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9-12-19 02:02任成好薛宝刚
山西农经 2019年19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任成好 薛宝刚

摘 要:分析了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从股份制合作、人才质量标准、动态课程体系、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一级学科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9-012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以及诸多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成为值得深思的新课题。

1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为了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年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进入“落地”阶段。

纵观整个《指导意见》,不难看出其指导思想、基本思路都涉及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主题。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如“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可以认为,普通本科转型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其向应用型转变的成败。

目前,在学校整体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先行使命。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业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根据各院校数据统计,在2016年前旅游管理專业毕业生的行业内平均就业率不足30%,近3年持续增长。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匹配度总体水平不高,但发展态势良好。

因此,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系统总结专业建设多年来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和不足,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力,这既是学校整体向“应用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学校转型的有力支撑,更是专业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可以为其他学校、专业提供借鉴。

2  旅游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

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专业的产教融合式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

(1)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虽然征求了行业、企业的意见,但是缺乏对整个产业和行业人才标准的系统调研和分析,没有形成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

(2)现有的产教融合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乃至师资队伍等方面与产业的融合度还比较低,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3)实习基地数量较多,还应进一步甄别筛选,需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个企业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岗位相对单一,学生轮岗机会小;实习基地较为分散,在与实习基地的谈判中优势不明显;缺少综合型的旅游实践基地;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的一致度不高。

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  引入社会资本,探讨产教股份制合作新模式

2017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因此,应抓住发展先机,有效整合校内资源,积极探讨产教股份制合作的新模式,成立旅游学院,这有利于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应用,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专业发展症结。

3.2  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人才质量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质量标准,不同教育主体有不同的认知。如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侧重于教育法规定的任务,欠缺适应性;用人单位着眼于学生于岗位的适应性;家长和学生则重视能否就业,三者均难免会有一定的短视性和狭隘性。因此,需要深入总结产业行业岗位需求标准,以此作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础,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立足长远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共赢。

3.3  构建响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动态课程体系

经过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旅游业及所处环境瞬息万变,旅游管理课程的设置并未很好地响应这一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旅游专业课程与教材内容的改革缺乏足够认识,旅游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总体上缺乏预见性,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通常滞后于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错位,课程体系无法及时响应社会需求。所以应重视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监测与评估,重新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并在每年的培养方案中留出一两门课程为机动课程(响应社会需求课程)。

3.4  打造有助就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旅游业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则存在“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旅游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它直接反映出旅游教育培养机制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形成这种不协调的原因有很多,其实质在于人才供需的不匹配。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将有助于解决此方面问题。应在传统的集中实践教学基础上,构建“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细分行业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3.5  有序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一级学科的协同发展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指出将旅游管理由原来隶属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上升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分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此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是我国旅游教育理念转型升级的里程碑,也是完善旅游学科的理论体系、增强旅游学科的深度、广度和实践性,改善供需错位尴尬局面的一个契机。相关院校应抓住发展机遇,做出适时增设其他专业的远期发展计划。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