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美术教学回归课堂的真实与朴素的策略研究

2020-04-25 09:3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朴素创设美术

(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浙江金华 321000)

在美术教学中,要实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教育理念的最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却看到很多过于形式化的东西,课堂是有发酵但效率却不高,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教学活动“花样百出”……这些都有着“新理念”的坚强“支撑”,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已缺失了它的真实和朴素,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对美术内容本身的着力却少之又少,久违了教育教学的“理性”和“美术”!因此,新课程实践警示要理性的诠释理念,别让课堂远离它的真实和朴素。在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却进入到一个怪圈中,只为了找到与美术有关的情景及生活原型就想破了脑袋,但有的情境在设计时过于牵强,无实用性,更无实际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我们是否该追求简约化的课堂,让课堂回归朴素和实用?那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开放、自然地情境下领会美术学习的实质呢?

1 简约有效的实践体验,让情境创设有针对性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美术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美术教学的核心是美的体验与创作,同时,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经历也是有限的。要想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变得高效,就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量避免学生为了配合老师而“表演”的弊病,避免美术课堂“华而不实”的浮躁,才能使美术教学更有效。

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活动及材料情境的构建需要针对特点,为教学目标而服务。若干思考性问题、短小精悍的故事、多几次实践性操作等等,学生的参加热情都可以被激发起来,激活其思维,目的在于能让他们更好学习,并形成自身能力,并不专门为了构建气氛而作秀。情境创设是为了可以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册《标志设计》一课时,运用对话模型,让学生观察各标志外形,猜一下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等,使生活化中的问题逐步知识化,抽象成美术知识结构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猜”的能力的提高和深化。接着,又创设了一个“动手组合”的情境,最后让学生将标志特点归纳,让学生知识结构可更明确。同时,在标志设计中还可以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文化元素不设计标志,如将中国结的元素、京剧脸谱的元素等融入至标志设计里。

这样的创设可以通过操作、验证、观察、分析等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经历实际问题至美术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解决到拓展过程,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和技能技巧。

2 层层推进的“百变创作”,让学习活动有趣味性

美术教学不只要关心知识技能、方法及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活动及材料也要尽可能的有趣,同时可以融入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时,除了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还能更好的将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中。

如教学《奇特的视觉图形——元素替代》,本课以闯关游戏的方法来进行美术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打开“脑洞”。请你说说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有哪些?重复的不能举手。发现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脑子开始“搜索”身边的熟悉事物,接着很自然的进入闯关游戏。

第一关:请同学们在以下图片中加上一些笔画,使其改变成一种新的图案。

第二关:请在以下物体当中将缺少的部位加上与之相似的或者有关联的物体,注意不能是物体本身。

第三关:请每一组同学根据刚才的方法按本组题目来创造作品:

1.与时间赛跑2.吸烟有害健康3.保护地球4.精神食粮5.拒绝战争

本课的教学情景设计先从简单的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创意表述,再进行图形思维训练,层层递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最后结合前辈如荷兰画家埃舍尔、西班牙画家达利、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等为我们创造的众多独具匠心的设计图形。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作者画这样的图形,目的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观点?

其实,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简洁有效。就本课而言,引导学生打开“脑洞”,即是“游戏”的开始,也是美术教学的开始,从第一关到第三关,层层深入,层层推进,壁笔者创设以游戏式的教学情境来实施课堂教学,易于理解,操作性强。纵观整个过程,也是简约、清晰、扎实,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满足学生对于欣赏的欲望,又可让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各美术作品表现力,从而也能让他们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更有效的表现,课堂朴素且不失效果。

3 朴素自然的问题情境,让探究情境有思考性

美术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素养。其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老师给学生一些基础的点、线表现,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可以自由表现。解决美术核心在于引起学生去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要求人们的问题情境要具有思考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激活认知,带动已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用最好的主线,丰富学生体验,用最好的组织让学生可以有最大的收获。

如教学《手绘学习笔记》时,课堂以“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你会怎么样表现?”,结合范例梵高向上生长的树以及伊莱思布鲁斯特的一片树林等图片参考和欣赏,请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梵高等艺术家用这样线条来表现?”或“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画得很好,为什么?”。

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线的主观性,线的概括性。使他们产生了要组合成一个画面可以有很多的表现方法。这一环节就要以让学生真正欣赏到美术。自然、真实和朴素,从雕琢到质朴的回归,有常态味道,也有原生态神韵,更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更利于教师创新发展。

4 联系生活的实用讨论,让学习情境有探究性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它充分说明了人们要努力做到“授人以鱼”,培养技能和技法的重要性。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做到切实、有效。在倡导新课标理念的今天,人们经常听到的美术课,往往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导入的,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境导入,是游离于后面的教学过程的。久而久之,使本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流于一种形式。

在《手绘图表》一课中,有老师就是创设“周末邀请同学去你家做客,请你以口述路线的方式告诉你的同学”的情景来导入教学,让学生发现口述路线的弊端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表达不清楚,很容易混淆,方位容易错误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引发思考“我们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吗?”得出结论:运用图表的方法。同时引发问题:怎么样的图表让同学能简单易懂,并牢牢铭记于心?

这样的情境设计,极力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中,让美术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连,同时,又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观察和操作练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化整为理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又不失它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自己探究、学习、发现、领悟,每一种方法,都是拓展,每一处发现,都是精彩,每一处生成,都是最美,每一种体验,都是收获,这才是最好的。

当然,种种情境构建均是为了可以让学生真正被美术课艺术感染,对美术产生兴趣。但构建的目的不单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要处理好情境与美术的关系,那么如何在整个情境创设中有更多的收获?如何在当前的后改革化阶段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都是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学习方式,如何摒弃看似丰富、表面花俏,用朴素的手段去落实实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协同发展,是我们艺术教育者面对新课标急需解决的课题,这样的美术课才是对学生负责的美术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一节节美术课堂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更好推动美术的教育,让学生的美术课堂可以更加丰富并充满着活力。

猜你喜欢
朴素创设美术
隔离朴素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美术篇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