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俄语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2020-01-01 10:01刘昱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俄语外语思政

刘昱洁

(黑河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黑龙江黑河 164300)

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向全世界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广,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国外的企业走进来带来了更多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张,人才问题成了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瓶颈,掌握投资目的国的外语人才成为企业急需,作为外语人才仅仅会说是不够的,企业更需要懂得东道国的政策、法律,文化差异,能帮助企业化解投资风险、贸易壁垒等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社会需要,就给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作为从事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校,应顺应社会需求,急企业所需,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运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得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但就目前高校的俄语教学情况来看,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变化的经济市场,将自身的能力展现出来。

1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复合型人才是指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在具体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也出类拔萃的人才。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十分的重要。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通过高校进行培养,因此,高校俄语的培养也应当顺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但就目前高校俄语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注重知识的讲解,实践方面落实不到位,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逐渐偏离。面对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俄语教学应当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也应当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1]。

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升级,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复合型俄语人才更加缺乏,作为高校实行“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所谓“俄语+”是指俄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再是仅具有流利的俄语交流与应用水平,更应该具备综合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掌握外贸、经济、投资等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培养的外语型复合型人才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才,即具有思维复合,知识复合,能力复合等多层面的能力。我们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可以分为:“俄语+经济” 型人才,也就是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熟悉相关经济知识,熟悉对外贸易知识,熟悉投资合作知识,善于进行合作与交流等。还可以设置“俄语+法律”方向、“俄语+物流”方向、“俄语+互联网”方向、“俄语+能源”方向、“俄语+旅游”方向、“俄语+金融”方向、“俄语+工业”方向等人才培养模式。

2 当前高校俄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偏离市场导向

当前高校在俄语专业方面的培养,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以语言文学知识作为中心 注重理论的传输,对于实践方面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仍处在缺乏丰富知识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翻译人才阶段,跨文化交际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培养的精通外语或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的新型外语人才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缺乏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可以参与到国际术语竞争中的国际化人才。俄语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矛盾决定了高校在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进行革新。单纯语言类的毕业生找工作难度大,只能从事简单的翻译工作,俄语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2]。

2.2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差距较大

当前阶段,高校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十分的详细,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可以熟练运用俄语语言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俄语专业人才,使得他们能在经济、外交、旅游或文化教育等方面从事俄语翻译或是科学研究等工作,富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但当前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无法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差距较大,无法切实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3]。

2.3 培养过程忽视思政教育

国际化的俄语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应当对政治问题有自己的辨别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目前思政教育课程,已经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推动作用。但就整个教学环节来讲,仅仅用单一的思政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其实效性远远不够。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的理论僵化与实践不足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改进。思政教育在专业性与系统性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影响着学生在俄语学习中的全面发展[4]。

2.4 从事俄语教学的高校分布不平衡,俄语生源受限

受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长期影响,从事俄语教学的高校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越往南方开设俄语专业的学校就越少。黑龙江是俄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往黑龙江的中学都开设俄语,目前即使是在黑龙江的边境地区,中学开设俄语的学校越来越少,俄语生源不足,导致从事俄语专业的高校只能招英语生源,零起点的学生到大学学俄语,短短的4年时间学习的确难度很大。目前高校都在进行俄语教学改革,但是一些教材的内容,还是限于俄罗斯的国情文化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时事等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匮乏。再加上学生都是零起点,俄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讲一些纯专业的知识,学生根本就听不懂,也消化不了,这也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能依靠课本知识,不敢发挥,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枯燥无味,逐渐变成应试教育,扼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3 培养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3.1 把握社会发展,增设专业方向

当前,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核心是语言与文学,对这部分知识与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不到位,与教学间连接不够紧密,同时课程设置的类型较为狭窄,教学中对于社会需求没有紧密的结合。高校应当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社会需求相关知识的教学,注重翻译、国情等内容所占有的比重,让学生的知识面与见识进行拓展。当今的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十分的看重,对于小语种这类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精通多门外语,让他们外贸、外交等方面都有所了解,但这些要求是远高于大学教学范围的。但是高校应当将上述方面的入门知识为学生进行教学,帮助他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教学的革新应当紧随时代的发展,结合经济与社会背景,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高校可以增设新的专业与课程,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例如,俄罗斯经济、旅游、法律等模块的教学。高校俄语教学改革应当从专业的方向入手,拓展专业的知识面,增设新的专业方向[5]。

3.2 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外语教学,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并可以流畅地进行交际。外语的教学包含多种方法,如翻译法、阅读法、听说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缺乏活力,彼此间较孤立。在今后开展外语教学时,应当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并将其进行优化,转变以往传统的语言知识的教学,加强对于对学生语言与文化底蕴的培养。我国的教学尽管正在进行改革,也紧跟世界潮流进行了优化,但仍然注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在培养语言综合交际能力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学生也仅仅为了通过学业考试而学习。目前高校的俄语教学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仍沿用旧的考试模式,在考查基础学习情况时,多以考察词形、句型、语法等为主,且多以笔试作为考查的主要形式,忽视了语言类的听与说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在设置评价体系时,应当结合教学目标,结合语言的实践性来开展。语言具有工具性与交际性,在设置评价体系时,应当减少知识性的题型,逐渐增大能力性与主观性的题型,考查内容应当全面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入手,考查学生实际俄语学习水平[6]。

3.3 重视第二外语教学

就目前社会对于英语、俄语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增设双语教学,设置英语、俄语的双语教学模块,可以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对于一些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学院可以为他们开设英语课时数,让他们具备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英语能力,并具备基础的英语交际能力,实现双语的有效教学。学校还可以增加一些课程类型,如写作、商务英语等,让学生得到多个方面的培养。教师也应当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可以将所教内容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在授课时用多种语言与学生交流,促进双语教学的共同进步。学校可以自主编写或是引进双语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有所依据地开展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分阶段、分课程进行开展的,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设置课程与分配教学时数,不是简单地沿袭毫无关联的课程体系。高校可以培养能够同时运用两门外语进行授课的教师,聘请掌握英语的俄语教师,对师资队伍进行及时的补充。

3.4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中俄之间长期稳定的经济贸易往来,使得在外交、经济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俄语复合型人才。基于此,高校可以建立俄语实验室,通过实验室的成立,开展中俄两国的相关业务办理,如留学咨询、法律顾问等业务,丰富学校俄语教学的实践培养。学校可以在学期开始时提出具体的实施项目。例如,中国市场所需化工产品问题、法律类问题、俄罗斯国际经贸仲裁专题、科技合作类专题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参与的项目。学生通过对以上项目的参与研究,可以拓展专业实践技能,积累专业相关的数据与资料,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调动学生的实战积极性。这一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实践当中,为他们开阔眼界,拓展人脉等都有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传统的俄语教学无法做到的[7]。

3.5 重视思政教育

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他们专业的业务知识,为社会提供思想进步,且政治立场坚定的俄语人才。应当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让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融入俄语教学中,为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石。高等院校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融入思政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系统性的思政教育模块,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身心发展。

3.6 重新布局俄语教学,储备俄语生源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东北地区俄语教学的同时,应鼓励南方的高校开设俄语专业,俄语作为斯拉夫语系的一支,在国际上是很有市场地位的,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还有许多人讲俄语,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可小觑,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储备俄语人才可以说是当务之急,作为从事俄语教学的重要基地的东北地区应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就应该开设俄语,不应该将英语作为唯一一门外语供学生选择,边境省份,尤其是边境市县开设俄语应为必须。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培养俄语专业人才时,应当把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复合型俄语人才应当具有扎实的俄语功底,激烈的竞争意识,还有优秀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高校应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俄语教学应当面向社会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将课程设置与国家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适应经济时代对于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高校俄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俄语人才会越来越多,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更多国家的响应后,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
俄语外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