完成植保作业。先进工业技术逐步在农业装备产业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智能农业装备支撑。

(二)农业装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了产业发展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国5460万农机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技能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仅为140万人次,其中掌握基本驾驶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初级工占75.4%,高级技师和技师占比仅为0.02%和0.06%。目前大多数农机手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往往因操作不当、疏于保养影响农机的使用寿命,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特别是随着农机自动驾驶、自动导航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其对机手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农机手不容易适应现代农机装备操控要求,从而影响智能农机的推广应用与作业质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农机装备的人才缺口是16.9万人,到2025年缺口则高达44万人(2)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Z].教职成[2016]9号,2017.。因此只有加大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使得现代农业后继有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问题[6]。农业职业院校在农业装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学理念陈旧、校企合作不紧密、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对农业装备人才需要,加大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适用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专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岗位能力、专业技能要求,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黑板种田”“实验室开农机”现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大力开展现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构建“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学生第一学年主要进行文化素质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第二学年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可结合自身特长、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有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设计与装调、农机管理与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图1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思维,提供个性化自选方案供学生选择。考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技能培养,课程设计上设置了教研结合、教创结合、教赛结合、教产结合四个结合模块。通过教学和科研、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和各类大赛、教学和产业等方面紧密融合,实现对学生科技创新、技能水平、服务行业产业能力的提升。根据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今后可能服务的农业产业方向,设置了水稻生产、应时鲜果生产等19个自选模块。学生可以突破年级、专业和专业方向限制自由选修相关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四种个性自选方案供学生选修:一是学生修完专业课程模块后,完成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设计与装调和农业管理与营销三个方向模块之一的学习,参加顶岗实习即可毕业;二是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可在应时鲜果生产、水稻生产等19个自选模块中选修一个,拓展学习领域;三是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学生可在农机具设计与开发等四个结合模块中选择一个,强化专业能力;四是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学生可同时选修一个自选模块、一个结合模块。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重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设四个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方向模块、自选模块和结合模块,学生可以按照图1中的4个方案自主进行选择。

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课程模块一览表

方向模块有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设计与装调、农机管理与营销三个方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如表2所示。

表2 方向模块一览表

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设置不同的自选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选模块如表3所示。比如学生想选择农产品加工领域的自选课程,可以选择焙烤食品加工、果蔬食品加工和奶肉蛋加工三个子模块。

表3 自选模块一览表

同时设置教研、教创、教赛和教产等4个结合模块,如表4所示。

表4 结合模块一览表

在教创结合模块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创新发明”课程,将创新教育、创客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加入兴趣小组、创新社团等,将学生创新大赛、教师科研项目、农业装备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

当前存在职业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难”,农业企业“招人难”等现象,折射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无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现象,人才培养环节中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无法跟上农业产业的飞速发展[7]。

产教融合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次重申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9]。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产教融合,面向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需求,让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做到学生毕业就业的无缝衔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高服务社会与企业的能力

企业汇聚着最具活力的相关生产要素,有先进的设备、生产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而学校往往受到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培养农业装备适用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则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途径呈现多元化,可以通过由企业提供先进的农机装备,学校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汇聚设备、技术、人员等相关要素,共建实训基地,搭建育人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利共赢,调动了广大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育人平台成效明显。近年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江苏省农机产业优势,先后和久保田(苏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洋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建了稻麦全程机械化实验室;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农机自动驾驶实训基地;与南京领航航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植保无人机培训基地,用于自动导航技术、无人机技术方向人才的培养。与江苏省农垦集团黄海农场分公司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共建现代农业装备人才培训基地,探索德国“双元制”农机人才培养模式。与江苏天禹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了天禹农机班,并建立了烘干机实训室,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了教学团队,企业派出工程师参与专业的课程教学,学校派专业教师和工程师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接轨,服务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办学影响力。

2.所校联动,共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农机驾驶考培基地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指出要求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0-11]。

为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的实施,切实解决我国农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意识淡薄,安全风险大的问题,科学、规范农机驾驶考证工作,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政校联动共建江苏省大学生农机驾驶考培基地,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农机驾驶考证工作。首批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40名学生,开展了轮式拖拉机、履带联合收割机两种机型的考证培训工作。2019年6月,“农机助学、送考进校”现场活动暨“江苏省大学生农机驾驶考培基地”授牌仪式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首批参训的40名大学生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下一步农机驾驶考培的范围将逐步延伸到学院的其他专业,扩展到全省更多农业院校,让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学生都能够掌握农机驾驶技能。“江苏省大学生农机驾驶考培基地”为全国首家,对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建好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装备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共建各类赛项平台,服务专业教学和行业人才培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联合江苏清拖、常州东风农机、山东潍柴等单位共同申报和承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赛项的相关工作。校企搭建大赛平台,兄弟院校农业装备专业师生同台竞技,互相切磋,很好地服务了职业院校农业装备人才培养,大大提高专业办学影响力。

积极服务农机行业各类大赛工作。近年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全国农机维修技能师资培训班暨课件评选活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江苏省“最美农机手”机务管理技能竞赛,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竞赛,第四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竞赛镇江市选拔赛。通过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高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社会影响力,为培养乡村振兴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三、专业建设成效

(一)创新“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几年来的实践教学表明,采用“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升,能操作会维修,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学农爱农用农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自选模块、结合模块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加强。

(二)培养了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专业建设,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来,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加强。近五年来,专业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3人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设施园艺智能装备创新团队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培养了一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等省级人才。

(三)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中心和江苏省农机人才培训基地,科研和社会化服务卓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中心,专业师生积极开展农机装备的创新、研发、集成技术推广与示范等,服务江苏农业装备行业的发展。近五年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共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智能精准灌溉施肥机”“叶菜收割机”“智能客厅菜园”等设施农业装备,获授权专利30个,发表论文120余篇。“六种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通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中华神农奖一项;“基于物联网的精准灌溉施肥系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市科技进等奖。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为充分发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省农机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紧紧围绕全省农机化“一项行动两大工程”重点任务,切实开展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近年来,学校立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加强与有省内有关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合作,开展高压共轨新技术、无人机植保新技术、拖拉机维修与保养、插秧机维修与保养、收割机维修与保养等全程机械化农业装备新技术使用、维护与保养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注重以技能操作为主,让学员学到真正能使用的农机技术,为农村输送了大批实用农机人才。

(四)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装备人才培养走出国门

2015年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联合中航国际集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加蓬等国家农机职业教育紧密合作,制订了农业装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农机实验室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并派出专业教师赴肯尼亚进行专业教师培训,输出农业装备人才培养标准和建设方案,帮助肯尼亚、加蓬等国家培养农业装备专业人才。

结语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适用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广大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与企业实际需求有脱节的现象,今后将把OBE理念融合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成果蓝图的绘制、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课程目标的制订、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多方面充分与企业沟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涉农专业的吸引力,真正为乡村振兴培养出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人才。

猜你喜欢
农业装备农机模块
沃得农机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CHAME 丞华农机展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