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
摘 要:在当前大健康教育背景下,我园以园务计划为指导,充分利用、开发本土资源。以露天的学农菜园为“食育”试点基地;以我园园本特色“生态阅读”为课程载体;以大小教研指导为专业指南,幼儿通过种植培育——观察认识——照料记录——收获品尝的过程,了解并掌握蔬果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推进“食育”与多领域的融合,进行“食育”园本化课程的开发,最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食育”绘本内容的创编,进行手绘阅读本的创作。目的在于让幼儿具有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独立处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以及爱的能力。培养幼儿学会管理、学会负责,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关键词:食育;课程构建;幼儿教育
一 课程背景
“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格培养上。
“食育”旨在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掌握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等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在饮食中培养艺术想象力。幼儿在进餐时,往往只图美味。但如果把桌上餐“艺术化”地做一一介绍。比如:把海带丝想象成扎在女孩头上的黑丝带。幼儿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能做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在饮食中培养其人生观。在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时,结合介绍这些食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劳动,会加深幼儿对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有的幼儿在吃鱼时怕被刺喉,或者对食物的某种颜色及形状望而生畏,教师以“勇敢面对现实”予以鼓励。让幼儿集中精力,认真慢吃,多多锻炼。在饮食过程中,以多种食物为由头,培养激发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也是“食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上海市已将食育课在一些中小学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征定制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但在幼儿园还没有类似的“食育”课程开展,我园将“田园学堂”食育项目作为试点,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二 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食育不是纯粹地着眼于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 而是对“食”的认知、能力和礼仪的全面关照。概括来讲,我园食育课程的目标包含食知、食操、食礼三个维度, 且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认知目标“食知”:认识食物的种类、外形、习性、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等,进行食物本身及与食物相关事物的认知。
(二)能力目标“食操”:涵盖食物选择、食物制作、食物种植等多个方面。
1.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和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地辨别和选择食物。
2.认识和初步掌握食物的采摘、清洗和简单制作。
3.通过园内种植和园外体验等活动,了解和初步掌握选种、栽培、管理、收割及使用工具等能力。
(三)文化目标“食礼”:通过进餐等活动, 掌握餐具使用、自主进餐、尊重长辈等进餐礼仪, 从中习得和传承优秀的饮食文化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礼仪,增进自我修养。
三 课程内容
(一)“食知”
1.“食育”科学
食育与科学领域的整合。探索各类蔬菜(农作物)的习性、生长规律等特点,通过接触,培养幼儿对于某一蔬菜(农作物)了解的积极性。
2.“食育”艺术
食育与艺术领域的整合。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在“食育”养护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食育”艺术创作。对农作物进行“艺术化”,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例如:用蔬果的截面做印章;种子DIY;制作树叶书签等。幼儿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食品都会做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3.“食育”健康
食育与健康领域的整合。就日常饮食而言,孩子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已成为普遍现象。蔬菜到底富含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又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则需要节制等。通过学习有趣的健康知识,让幼儿爱上蔬菜等天然食物,改善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4.“食育”语言
食育与语言领域的整合。在探索并了解各类蔬菜(农作物)的基礎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亲子合作创编故事。
(二)“食操”
1.“食育”种植
将我园露天的学农菜园包干到各班,让幼儿进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幼儿通过认识各种植物,亲子(师生)种植各种蔬果等,真正亲身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劳动中获取直接的认识。
2.“食育”养护
幼儿将自己家中的花卉植物等带入班级进行饲养管理,在植物角和小农田合适位置统一安置农具,为幼儿提供观察研究机会,增加养护经验,丰富幼儿的园所生活,为“手绘阅读本”提供真实性素材。
3.“食育”管理
活动自始至终以幼儿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三自”原则,即自己带(自主);自己种、采(收获);自己做(创新)。
(三)“食礼”
1.人文“食育”
田园教育与艺术修养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小小演说家”社团活动是我园“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田园三字经”诵读、“人文田园古诗诵读比赛”、“讲文明、习礼仪”演讲比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民族自信和认同意识,成为健康、阳光、睿智、感恩的世界小公民。在举行的各种形式的田园教育活动中打造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创造积极的氛围。这既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现代“食育”
开展具有现代气息、现代风采、现代特色的田园教育,利用每周一全园升旗仪式时间,对全园师幼开展田园学堂“食育”教育。组织开展“读书育人”“我是中国娃,说好普通话”“文明礼仪三字经诵读”活动,让幼儿在绿色、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通过“食育”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幸福、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在亲历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四 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制度保证和评价机制保障
我园形成创建“田园学堂”制度:“绿色田园”制度、环境美化制度、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和评价办法、社团活动制度、网络培训制度;家长的满意率、配合支持度;幼儿的“食知、食操、食礼”评估等系列,完善配套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制度纳入我园绩效考核方案。
(二)加强幼儿教师食育能力培养
1.将食育理念和食育方法融入我园教学领域和环境创设中, 以培养教师食育课程设计、环境创设与活动组织的能力
各班通过在班级植物角自主设计各种绿色种植图案,进行美化,绿化;将蔬菜或者水果加工成艺术品,并布置成宣传阵地进行展示,开展饮食环境和文化建设等活动,丰富教师对食育的体验和理解, 实现教师自身的食育体验与我园食育教育的自然对接;通过环境创设在园内各个角落渗透食育的元素, 营造出轻松、愉快、优美的进餐环境。
2.加强教师食育能力的职后培训
大教研组通过分层培训、集体教研、集体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教师在基于食育教育的“生态阅读”教学活动中经历锤炼,迅速成长。
3.聘请市区专业人士、名教师等优质资源,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外出学习开眼界,园内研究讲实效”拓展教师的研修视野,了解最新教学动态,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与“食”相关的实践及体验,向在职幼儿园教师传递食育的基本理念和营养健康知识, 通过专家实地指导、相互观摩讨论等形式实质性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的食育教育能力,使我园涌现出一批具有教育潜质和教学机智的老师,为我园后续食育课程的开展增添了信心。
(三)构建食育课程体系
我园以园务计划为指导,聚焦“食育”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季节特点, 对幼儿开展食物生长环境、外形特征、营养价值等食育活动,推进“食育”与科学、艺术、健康、阅读课程的有效融合。
我们认为:必须将食育课程体系纳入幼儿园日常生活、教学、游戏中,将食育教育的内容与多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早期学习经验,才能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在情感上喜爱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餐前故事、午餐介绍员、介绍水果海报、蔬菜海报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食物的特征、营养价值与禁忌等。例如:开饭前,让小朋友介绍一下今天的食物,特别说一说今天蔬菜植物的作用和功效;幼儿和家长在家自制海报,带来幼儿园向大家分享介绍。
在午餐后的散步活动、小农田活动的时间,我们会带领孩子来到小农田观察、照料小农田植物,做观察记录;收获的时候幼儿亲自采摘、清洗、切,邀请学校厨师帮助烹饪,邀请家长参加向幼儿展示制作美食,或将劳动收获带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制作、分享。同时请孩子将自己制作的美食制作成小书或海报带来与大家分享。在食操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加深了孩子们对于食育的认知与体验,使幼儿更加珍惜、爱惜食物。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把食育课程内容融合到主题教育活动中。结合“春天来了”“在秋天里”“春夏秋冬”等主题,使幼儿了解植物成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季节自然因素的紧密联系;同时利用大自然的恩赐,使幼儿进行艺术畅想,并结合“我的身体”“有用的植物”等主题,了解了食物对人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继续开展“小小演说家”幼儿社团的实践,并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与食育教育相结合,融入了散文、古诗、儿歌、音乐剧、童话剧等内容。
通过“小小演说家”社团活动,充分挖掘幼儿潜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民族自信和认同意识,促使他们成为健康、阳光、睿智、感恩的世界小公民。在举行的各种形式的田园教育活动中,打造文明融合的多元文化,创造积极的氛围,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会把自己扮演成各种角色,去想象制作美食,出售美食,邀请同伴品味美食。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更进一步地将自己学习和积累的关于食知、食操、食礼的内容与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动地展现、运用和再造。
我园建构的食育课程体系注重食育内容本身与幼儿经验结构的整合, 充分挖掘食育教育的潜在价值, 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食物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
(四)强化家庭食育
幼儿对食物的认知、饮食的偏好、饮食行为习惯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或者家庭看护人的影响。因此家庭食育是幼儿食育的第一场所, 也是最重要的场所。
我国幼儿家长虽然普遍重视幼儿饮食问题, 但存在一定的认识及教育方式的误区。家庭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塑造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因此, 幼儿家长应当知悉食育的理念, 提高食育技巧,构建健康的家庭饮食环境。
1.开展专题讲座,传递育儿经验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学育儿工作,拓宽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面,提高家长育儿知识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家长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使家长学校成为我们传播营养知识的途徑与窗口。我园在开学初特制定了食育课程菜单,由专人负责,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就家长感兴趣的育儿话题和健康饮食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早教方法。
我们开展了《饮食健康与儿童生长》专题讲座以及《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家长沙龙,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指导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家长不同年龄段的育儿困惑,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提高家长学校的教育效果。
2.加大沟通力度,促进家园共育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我园“食育”课程情况,进一步增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增强新的教育理念并获取新的教育信息,园内各班充分利用班级“晓黑板”软件,宣传我园食育课程的阶段性进展,向家长提供营养保健的信息,既帮助家长做到家、园教育一致性,又保护了幼儿隐私,规避了可能造成的影响和风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食育课程实践主要体现在多彩的食育活动当中, 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机会。我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食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并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我园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本食育成长手册, 这一手册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为幼儿撰写食育活动观察记录, 记录幼儿在园食育活动的行为表现, 并对幼儿表现出的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给予积极正向评价。二是家长为幼儿撰寫食育活动观察记录, 记录幼儿家庭食育活动的行为表现。三是对幼儿食育作品和故事的记载, 让幼儿将每次参加活动的过程和体验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搭建互动平台,参与各项活动
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为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的时期。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家长全方面地接收信息、指导实践。
结合我园“好吃的食物”主题,我们开展了“我与自然界”亲子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重要。
我们通过现代田园,开展网络教研、网络授课、网络作业、网络培训等;还通过微信等信息手段和家长交流沟通,打造家校联系平台。
五 效果与反思
总体来说:我们在食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注重教师的专业培养与成长,结合各种专业培训手段,帮助教师迅速成长;与我园一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等相整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有助于课程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进行实施;积极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让家园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与大力支持;制定了多方位的考核、评价制度,更有效地促进课程良性、有序地进行开展。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没有前期经验、经典经验可以借鉴,我园食育课程的开展和评价也只是建立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立场与角度上,具有局限性。
各班级老师、幼儿特色与能力不一,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家长因各种原因,不够配合和支持,怎样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其中,这是我们需更进一步思考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童璐,张莉.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J].幼儿教育,2017(18)
[2]钱海峰.新时代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意义[J].宁夏教育,2018(5)
[3]林秀明.浅析如何通过幼儿园食育课程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