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发布会上表示职业教育将启动“1+X”证书制度改革。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在其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相关工作于2019年3月开始启动。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首批启动试点专业为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年9月11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二批试点证书范围包括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智能财税、云计算平台维护与开发等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计专业“1+X”制度构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在2017年《会计法》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大背景下,“1+X”制度中智能财税证书与其他财税会计评价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与高职教育具有更好的对应性,有利于转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1+X”制度重视学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把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特别是把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在“1+X”制度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也重视技术能力培养,突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共同作用。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完成专业实训的基础上,再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获取职业资格,既是胜任岗位所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也是实操能力的有力证明。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就业上岗的“敲门砖”,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条件。这也使学生能够在毕业阶段实现“毕业即上岗”,更快地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岗位,也让企业降低了新员工的培养成本。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早已脱离手工做账,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再拘泥于财务软件与办公软件。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会计工作已逐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信息化。“1+X”证书制度中的智能财税等证书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财税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1+X”制度重视教学资源的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瞄准的是当前最新市场技术,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的内容及要求适当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方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在“1+X”制度下,可以更好地结合就业市场新需求,全面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及专业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推动产教融合,真正优化专业教学资源。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通过学徒制来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建立多元办学格局,而“1+X”证书制度正是高职院校多元化办学的有力助推器。“1+X”证书制度为财经类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与优秀企业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使校企合作不再拘泥于传统学徒制,走向云平台合作时代。
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基础业务、运营、管理和决策三大层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要求。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涉及代理业务、外包业务和管家业务三个模块,面向智能财税共享中心、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财税会计基础工作岗位群,运用真实案例和数据,提供真实情境,分解典型工作任务,与财税理论形成关联。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的培训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基于真实案例的虚拟平台,为其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会计专业人员而言,现在认可度高、含金量足的证书多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颁发的初中高级职称、注册会计师证书、管理会计师证书、税务师证书等。对于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技能证书,发证机构为各培育培训评价组织,而非财政部或教育部,社会认可度较低,特别是企业认可度方面,需要依赖于长期宣传、调研等工作。此外,证书的含金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证书的认可度。“1+X”证书制度在实践中将证书相关培训工作下放至各职业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的培训力度、考核流程把控度等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证书泛滥等情况,从而降低证书含金量,影响证书认可度。
就目前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调研情况来看,80%以上的高校都没有专门开设辅导课程或单独进行职业技能辅导,而对于已经开设辅导课程的院校,由于智能财税职业相关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对机房服务器、针孔打印机和摄像头等相关硬件设备需统一要求,院校在硬件上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了相关技能的培训效果。另外,对于会计专业的“1+X”制度而言,目前试点的第二批对口证书只有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第三批试点的对口证书数量有所增多。随着“1+X”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势必会涌现更多会计专业对口证书,这些证书是否对硬件设施有新要求,这些新要求是否会加重各院校机房建设硬件方面的负担,这些问题都需要站在长远角度深思熟虑。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方式中“挂牌合作”的性质尤为突出,合作力度不足,同时缺乏一个综合平台,即一个可以将行业协会、行指委、职教集团、协同企业协作在一起的平台。并且,目前大部分高校与企业未能签署合作协议,达不到“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深度,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重视的程度不高。再加上会计属于企业的核心岗位,学生是很难接触到具体会计工作的,导致学生参加实习过程中往往是“走马观花”,较难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素养。因此,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1+X”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具有很长的路要走。从2018年11月开始,某省教育厅开始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审核评定,从当年的评审结果看,取得“双师”证书的共有1 107人,其中,取得“高级双师”的有32人,取得“中级双师”的有221人,取得“初级双师”的有854人。值得注意的是,取得“初级双师”的比例占77.15%,取得“中级双师”的比例占19.96%,而取得“高级双师”的比例仅占2.89%。可见,中、高级“双师型”教师数量欠缺、人才储备不足,也从侧面看出教师只注重教师系列职称的培养,而忽视了对“X”专业技术资格的培养,教师自身尚缺乏职业证书,在教学上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