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研究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公司后勤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1 引言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落实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是高校后勤优质服务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对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新标准、新要求,高校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必须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物业公司对后勤业务的托管是解决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摸式,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以便做好该项工作。在高校推进后勤社会化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在2020年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早已成为后勤工作运行的基本模式,但对于西部公办高职院校而言,基本上都处于起步和磨合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在我国2000余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高职院校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大都在探索完善中,各本科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尤其以东部高校发展尤为迅速和成熟。很多高校引入了物业公司,在高校后勤服务集团旗下,一般都会涵盖校园师生的团体餐饮服务、洗浴、保洁、绿化、公寓管理和小型后勤维修等项目。本科高校基本上采取后勤处与后勤服务集团双轨制,后勤处属于继续执行后勤行政日常事务,而后勤服务集团则是一种自负盈亏的企业化实体。通过这种做法,本科高校基本上已实现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1]。实际上,有专家认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将后勤业务推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的精髓就是目标化管理。其主要途径就是用最少的花费做最多的事情。企业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常常采取的手段就是减员增效。减少管理层级,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同时,让一线从业人员工作量极限饱满。这种做法类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这一制度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机制用于高职院校的后勤工作劳动分配方式,确实可以做到奖勤罚懒。

1.1 传统高校后勤工作模式

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模式为:学院各部门、各院系一旦出现需要后勤维修的事务时,先要填报各种维修申请单据,或者写申请维修报告,逐级审批后,将申请维修报告归口于后勤处。后勤处再派人到维修现场测量立项,将立项报告再逐级审批后,进行招标,由中标单位承担维修任务。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行政运行程序。至于后勤工作人员,大多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软,人员懒。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物业公司托管前,临潼校区的绿化、公共区域保洁均由总务科通管,由在岗在编的1名正式工人带领5名临时工从事校园内绿化及维护工作,开展包括修枝、除虫、打药、春季花草种植等业务。由于实行粗放式管理,对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工作不到位,曾造成校园内种植的小叶黄杨、冬青等景观植物大面积死亡,损失达万余元。对于各种割草机、绿篱机等绿化用机器的管理不善,致使有的机器未到使用年限即被迫报废。同时,从业人员忙闲不均,呈现吃大锅饭的管理局面,干得多的拿不到应该多得的工资,混日子的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管理人员不愿得罪人,造成管理偏软,工作作风松散,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公共区域的保洁,虽然划分了每个人的保洁区域,但不同区域的工作量显著不同,造成工作强度的差别,被分在保洁工作相对轻松的区域劳动人员,清扫保洁工作既轻松,保洁工作的难度也低,更无需实行动态保洁,而被分在保洁工作量大的区域人员,常常叫苦不迭。而且保洁区域一经划分,很长时间便无变化可能。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不均等,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1.2 当前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现状

当前各高校后勤实施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形式引入物业公司来承担校园的保洁、绿化、餐饮服务、洗浴、公寓管理等业务。全面推行以ISQ9001、9002系列质量管理目标考核体系为考核指标。这种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事业单位后勤系统一般具备的懒、散、乱的工作弊病[2]。

通过调研陕西省38所公办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现状,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方面,绝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或单独、或合并升格而来,这些高职院校完全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寥寥无几,大多只是将餐饮外包,保洁外包。另一方面,因为来自不同地域的中专学校的合并,往往多校区办学成为其不可避免的办学状况。在现有后勤服务人员未完全退休之前,一般的做法都是维持现状。在中专时期,后勤部门的人员中,一部分人有专业技术,觉得自己在单位里不可或缺,工作态度傲慢;另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是国家事业单位工人,有“铁饭碗”,对工作消极应付。只有小部分人,是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因此,公办高职院校的后勤工作者,一般的通病是:管理软、人员懒、工作散。普通高校早已实施多年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在高职院校目前还在探索实施阶段。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几年前,后勤已实施企业化管理。公办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主要解决的是后勤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问题,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考核办法随之改变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也就加快了。

2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

上世纪80年代,高职院校后勤部门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几乎是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通病。这种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是原有计划经济时代后勤工作“平均主义”流毒贻害的结果。1999年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高职院校扩招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从饮食、洗浴、住宿、教室等学习生活环境舒适性方面向高校后勤提出了要享受高水平服务的诉求[3]。对于已经引入物业公司的院校而言,这些问题容易解决。而对于还未引入物业公司,后勤的所有业务还是要靠后勤处承担的高职院校而言,这种矛盾就会变得日益突出。后勤服务工作如果不转变观念,不去想如何做到先期处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种设备的维护,按规律的进行各种建筑设施的维修,防患于未然。仅仅还是按部就班的等维修报告,整天忙于应付各种突发后勤事故,那么后勤的工作效率依然会低下。

2.1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

1999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率先提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确实为扩招以后的高校解决了很多后勤服务的难题。现今伴随着创建双一流高校工作的深入,教育部已提出了2020年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高校后勤物业化管理的要求。这一要求说明从本科院校近年来的高校后勤集团和高校后勤处双轨制管理的实践经验看,高校后勤社会化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3 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3.1 引进物业公司的承包进驻

由熟悉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工作规律,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物业公司通过招标的形式进入高职院校服务,对员工实行全面的企业化精细管理。有利于解决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传统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积弊。企业化管理的追求就是压缩一切不需要的成本,对人、财、物进行集约化使用。通过处处讲节约,人人满负荷,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同时,通过物业公司聘用制这一灵活用工方式,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后勤服务人员年龄老化的问题[4]。

3.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后勤分配及管理方式

要彻底打破在编员工和外聘员工的界限,通过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人才。要改进薪酬管理,真正建立起“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现代企业化的薪酬体系。要按照高校后勤发展战略和竞争的需要,对后勤各类人员按照价值、能力、需求方面的差异,建立有效地工作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目标和绩效管理机制,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目的[5]。

3.3 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

高校后勤要生存发展,要做好后勤工作,满足学校和师生需求,只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远远不够,必须加强软件建设,强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行业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做到引进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引进行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与同行业相接轨[6-7]。

3.4 重视和加强员工的培训制度

众所周知,无论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起最终决定因素的是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也不例外。对于大量的现有后勤服务人员而言,不可能将他们全盘清退,而应该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和教育,必要时可以外派学习,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升业务维修能力。依托其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而更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一致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这样做,也为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克服了阻力,增添了活力。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物业公司后勤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加强物业公司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初析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浅谈高校后勤餐饮成本管理与控制手段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物业公司不如期退还装修保证金,业主该如何维权?
房屋漏水不解决,业主8年拒交物业费,法院判决:还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