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整”出精彩
——“控制作业总量,提高学习效率”方法与策略初探

2019-12-25 06:21:58朱仟飞
关键词:作业量作业教师

朱仟飞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十五小学)

【透析现状】

大量研究和学校教育实践都展示了这样的事实 :适量的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量的作业与学习效果正相关。虽然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作业,但是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倚重作业的积极作用,片面将作业量与学业成绩画上等号,忽视了作业量与质的辩证关系。“高耗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在毕业班中尤其严重。

由于升学竞争等模式的存在,“应试”从可选项变成了唯一选项,老师将学生考试成绩的好与坏当成检验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从而教学方式变成了练习强化,通过反复操作巩固书本知识,而忽略了新课标规定: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每日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每日作业量不超过45分钟。

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怪现象”——不同学科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各自为政,时间上不协调,数量上难控制。造成的结果就是进展缓慢的孩子可能会抄袭,小部分学生因为压力而厌学,甚至导致个别孩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自然难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探索方向】

针对这些现状,可做如下改进。布置作业时应该先做到教师间统筹。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孩子作业时间协商作业量。争取作业量适中,学科间相互兼顾,作业质与量相互兼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照个性的发展、能力的获得、亲子关系的改善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保证学习的效果,走出作业“高耗低效”的误区。

本文试就“控制各科作业总量,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作以下初步探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齐心设计,精心布置

(一)作业设计讲究分层次

我们将学生按照不同水平分三个层次:

A层次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解题能力B层次理解问题能力较好,具有学习热情,知识迁移稍差C层次基础较差,缺少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层时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为主,通过师生磋商,选定“起跑线”,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在作业的设置上重“质”不重“量”。

基础题 全体学生,特别是C层次的学生典型习题 要求A、B层次,特别是B层次的学生灵活题、综合题 重点要求A层次的学生,鼓励B层次的尝试

操作举例如下:

语文分层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学习《景阳冈》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供学生选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故事熟练地讲给家长或伙伴听;

2.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找几个伙伴排演;

3.读名著《水浒传》,并作读书笔记。

作业说明:

按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一项、两项或三项。自主选择,为自主发展营造了宽松氛围,学生尽力而为,教师因情而发。第一项是基本作业,是二、三项的基础,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保底作业,也是向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学生只有读出情趣,讲出甜头,才有编演节目的劲头和阅读《水浒传》的追求。对读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可引导他们自由组合,越项编写课本剧,民主推荐角色排练,班队活动展示;对学有余力读名著的学生,指导自拟读书计划,举办梁山英雄故事会,也可写读书心得、人物评价,激励发展。在这样的阅读氛围里,中下水平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他们也选读了绘画本、白话本《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并作了笔记。

运用这种模式,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沉浸在被接纳的感受中,体验成功完成作业的滋味。学生认为分层次布置作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缺交或抄袭作业的现象减少了。

(二)作业布置注重学科整合与协调

在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的前提下,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做好协调沟通,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既要保证学生每天有合理的学习时间,又要给学生每天留有一定自主支配的时间。每天必做作业总量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相互磋商、研讨合作控制作业的质与量,严格做到各科作业的设计应在相互渗透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比如,英语、科学等学科不留书面作业,加强口头说记等实践性作业,英语老师可以把单词的记忆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中:给家中的物品贴上英语标签、与父母之间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或收看英语类的节目等,并加强与语文、数学学科的整合。科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与语文的作文相结合,科学中的数据记录可以与数学的统计知识相结合等,这种作业简洁高效,学生完成作业兴趣浓厚,作业完成质量较高。同时,更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家庭作业何乐而不为呢?

(三)建立《学生作业日志》系统管理

为了防止作业时间超过许可范围,我们设计了班级《学生作业日志》。统计日期、学科、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完成时间等。由小组长定时检查,向班主任汇报,再定期交流反馈。如:

602班学生作业日志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又能帮助教师科学统计每天的作业量,为作业布置提供有效途径。对于孩子,由于要“汇报”每天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自觉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拖拉的症状。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既要作业少,又要质量高,能适应当今的教育体制吗?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就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在4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并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发挥,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一)充分备课,优化课堂

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在备课中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要了如指掌,做到备课备学生,重心应摆在如何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上。在备课中应紧扣教材内容设计课外作业专题栏目,为了控制作业的总量而备好课。努力改变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走在时间的前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落实“先学后教”,减少课堂时间损耗,精讲,腾出时间当堂训练。

(二)讲究方法,授之以渔

在当今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教育机制下,毕业班的老师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难免会偏离研究的主旨,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因此,毕业班的老师在考前复习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首先老师要依据纲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学习习惯的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要想对学生作业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除去要协调各科任老师的关系外,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因为这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要切实做到作业有实效,不仅是减少作业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二三十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却动作迟缓,思想不集中,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有学生遇到难题,不提问不讨论,就等着抄,这和学生的学习品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绩的突破和飞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一)要有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上课专心听讲,能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一丝不苟。

(二)要养成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三)要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准备一个“错题本”,养成订正改错的良好习惯;完成语文作业时准备“积累本”,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四)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作业与其他学习环节的关系。

(五)要对每节课的学案达到充分的预习。

(六)在《学生作业日志》的“交心栏”内,把自己本学科的疑难问题写在上面,把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想通过严格、有序、反复的训练,达标验收督促和强化学生落实,大部分学生都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多方联动,实现“低耗高效”

学校教育离不开多方的配合,只有形成多方教育的合力,走出作业“高耗低效”的误区,实现“低耗高效”的作业理念,效益才能最大化。

(一)建立家长监督奖励制度

控制作业总量后,大部分学生写作业速度提高了,可能回家的作业少了,于是,有些家长就担心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下降,再加之当今疯狂的择校机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迈入名牌中学的门槛,于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角色,为孩子选购各种课外习题,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只好“三更灯火五更鸡,课间晚上不休息”,成天拼命地读、写、算,在题海中苦熬,满脑子都是题题题,想象力、创造力全被扼杀。这样的做法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为了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QQ群内设立监督投诉信箱,可以让孩子监督家长额外添加作业情况,如有“超额”可以发出投诉信,确保“减负增效”顺利进行。

利用家长会和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减负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减负工作形成合力。

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奖励机制,“以减负增效”为主题,开展测评活动,定期评选“孩子眼中的好家长”,给予奖励。

(二)开展“生生互动”的帮扶活动

控制了作业量,又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转化工作迫在眉睫。为了让班中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也能打好基础,搞好学习,特别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我校利用学生间交流的便利性,充分发挥优生的优势,大力开展帮扶活动,让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一个帮扶小组,让优生解决难题、介绍学习经验,中等生树立“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态度,学困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被帮扶同学的学习疑难,结对同学要尽力给予帮助,课后也可提醒结对同学认真听课,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通过伙伴间的带动、提醒,良好行为的激励,取长补短,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切实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

(三)利用网络,师生互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利用于现今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信息涵盖海量,传统课堂教学的40分钟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如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平台,进行网上师生交流,不仅可以解决课堂40分钟的局限性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一对多教学模式的需求,对于学生课后做出的反馈,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群内共同参与讨论,收集更多的解题方法,拓展了思维,激发了探知欲望,也实现了成果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作业效率。网络既弥补了课堂40分钟的缺憾,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小学毕业班将“控制各科作业总量,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项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我想还有很多的疑难和困惑等着我们去解决,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努力和探索,对此,我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作业量作业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快来写作业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集装箱化(2014年10期)2014-10-31 18:28:10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