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宪法宣传实效之路径研究

2019-12-30 01:38王树海孙羽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效宣传

王树海 孙羽

【摘 要】 文章从宪法宣传实效与宪法实施的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宪法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宪法宣传实效的原因。提出增强宪法宣传实效的建议:各级领导部门应树立宪法宣传实效意识;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变宣传理念,有效开展宪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宪法宣传工作的实效;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宪法宣传工作实效;制定科学有效的宪法宣传实效考评机制。

【关键词】 宪法实施;宣传;实效;路径

一、引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实施的效果决定了宪法的权威性和成效性,宪法能否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关键在于宪法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与实施。而宪法宣传又是宪法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宪法宣传的实效与宪法实施的成效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提高宪法宣传的实效性,一直是宪法实施工作的难点问题。对宪法宣传实效路径的探讨,将有力地推动宪法的实施。

对宪法宣传实效性及路径的研究应该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理应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然而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现有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对宪法宣传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就加强宪法宣传工作的讲话、部署等。二是关于宪法宣传教育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中零零散散地介绍了各级机关及各地进行宪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做法。三是关于宪法宣传、宪法实施路径问题的研究。魏建新(2009)在《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研究:权利视角》一书中指出,宪法实施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宪法权利实施机制。他认为,通过行政法实施宪法是实施宪法的首选途径。邹祥勇,徐兴璀(2015)在《构建宪法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宪法宣传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应重点宣传的内容以及构建宪法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途径。

上述文献仅仅是介绍如何做好宪法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就宪法实施的路径进行研究,但缺乏对宪法宣传实效的研究,尤其是对提升宪法宣传实效之路径探讨几乎是空白。

二、我國宪法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86年“一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我国的普法工作已经历了32年。2001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自2001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了共18届宪法与法制宣传主题活动,国家各级政府、各类组织也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32年来,通过对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公民对宪法的重要地位、意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全社会学习宪法,倡导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氛围逐渐形成,大多数公民学习宪法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宪法宣传在促进宪法实施和促进法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宪法宣传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宪法宣传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持续性常态化、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对象针对性不突出、对宪法宣传效果缺乏科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三、影响宪法宣传实效的原因

1、宪法宣传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前行政体制下,要做好一项工作,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重点部门应当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宪法宣传工作中,尽管各级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出席各种活动,并发表讲话,但是宪法宣传工作依然未真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部门对于宪法宣传的关注仍然只停留于表面。

2、未能真正满足群众的宪法需求

随着全民普法工作的不断推进,宪法与法律的普及使公民实现了从宪法法律知识的初步普及到法治理念和法制文化修养形成的转变。宪法法律的普及也从最初的官方主流媒体模式演变为使用全媒体、自媒体以及融媒体等互动模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人们对宪法需求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获取宪法知识的层面,也存在于呼唤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层面。

3、宪法宣传实效评估标准不科学

长期以来,宪法宣传工作的评估一直是按照自上而下的评估制度进行的。大多数对宪法宣传工作的评估都是以组织领导、基本保障条件、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等作为考核指标,并以数量作为最终的考核标准,然而对于形式和效果是否达到了有机统一,宪法宣传的实效是否最大化,往往避而不谈,无人真正予以关注。这种评估方式,忽视了人们对宪法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满意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宪法宣传工作不受控制,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使得宪法宣传工作实效甚微。

四、增强宪法宣传实效之路径的思考及建议

1、各级领导部门应树立宪法宣传实效意识

各级领导部门要从宪法宣传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高度来重视宪法宣传的实效。“法律应该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著名的西方学者伯尔曼的名言已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共识。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宪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现行体制下,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重点部门,要树立宪法宣传实效意识,在宪法宣传工作部署安排上,突出实效重点,准确定位,注重关键,认真研究和解决影响宪法宣传实效的瓶颈问题,避免宪法宣传流于形式。

2、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变宣传理念,有效开展宪法宣传工作

我们必须树立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的理念,从宣传受众的角度考虑宪法宣传工作的重点。把人民群众对于宪法的需要作为宪法宣传的出发点,宪法宣传工作的形式、内容、手段等,都要结合群众实际需要,确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特别要加强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等的宣传,既不能对人民群众进行重义务、轻权利的宣传,也要引导人民群众不能只讲权利,不尽义务。

在宣传内容上,要以人们想要了解,理解和掌握的宪法内容,以及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规范为重点。改变宣传部门宣传什么,人民就必须听什么;宣传部门用什么方式宣传,人们就接受什么方式的理念,不能让人民群众“被宣传”。

3、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宪法宣传工作的实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微博、微信、微电影、抖音、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呈现出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宪法宣传工作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合新媒体形式。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以及融媒体等在宪法宣传工作中的作用研究,提高宪法宣传实效。对于包括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上述新媒体要主动利用,积极适应。要认真分析研究各类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开展宪法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宣传实效。

4、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宪法宣传工作实效

宪法宣传是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项目。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理应在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在宪法宣传工作中,政府主导部门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普法宣传志愿者的特殊作用,切实推进全社会的宪法宣传活动,这也是增強宪法宣传实效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该团队在宪法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宪法宣传志愿者公益工作记录机制,统一社会公益活动记录,并向社会公示,以鼓励更多志愿者参加宪法宣传工作。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那些在宪法宣传中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经济奖励,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宪法宣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制定科学有效的宪法宣传实效考评机制

由于宪法宣传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成绩的特点,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宪法宣传实效评估机制。我们必须坚决放弃形而上学、不切实际、官僚主义的评价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以使评估机制变得更加合理、更加务实,更有利于促进宪法宣传工作的深入发展,取得实效。

五、结语

加强对宪法宣传实效之路径的研究,提高宪法宣传工作的实效性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作为宪法宣传工作的主体部门,国家机关、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充分研究宪法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增强宪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健全提高宪法宣传工作实效的体制机制,提高宪法宣传工作的实效,以实现宪法宣传工作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栗战书在研究和宣传和实施宪法论坛的讲话,来源:新华网,2018.3.27.

[2] 周叶中.深化尊崇宪法意识 开启宪法实施的新时代[J].中国高等教育,2018.8.

【作者简介】

王树海(1972.7—)男,汉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孙 羽(1992.4—)女,汉族,辽宁庄河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实效宣传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