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铭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1188)
模具在制造专业中拥有重要基础地位,模具制造的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制造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模具制造水平在过去的10年里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许多的方面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模具专业作为一门技能,大多在技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了深化模具专业建设改革提升专业质量,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所谓的成型模具,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加工成型各种各类物品的成型工具[1]。这种用于成型的成型工具通常包含有各种成型零件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各种成型模具由不同的成型零件组合构成。因此模具的专业学习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模具专业要求对材料的了解程度相当严格、对于电子的设计非常重要及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了解。随着各种高分子复合塑料的快速生产和发展,塑料模具与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的相关。
模具工业生产主要用的是通过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直接锻压以及通过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各种方式可以得到所需要制造产品的各种成型模子和零件的工具。不同的成型模具由不同的成型零件和模子构成,它主要是通过所成型的材料进行物理和化学状态的改变来实现对物品整体外形的设计和加工。
模具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较晚,现代中国模具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但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发展和引进了国际模具工业发达国家与东亚地区较为成熟的设计模具装备制造创新技术和模具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方式,中国模具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建立和发展起了一套包括从事模具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的机构、模具的生产和半成品供应管理体系在内的现代模具装备工业管理体系,模具装备制造工业的规模和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长足发展[2]。
我国其他同类技术教育专业的中高职技术教育模式专业培养目标之间仍然没有一定的依存性。我国中职教育的各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与其他中职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相对分散,没有基本建立中等技能型专业人才和其他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课程的教科书是根据专业知识和课程体系的特点来设计和编写的,这种教科书是逻辑性强、重视的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式,忽略了高职教育专业知识的形成和其发展的历程,难以真正引导高职教育学生的主动独立思考和其实践以及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随着当前我国中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3]。
当前,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学教师讲解为教学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就是一切,课堂上只有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被动地在教师详细讲解和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去看、去听,并随意地在一些书本上胡乱记述一些所谓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严重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4]。
中高职教育行业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轻视教育教学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动手实际去操作和自主地思考。课堂教育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逃课现象非常普遍,上课玩手机、打游戏和睡觉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中高职衔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模具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教育中很少接触过专业知识,因此教育模式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模具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体系必须要有一种递进的、层次性的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教育程度让学生越来越深刻理解教育内容。在不同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同,这一过程不是盲目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当时的教育现状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体制的原因,技工学校,中高职学校分别属于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管理,各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各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也已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因此,实施中高职衔接需要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需要加强其相应管理机构与部门的衔接与沟通[5]。
制造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和装备。高职教育阶段模具设计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构建高职模具专业教育这个阶段主要注重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模具职业技术能力主要有:(1)模具设计的能力,包括数控注塑加工模具、冲压模的cad/cam/cae 设计技能;(2)模具的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包括数控铣床、加工数控中心、线切割和火花机的数控加工操作;(3)培养了学生的模具综合职业技能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组织和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6]。
模具的研制与设计、模具加工制造的各种职业文化活动体验为教学主线,建构模具专业学习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3 个阶段的专业课程实践与教学:第一,模具的基础与制造模块主要包含机械制图模具的测绘及模具的拆装、模具的钳工技术实训;第二,职业的能力培养模块主要包含机械注射模具成型的工艺及其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模具零件的数控与加工、模具的装配与制作技能调试、模具设计与制作及其综合技能实训、pro/e模具设计、模具加工以及cad/cam 综合实训贯穿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三,顶岗实习的模块为第六学期,在申请就业顶岗实习的单位(包括校企合作企业)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就业实习。
除了尽快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还使学生能快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从事的相关工作具体内容以及所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模块2 课程是模具的数控与加工的强化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模具编程与加工操作、模具零件的数控与加工、电火花与数控线性模具切割课程。模块3 为模具设计的综合与应用实训模块,主要是培养了学生们实际掌握模具应用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注射模具成型的工艺及其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作的综合与应用实训、pro/e 模具设计、模具cad/cam 等一系列课程。
同时动态结合教学与实习动态结合教学实现了动态结合教学,解决了教学内容不系统、前后内容重复及理论实践学时不足等系统性问题,着重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培养模块主要为学生的实训操作基础课程,分为3 个学习模块。模块一为成型模具的装配和维修,主要内容包括了模具的拆装、模具的装配与维修调试、模具的装配维修与调试管理、模具的结构管理认知、成型模具设备管理等知识。
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为学生开设模具制造专业技术的基础课。模块主要围绕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行培养,将模具机械制图与autocad 的整合、公差配合与数控加工技术测量与机械制造技术及工艺设计基础的整合、液压制造技术与模具制造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的整合。课程的改革与专业开发就是根据典型岗位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设计工作项目的载体将工作任务相关的项目作为载体组成一门专业课程。
以初步形成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技术能力为研究中心、以技术人员典型岗位工作技术任务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以制作典型岗位专用模具为主要零部件的集中高职岗位专用模具为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制定了相应公共基础专业课程的大纲和课程标准。公共基础专业课程的模块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应用数学、大学应用英语、数学概论、心理健康与教育、职业生涯与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多年的调研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从一个过去的以模具设计工程师为主的职业转变为只有少数的人在模具设计的岗位上,而更多的人还是在模具的制造及模具生产管理一线的岗位、模具经营管理的二线岗位等专业部门。
根据模具职业发展岗位群、典型模具工作群的主要任务和模具职业发展能力群所映射的学习方向领域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单元项目,根据典型模具的专业岗位群和职业发展能力群的要求进行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制定配套相应的模具专业课程和标准,结合其培养目标特点开发典型模具与专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项目和一体化教学单元课程模块,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专项后综合,统筹安排,构建和设计出以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发展需求为主要培养导向的一体化高职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训以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模具设计职业知识能力和培养综合的职业素养。
模具教育体系必须要引入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高职教育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会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尤其是很多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很差,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建立人生规划。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共基础课成绩较差,因此要适当增加公共基础课的课时,要让学生明白公共基础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必须要修好这几门学科。
同时模具教育体系可以引入动手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水平也不同,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使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学习内容,教师在建立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深入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能动性,以及对不同科目的侧重点,根据这些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
教师可以让高职院校内部的不同专业合作,促进模具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互相理解,融会贯通,在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的学习。这样也可以增强学校的人文气息,为学生缔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互通有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掌握竞争优势,将来在社会上快速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
除此之外,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是动态性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专业对于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以一成不变的老旧思想教育学生,必然会让学生失去社会能动性,在未来的就业中,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建立的课程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这样的逻辑基点出发,反复打磨,当发现体系存在问题,立刻采取相应的调整方式加以调整,确保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社会是相呼应的,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在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课程评价体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衡量课程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教育者可以根据模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结果分析实行政策的可行性,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模具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面对的学生不同,选择的评价体系方式也是不同的,换言之,模具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并不是由单一元素决定的,而是需要多个元素,评价内容包括计划效果、实施结果,虽然成绩测试是评价的主要手段,但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手段。评价对象也并非针对学生个体,课程本身、课程参与者。
模具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课程评价体系的考核必须要采用理论和实施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应该是考核的一部分,即平时成绩,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和技术把关都是需要考核的内容,如果仅仅通过一张试卷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容易让学生脱离实际。为确保课程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教师进行评价,从多方面判定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所有的课程掌握情况都要记录在统一的表格中,定期回顾,分析学生是否有所进步。
中高职教育主要侧重对中职学生实际掌握自己动手的技能和今后就业社会工作综合应用能力的职业教育培养,存在重专业,轻理论等问题,所以探索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互相衔接的职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夯实我国现代职教人才体系在职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递进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