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璇 赵大炜,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市城郊供电公司
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带来了许多变革。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内部审计在电网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辅助企业对工程项目中的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环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工程项目中各环节进行控制检查,从而有助于电网企业工程项目的经营与运转,提高投资收益。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迫在眉睫,是每一个电网企业都需要重视的一大课题。研究表明,我国电网企业普遍已经初步建立了自身的网络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电网企业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遍布全国的电网、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因此无论是人员还是工作地点流动性都较强,时常会随着不同的项目发生迁移,因此对电网企业工程进行信息化审计也要符合其工作特点。同时电网基建工程项目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工程项目,相对于普通的工程项目而言具有投资要求高、专业技术程度要求高、工艺装备要求高、物资需求高、施工困难等特点,因此对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审计就更加困难,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涵盖整个流程同时还要运转流畅的系统,才能有效提升电网企业对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能力。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国家电网公司如今已经成功建立了符合自身需要的有效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国家电网公司能够方便流畅地进行信息搜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储等工作,大大提升了管理工作和审计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国家电网公司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了网络安全保护系统、考评系统、技术开发系统等能够充分保障公司经营发展的信息化系统,让信息技术在公司运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得到提高,审计人员要能够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审计思路相结合。因此工程项目审计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现有的培训内容,将培训和实际项目结合,力争“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从而提高培训实效。同时应该让内部审计人员多多参加审计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学习如何在审计中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现有的审计知识有效结合,服务于工作。
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培训,保证培训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不仅要定期对审计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培训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复合型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高精尖人才进行引进,保证企业人才供给充足。同时,可以与相关机构或者高校建立联合培养计划,机构和学校负责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学成后直接输送给电力企业,从而实现人才的有效输送。
以实现全社会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标准统一。电力项目的市场化改革不会改变其集体性的本质,因此电网企业的所有工程都要严格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监督管理,考虑到电网项目的数量有限,推广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平台和工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按照工程审计数据需求模型,对数据来源渠道进行归类,通过审计作业系统使用相对应的功能点采集数据。同时,采集来的数据需要通过专业科学的数据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排除其中一些错误,并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再度验证,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审计数据能够充分反映审计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对一些异常数据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审计人员应该首先去判断出现异常的原因,排查是否因为数据质量导致异常,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异常数据是否可以纠正并进行重新获取和验证。同时审计工作人员应该结合线下数据,如纸质凭证、报表等,对数据进行重新核对,确保异常数据不是因为录入等人为原因产生。然后,根据工程项目各关键环节的审计目标,形成分项操作流程标准,包括审计对象、审计方案、审计所需资料、审计要点等。
首先,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软件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各个岗位环节的实施监控,避免舞弊风险的发生。其次,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日志实时检查,定期监督等方式,降低审计人员操作风险的发生。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并进行严厉追责。最后,电力企业应当严控数据安全风险。电力企业可以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避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同时设定专用防火墙,最大程度地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
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信息化相较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许多变革,其中既蕴含着机遇也充斥着挑战。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审计工作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但反过来,随着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企业又要求信息化的程度进一步深入,可以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需要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信息化就是其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