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社会大众的实际效应与构建研究

2020-01-01 10:01程文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服务体系心理

程文帝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文化内容的多元发展,社会公众的心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保证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保障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研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于社会大众的实际效应,对于稳定社会心态、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意涵

思想决定行为,心态影响行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会决定或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状态与能力,一个国家的社会心理所决定或影响的则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发展与未来。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概念的提出与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晚。从党的十九大开始真正被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其衍生的知识与理论才被广泛地展开讨论[1]。

社会心理服务,即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能,分析并且解决社会层面的心理问题。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近年来才被重视的新概念,它的定义与解析是多元的。当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提供社会健康服务为主要手段,以提升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服务体系构建。新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大众对于理性社会心态、有序社会心理的渴求越发强烈,所以在此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适时而合理的。虽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知识与理论并没有完整而统一,但其存在的实际价值还是被学界与社会公众所认可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社会稳定性、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对于幸福生活期待等方面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

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于社会大众的实际效应

2.1 缓和因社会心理催生的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社会规范在不断变化,司法进程也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之下不断革新,文化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多元文化各有特色。但是,当下开放与包容度如此之高,就会在新的社会秩序未确立之前,产生脱离秩序的混乱。社会阶层分化越发明显、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社会总体发展机会变少,新生代社会压力陡然增大,社会矛盾也就渐渐凸显在人们面前。贫富差距、知识焦虑等问题带来的社会焦虑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中无处排解,而当下媒体的媒体环境又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于“娱乐至死”等带有错误价值观的思想相继涌现的言论空间。社会公众在接触这些文化内容的时候,很难不将这些内容与自身环境进行对比,而两相对比产生的落差又是很难以平复的。当负面心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社会公众必然会产生错误的言论与想法,由此很有可能产生过激的言语与行为[2]。近年来,很容易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个人或者团体因为极端心理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某些人也因为个人利益或者心理得不到满足,就恶意滋事、聚众闹事,更有人利用网络媒体煽动网络暴力、发布谣言。这些行为的出现,既是社会矛盾的体现也是社会心理无法得到梳理的表现。不能得到排解的社会负面心理是社会发展的阻碍,也是对于其他社会公众说要面对的潜在危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出现是适时且必要的,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宏观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举措,进行调理、引导与干预。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社会大众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对因社会心理而产生的矛盾进行缓和。从而达到保持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维护社会的基本稳定。

2.2 满足社会公众的理想需求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社会治理制度的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于未来理想生活与发展的期待。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公众的社会心理健康,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理想生活需求。这不仅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也是作为公民对于在社会良好发展状态下,对理想生活在心理上的渴望与追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及其相关作用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坚实的经济基础与良好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幸福感,与社会公众的心理与心态也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发展条件下,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心理服务能力与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现有的一些服务还仅仅是针对个体与部分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形成能够面向社会公众的心理服务机构。因此,在实现社会公民整体心理健康疏导的问题上,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需要更加健全与完善的[3]。

当然,在近年来国家的重视与努力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实践,已经有了部分的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与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能够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与难题,达到调节社会情绪与引导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解决我国社会公民对于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社会未来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

3.1 建设高效的部门服务组织

想要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效应,首先就应该明确服务体系的组织部门。如果仅仅想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做好这件事情是很难办到的,这样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要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将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力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满足国民对于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建设的期待。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引导者,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担负着主要责任。从人员建设上来讲,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于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加强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立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际,可以调整具有心理学学习经历的公职人员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队伍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要重视心理学人才的教育培养,从岗位缺口延伸到人才教育,对心理学人才的培养进行教育上的鼓励与政策上的支持,争取为社会心理服务组织队伍打造高质量的人才空间[4]。

政府虽然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主导者,但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事事亲为,面面俱到。在面临许许多多专业的问题时,也是需要将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政府工作的服务成本。要把握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工作的关系,利用好市场的力量并非是政府就无所作为。这是在保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整体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工作交给可以信任的社会力量去完成,让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承担起心理公共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政府可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挑选出实力强大与具备巨大市场潜力的社会企业与组织,以此为行业领先带动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与组织向其靠拢。从而激发市场潜力,让传统的心理产业升级,让现有的产业整合升级,从未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针对特殊的人群与团体,政府应该拓展工作的工作深度。鼓励民间公益组织发声,让他们走进社区与乡村、走进企业和学校,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群体当中去。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开展,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同时,逐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的救助方式。

3.2 制定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合理而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是让实现社会心理服务良好开展的重要保证。首先,应该设立完整的宣传机制。如何让人了解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性,良好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社会心理服务中,舆论观点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及时纠正舆论方向,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宣传工作的核心职能。政府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与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在社交媒体上为社会心理服务发声与推广。让人们真正地理解社会心理服务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消除社会公众的负面社会情绪,让他们明白在心理遭遇挫折与创伤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寻求帮助,而不是去自暴自弃。其次,要及时进行社会心理疏导。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放到公众面前,很多小事情被放大,极其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政府在面对媒体营造的舆论氛围所导致的恐慌与不良的社会心理时,应该及时发出官方的声音,让公众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一知半解地胡乱猜测。要及时控制错误信息的传递,化解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社会公众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因为恐慌造成的社会损失与意外伤害[5]。

3.3 落实各项社会心理服务保障措施

要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将具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到工作中去。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费用支持。充足的经费是确保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能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政府自身支出相关费用之外,可以寻求社会资本的支持,通过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服务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政府对于地方部门组织工作要定期检查并形成报告,以此促进社会心理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激励工作人员更加认真负责。在必要时刻,政府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于相关部门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质量进行评测。也可以通过公众参与与民意调查等方式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评价中去。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分析结果,政府应该仔细对比工作状况与社会公众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之间的差别,去努力完善、积极调整,从而最终达到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质量。

3.4 确定责任主体,建立管理协调机制

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之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包括建设责任部门的差异性以及建设目标的差异性。从建设的责任主体上来看,之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主要是由各级政法委员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进行管理,由各地的民政部门、宣传部进行协助,并且不同地区所进行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同性,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存在差异;从之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上来看,也存在着差异性,这主要跟各个地方心理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相关,一些地方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解决维稳与社会治安问题,还有一些地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为了缓解地区心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国之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责任主体缺乏统一性与明确性,并由此带来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新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理念提出以后,我国应当对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进行统一,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管理协调机制进行健全,以此来形成一套能够自上而下、具有体系性与完备性的社会心理服务管理体系,为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管理支撑。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目标、责任机制以及权力归属等问题进行统一的管理,明确管理的权责,健全权力清单,做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上层建筑[6]。

3.5 建立社会认知、社会影响测量系统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建立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测量的系统,以此来对社会大众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帮助社会群体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从整体来看,社会认知与影响测量系统的搭建,要能够从3 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各个地方要以能够搭建起以宣传部门为核心,以各级媒体为主要发力点的社会舆论测量系统,及时通过媒体对有关社会变动的信息的收集,并对变动中产生的社会舆论进行预测与及时的引导,搭建起舆情信息的收集与测量体系;其次,各级政府要能够领导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主动引导,通过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心理事件的分析与把握,防止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价值体系受到冲击,通过舆论环境与信息环境的搭建,来为社会大众营造一个充满理性、正能量的氛围;最后,各级政府和媒体,要能够对舆论情况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社会心理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强度进行把握,及时采取适应性的措施,对社会大众的情绪等问题进行引导与消解,从而来保证整个社会负面情绪的良性转化。

4 结语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保证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减少社会中存在负面情绪,调整社会情绪与社会心态,使社会公众幸福感与安全感得到满足。尽管当下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实践并没有全面展开,但是相信在未来其在新的发展环境与媒体传播环境中,能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服务体系心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