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2020-01-01 14: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木构鼓楼代表性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36)

在侗族地区,侗族人民称木匠为“厢”(sanh),类似于汉语中的“匠”,但是比“匠”还多一层意思,还包含汉语中“师傅”的意思,通常用来指代具有某方面专长、专门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同时,能独立设计建造整个建筑的木匠被称为墨师或掌墨师,意思是“掌管墨斗的师傅”。所以,掌墨师是建筑施工时众多木匠的总指挥,是建筑的总设计师,也是木匠中的核心人物。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以来,该项目建立了四级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开展了很多针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发展的活动,使该项目得到较好的发展。

1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分布情况

从2006年开始,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体系逐步建立,构建了国家级、省(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的四级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三江县目前具有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共34人,其中国家级2人,区级3人,市级7人、县级22人,其中侗族有33人,苗族1人。按照传承人的地理分布看,林溪镇17人、独峒镇3人、洋溪乡4人、八江镇4人、良口乡2人、富禄苗族乡1人、老堡乡1人、古宜镇1人、同乐苗族乡1人。林溪镇所占比重很大,达到50%;按照年龄分布看:40年代生3人、50年代生6人、60年代生16人、70年代生6人、80年代生3人,其中60年代生的传承人占47%,平均年龄是59岁;传承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大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5人、初中学历21人、小学学历6人,初中学历是传承人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受教育层次。

2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自治区级部分代表性传承人情况

2.1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

杨似玉生于1955年8月,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人,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最早获得政府批准确立的代表性传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所走过的历程。杨似玉出身在侗族工匠世家,其父亲杨善仁和兄弟杨玉吉等都是著名的木工师傅,以及他们的后代也大多从事木构建筑营造,是典型的家族式传承,著名的程阳永济桥是他爷爷杨唐富作为主要发起人组织了该项目的建造,在1984年程阳永济桥大修工程中,杨善仁和杨似玉作为主要的参与人员,他和他的家人在业界知名度较高,成为三江县最有影响力的工匠和家族,杨似玉近十年来接受过大量的媒体采访,并在很多学术论文和专著中出现,具有较高的声望,同时,他还具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匠等重要的荣誉和称号,是他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为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言人和文化符号。

杨似玉近20年主持和参与的代表性木构建筑项目主要有:1997年,设计制作“同心桥”模型,作为广西赠送给香港回归的珍贵礼品;1998—2000年,主持建造桂林乐满地风雨桥、鼓楼、凉亭建筑;2002年,参与建造全国最大全木质鼓楼—三江鼓楼;2003年,主持建造恭城莲花乡风雨桥;2005—2009年,主持建造南宁荔园山庄、柳州市博物馆、南宁虎丘建材市场以及广东等地风雨桥、鼓楼、木楼、凉亭、戏台等工程;2009年,和6个掌墨师共同承建三江风雨桥;2011年,主持建造了龙胜风雨桥。

2.2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求诗

杨求诗生于1963年10月,侗族,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人,2018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继杨似玉之后第二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求诗1971-1975年在三江县林溪镇平岩村就读小学,1976-1977年在林溪镇平岩村就读初中。杨求诗从小着迷于木匠工艺,12岁辍学回家后,自学装家中的门板,他叔叔杨明安是木匠师傅,见他好学,便带他学艺,常带他出门做各种木工。1988年正式参拜杨明安师傅学艺,由于深得祖传技艺,加之勤奋好学,悟性高,手艺日精,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木匠师傅。他建造的木建筑有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戏台、寨门、凉亭等,不仅继承“干栏”式建筑的优良特点,而且内设吊脚,使建筑更加美观,创立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木建筑工艺体系。

1990年杨求诗正式出师,开始与当地的木构建筑师傅共同建造木质结构建筑;经过多年来实践积累的经验,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日益精湛,在侗族地区公认为技术高超的木匠,名气日益渐增,市外乃至区外的民族度假村都邀请他担任掌墨师,承建木构建筑工程。1996年在武汉市江下区中华民族文化村首次掌墨、设计、建造木质结构吊脚楼、长廊、凉亭等;至今在全国各地已设计和掌墨建造有16座鼓楼、5座风雨桥以及侗族民居、长廊、凉亭等,与其它木构建筑师傅共同掌墨、合作完成的木构建筑200余座。

杨求诗主要代表作有:1996年在武汉市江下区中华民族文化村首次掌墨建造木质结构吊脚楼、长廊、凉亭等;2011年主持建造重庆南川古韵度假村;2009年主持建造南宁市马山县灵阳寺长廊;2011年主持建造南宁市江南水街鼓楼;2013年主持建造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鼓楼;2005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懂鼓楼;2006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皇朝鼓楼;2006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岩村岩寨鼓楼;2007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独峒鼓楼;2007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林溪村岩寨鼓楼;2008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归洞村布央风雨桥及寨门;2009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友村文化综合楼;2010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河东桥头侗族木构凉亭;2014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产口鼓楼,林溪镇平寨鼓楼;2015年主持建造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仁塘戏楼;2015年主持建造三江县城至三江南高铁站的龙吉大桥木构建筑部分。

2.3 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玉吉

杨玉吉生于1963年,三江县林溪镇程阳村人,2015年7月被广西文化厅批准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玉吉出生侗族木工世家,其爷爷杨唐富是主持建造程阳永济桥的首士,其四哥杨似玉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徒,深得祖传技艺,并从前辈师傅那里继承了墨师文,成为侗族木结构建筑掌墨师。和四哥杨似玉分别在南宁、宁明、凭祥、上海、桂林等地兴建民族村寨吊脚楼、鼓楼、风雨桥、戏台、阁楼。杨玉吉的主要代表项目有:1996年,在上海、无锡掌墨太湖中华民族风情园建设风雨桥、鼓楼、楼阁等;199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物苑掌墨建造风雨桥、鼓楼、寨门、苗侗壮木楼;1998年-2000年,设计、建造桂林乐满地风雨桥和木构建筑群;2011—2012年在湖南城步、四川绥宁、广西宜州等地承建风雨桥;2000年-2001年,在柳州市雀山公园掌墨建造戏台、阁楼、六角亭;2002年,参与建造三江鼓楼;2004年,设计建设掌墨南宁青秀山荔园山庄风雨桥;2007年-2009年,在重庆南川设计掌墨建造风雨桥;2010年参加三江风雨桥建设,并担任第三桥亭(该亭为八角楼,高19,02米)掌墨师;2011年-2012年,在湖南城步县、绥宁县设计掌墨建造风雨桥;2013年-2014年,在湖南城步两江和桂林龙胜设计掌墨建造风雨桥和县域寨门;2015年6月承建三江龙吉风雨桥其中一个桥亭;2016年掌墨建造了湖南靖州县鼓楼;2017年掌墨建造了百色市百干风雨桥;2017年主持建造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鼓楼;2018年参与建造百色市凌云县浩坤湖风雨桥。

2.4 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承惠

吴承惠生于1969年,三江县独峒镇平流村人,2017年9月被广西文化厅批准广西第五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其父亲吴治堂学习木工,18岁自己开始做木楼,22岁能独立主持仪式,成为掌墨师。吴承惠出生侗族木工世家,其外公王庆光是1951年主持重修平流赐福桥的掌墨师,吴承惠深得祖传技艺,并从前辈师傅那里继承了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成为侗族木结构建筑大师。是在石含章的传承谱系中比较有名的后世工匠,能够将石含章这一传承谱系工艺水平和风格继承与延续。2008年,吴承惠承担了华练鼓楼的工程,2013年10月10日吴承惠对华练培风桥进行修复翻新,2017年下半年,吴承惠在不改变父亲吴治堂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华练戏台基础上,重新建造了华练戏台,苗江河流域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他的手中得到传承。

吴承惠主要代表性项目有:2006年掌墨建造了八江归便鼓楼;2006年掌墨建造了平流龙凤桥;2009年掌墨建造了三江县政府寨门;2010年掌墨造三江风雨桥正中间六角亭;2011年掌墨建造了龙潭公园侗乡深处楼群;2011年掌墨建造了柳州园博园中的鼓楼;2014年维修华练培风桥;2015年掌墨建造了龙吉风雨桥其中的一个桥亭;2016年11月掌墨建造了三江福禄寿公园观景楼;2016年10月掌墨建造了独峒政府大门;2017年重建华练戏台;2017年5月掌墨建造了柳州宝泉山庄长廊;2017年9月掌墨建造了八江镇汾水村八归屯综合楼;2017年12月掌墨建造了柳州市龙潭公园文化碑廊;2018年3月掌墨建造了百色浩坤湖风雨桥;2018年7月掌墨建造了百色美丽右江民族长廊;2019年2月掌墨建造了三江鸟巢新斗牛场。

3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现状分析

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遴选、培养和传承技艺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于传承人体系的研究不够,涉及到从古代到现代的以家族和区域范围的传承人体系研究,由于不能整体掌握整个三江县侗族木工传承体系和基本面貌,在代表性传承人遴选过程中出现部分地区部分传承支系申报人员较多,其它地区和传承支系申报人员较少,不能全面代表性整个地区的传承人整体状况。第二,传承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对历史、文化学习不足,文化素质不高,不能较好的理解一种技艺的文化内涵,不能准确的传播非遗技艺的知识和古代技艺的标准,在坚守传统价值方面容易受到外界利益的干扰,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三,要积极帮助代表性传承人认识商业项目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由于侗族木构建筑普遍受到湘黔桂地区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商业项目的青睐,侗族木构建筑的营造一直保持较好的市场,很多代表性传承人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邀请,参加当地的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营造,给代表性传承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商业项目与传统技艺传承之间的边界模糊,造成传统的文化和技艺传承走样,在设计上受到现代建筑使用功能的导向影响,改变了传统建筑的数模关系,在营造和施工方面受到甲方工期进度要求,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和流程进行,也影响了传统技艺的传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民族文化的瑰宝,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对非遗的基础性研究,吸纳外界研究机构和人员,深入田野,挖掘技艺的历史与相关文化,对已经确认的代表性传承人,定期组织专家讲学,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严格区分文化传承与承接商业项目的界限,坚定文化信念,坚守职业底线,做好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人。

猜你喜欢
木构鼓楼代表性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木构的味道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鼓楼颂
鼓楼颂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致敬经典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