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中职教师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2020-10-20 07:24吴利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师资中职培训

吴利燕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1 建筑类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现状调查与分析

立足浙江省境内建筑类中职院校,调查对象为建筑专业中职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190 份(回收率为95.00%),其中有效问卷为184 份(有效回收率96.00%),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

文章通过对调查对象(建筑类学校中职教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探索一定样本范围内的教师主观意识倾向。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青年教师” 是中职教师群体中的主力,占比高达58.22%。中青年教师在教育认知上更容易“与时俱进”,在终身学习的危机意识上,存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强烈主动性。绝大多数(82.60%)中职教师都具有本科学历,但0~5年工作年限的比例为24.45%,不足10年的也接近20.00%,说明相当一部分中青年中职教师在岗位上历练不足,实践能力较之理论能力比较缺乏。

1.2 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现状调查及分析

结合情况了解,调查对象专业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参加教师培训”。

第一,调查对象参与教师培训的次数。以2017—2019年3年内为基准,调查对象中每年参与1~2 次教师培训的比例高达72.28%,但也有相当一部分(17.39%)教师表示,自身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并不稳定,即3年内并非每年都可以获得提升途径。

第二,调查对象参与教师培训的师资。结合“引言”部分阐述,有资格作为教师培训“师资”的主要包括4 类,文章调查中将其具体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企业技术专家”“高校及中职学校教师”及“科研机构人员”。通过统计(多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54.84%)、高校教师(58.91%)及中职教师(31.11%)作为师资的情况“排名前三”,尤其“领导”作为师资的比例高达54.84%。

第三,调查对象参与教师培训的类型。中职教师教育中基于“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采用“教师培训”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所采取何种培训类型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多选),课堂教学培训类型过多(81.98%),其次为观摩教学模式,包括听课、观课、议课等,总比例为59.88%,而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的类型占比较低。

综合分析,中青年中职教师占据大多数比例、且自身执教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所谓“专业能力培养”应侧重于实践,但从培训师资、培训类型方面分析,存在明显的理论性倾向,并不符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 建筑类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存在的问题解剖

2.1 培训机构方案落实不严格

调查发现,建筑类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机会分配并不科学,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往往将一些“闲置人员”推送到教育培训基地,这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的弊端。同时,教师作为“教学对象”的情况下,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柔性特征,即培训机构所制定的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按照预期落实,如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课时数”分配,无法充分兼顾各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灵活调整”中就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

2.2 培训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育培训活动中的教学内容都属于“理论类”,相关课程内容容易出现流于形式、作用重复等现象。并且,建筑类中职教师在“实践专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更为特殊,不仅需要深入企业,还要和相关建筑设计、施工、规划、监理等人员深度交流,以验证自身在建筑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是否落后,但培训内容与实践需求的脱接下,无法保障培训效果。中职教师教育中培训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中职教师实践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不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工作中提供有力的保障。

2.3 培训机制与管理模式落后

文章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个别访谈,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培训教育机制中,教师教育工作被局限在一周之内,约55.90%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短,加上理论教学内容过多,致使无法深入学习、全面了解,具体表现在3 个方面:(1)理论教学内容冗长且多为基础内容。以建筑专业中职教师培训体验为例,培训教师所将的内容自身早已经了解,另外有一部分脱离建筑专业实际的理论、方法论等,无法有效迁移到中职学生课堂中。(2)教学模式单一,包括进入企业参观调研,大多是集体活动、走马观花,培训机构很少预留给教师独立活动、互动交流的机会。(3)缺乏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中职教师完成教育培训工作之后,无法从有效渠道反馈给培训机构自己的意见。

3 建筑类中职建筑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可行性优化方案

3.1 拓宽生源渠道,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建筑类中职教师,以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

第一,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提出要鼓励职业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要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采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养,虽然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企业生产过程的知识以及企业生产所需的技术技能,所以难以培养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需要的、掌握企业所需生产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型师资。同时,更加难以培养出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了能够使得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变得多样化,中职建筑专业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可以将招生渠道不断地进行拓展,比如: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双方合作的方式开展招聘工作,将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引入到学校,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双方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还能够确保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高质量开展。

第二,搭建师资培养平台。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的基础。如果教师只会纸上谈兵不仅不能够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也会只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想要建筑类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对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建设类行业协会合作办学的方式来搭建良好的师资培养平台。同时学校要确保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去搭建师资培养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足够的资金,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积极地参与的企业实践中。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行业挂职、企业实践和访问工程师流动站等培训实践活动,了解了行业企业一线的最新政策和需求,也掌握了行业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与工艺,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改变原来课堂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同时也就提升了实践实训的执教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3.2 增加培训内容和建设实践的时效性

建筑类中职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和建设实践缺乏实效性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这些问题解决,在建筑类中职教师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以实践为培训方向。要求中职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不能够指向教师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而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性实现平台,让教师进行实践,从而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确保建筑类中职教师都是具有高强度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增强建筑类中职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训练教材可以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依据项目工程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块,与企业合作开发。

通过实施智慧工地课堂、仿真数字课堂、虚拟实训课堂、魅力空中课堂等进行数字课堂建设,将高新信息技术融入建筑类中职教师教育培训中去。采用动画显示,图、文、声并茂的仿真教学软件,给传统的职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仿真教学软件真正实现了能力评价标准化、教学设计系统化、工程案例真实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员学习自主化。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项目工程为数据基础,来构建虚拟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地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保证教学模式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而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员能够更早地了解到企业项目工程的运行模式和规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实践技巧和实践经验[5]。

3.3 制订科学培养计划

为了更好地保证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就要注重于多个方面。第一,要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侧重点,以及知识储备等,这样能够为培训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而为了保证中职教育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就要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更新,并实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只有教师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第二,教师要随时掌握市场上最新的变动,学生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和锻炼后,会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应聘工作,并为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市场上部分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就要根据市场上所急需的人才进行集中培养,来弥补市场上所存在的空缺问题,因此,职教基地要始终以国家政策为基础,以市场的需求为方向,并根据市场的变动整合出相应的数据和资料,同时也要将全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应用,来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教师人才,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而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众多好处。第三,职教基地要做好培训后反馈,并根据培训的内容来进行实时考核,以更好地了解培训的效果,根据培训效果来将培训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和更改。

4 以“提升专项能力”为目标,以训练“建筑职业技能”为主线,做到高端引领的同时,关注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提升需求

中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中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多种渠道和方式的职业能力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4.1 深入企业培养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要充分调研,努力发掘跟学校专业吻合的行业先进企业,认真筛选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企业文化都优秀的企业,建设成自己的教师培训基地。让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每个专业的教师都能找到对口企业,深入学习。在政策设计上,确保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企业工作,跟踪最新的行业动态、研发方向、生产工艺,从企业获取信息,反馈到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再去助力企业发展。教师带着任务和问题去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将企业的操作规范、管理方式,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学校要联合企业加强对教师参与企业工作过程的管理。从计划安排、过程监督、事后验收等方面,着重考察教师下企业成效。

4.2 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中职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所以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考核中职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有高职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教师的方式。比如,教师通过企业锻炼,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在行业中树立了影响力。比如,教师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岗位技能和该专业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开发出了适合校企双方的特色培训教材。类似这些取得教育教学显著效果的成绩,应当被作为职称评审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旦确立,就会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既能激发教师主动提升能力的热情,又能有针对性地让教师对照参考,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我。

4.3 提高职业素养强化发展观念

职业院校应引导教师树立能力提升意识,强化发展观念。对当前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清醒的认识,能够通过学习和对比,找出自身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提高职业能力的路径。教师不仅要注重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系统性,还要关注知识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把学生培养成贴近企业一线,能力可靠,适应岗位快的有用之才。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展学习范围,了解学生的心理、爱好、职业规划,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教书和育人齐头并进[6]。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对浙江省内部分建筑类中职学校展开实证研究,阐明该地区建筑类学校师资在专业能力培养途径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建筑类中职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还有待精品课程、完善机制、畅通渠道的支持,尤其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下,要不断平衡教育理论、实践素养。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建筑类中职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不断地进行提高,学校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还是要为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环境支持,让教师在好的环境下为学生开展实训课程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快速提高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师资中职培训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