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丽娜 凤春燕 江萍 江泉 赵李克
课达型品管圈是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的品质管理,圈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品管手法,达成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最终实现“新规业务的应对”“现状突破”和“魅力品质的创造”这三个目标之一[1]。超声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2],传统的超声教学授课导致可适应临床需要的超声人才紧缺[3]。“双链互动双效互评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超声科教学,可促进师生互动、挖掘师生集体智能、激发集体能量、刺激超声科多方面发展。因此本研究将课达型品管圈手法应用于超声科“双链互动.双效互评”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将本院2017 年超声科的22 名实习学生(男9 名,女13 名),18 名超声科带教老师(男9 名,女9 名)作为对照组,本院2018年超声科的20 名实习学生(男9 名,女11 名),20 名超声科带教老师(男9 名,女11 名)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及试验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团队的建立 团队的组建包含三个部分:教学办、超声科和学生。包括教学办2 位老师,超声科9 位医生(1 位主任医师、1 位副主任医师、7 位主治医师)和学生代表2 位。课题方法严格按照PDCA 循环和课达型品管圈的十大基本步骤进行(图1)。
图1 PDCA 循环和课达型品管圈的基本步骤
1.2.2 主题选定(步骤1)QCC 小组13 名成员以“5-3-1”原则和“80/20”原则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及圈员能力四个方面,以投票打分法选定主题为:构建超声科“双链互动.双效互评”教学新模式。双链即教学活动链和学习活动链,双链互动即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参照、相互刺激、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双效互评即教师和学生对彼此的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平等互评,从而达到师生共赢,共同进步[4]。主题根据QC-STORY 法判定为课题达成型。
1.2.3 活动计划拟定(步骤2)QCC 小组成员通过绘制甘特图,根据“P-D-C-A:2-6-1-1”原则进行活动计划时间拟定,计划10 周,实施23 周,确认5 周,处置5 周。
1.2.4 课题明确化(步骤3)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材料以及方法四个方面,将对照组的对现况水平进行了问题点的挖掘。根据三级医院的标杆标准,分析现状,得到了期望水平与望差,并根据80/20 原则,最终确定以下8 项攻坚点: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案评分,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同学的教学参与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考核模式满意度。
1.2.5 目标设定(步骤4)针对8 项攻坚点,共设定了8 个目标值:教师教学能力平均75 分上升至85 分,教师教案评分平均85 分上升至95 分,同学的教学参与率为58%上升至95%,学生理论成绩平均分80 分上升至85 分,操作成绩平均分65 分上升至80 分,案例分析成绩平均分58 分上升至80 分,教学模式满意度60%上升至90%,考核模式满意度65%上升至90%。
1.2.6 方法拟定,最适策研究(步骤5~6)通过头脑风暴,通过圈员打分,根据“八二原则”,选定方策。为了从中找到最适方策,进行了障碍判定,消除障碍后,将这些对策进行整合,确定了三个方策群组:超声科双链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基于实时传输会诊系统的教学模式的建立,超声科双效互评及新考核模式的建立。通过对三个方策群组的获益与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得大于失,因此三个方策群组均为可实施方策。应用过程决策方案图(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PDPC)充分预测了在三个方策群组进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再想出一系列的对策,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制定了各个最佳方策具体实施时间表,并确定了各个对策的负责人。
1.2.7 对策实施(步骤7)方策群组Ⅰ:超声科双链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具体对策如下:组建超声科带教团队,制定教学方案,教师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提升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申请课题,加强学术内涵建设,增加进修参会学习。超声仪器旁的现场示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定期轮流邀请学生参与教学的备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问题为导向的PBL 教学的应用,学生参与科室内疑难病例讨论及随访反馈讨论。
方策群组Ⅱ:基于实时传输会诊系统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建立。具体对策如下:应用远程会诊系统,进行现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案例分析影像诊断能力。真人模特教学法的应用[5]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典型病案图库的建设提高学生影像诊断能力[6]。
方策群组Ⅲ:超声科双效互评及新考核模式的建立。具体对策如下:联动教学办,加强对带教老师教案考核及指导;制定超声科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标准;设计应用教学模式满意度问卷表及考核模式满意度问卷表。引用OSCE 模式,创建超声科考核新模式;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教师及学生进行奖励。
针对预先设定的8 个目标:教师教学能力评分、教师教案评分、同学的教学参与率、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教学模式满意度、考核模式满意度,评价2017 年对照组与2018年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汇总评价课题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无形成果、附加成果及相关标准作业书等。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后,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均较活动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教师的教学能力评分及教案评分均较活动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2)。学生的教学参与率均较活动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教学模式满意度及考核模式满意度均较活动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1.2 无形成果 圈员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如图2)。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学生成绩比较(分,±s)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学生成绩比较(分,±s)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教师情况比较(分,±s)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教师情况比较(分,±s)
表3 品管圈活动前后学生教学参与率比较
2.1.3 附加成果 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号:ZL201720264 337.2):一种超声动态影像实时传输会诊系统。
圈长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师资人才百人库培养计划(B1-0200-19-311006)。
课题进行过程中,共制定及完善了13 份标准化作业书,并将其纳入科室教学常规流程,并检讨与持续改进(表5)。
近年来,超声科从一个单纯的辅助科室逐渐转型为诊治一体化科室,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7]。从本文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建立“双链互动·双效互评”的超声科教学新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学参与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超声人才,为学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参与教学的医师而言,与学生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使自身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习成果收益颇丰,而开放式教学也给医师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方法[8-9],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最终,教师和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满意率均呈大幅提升,师生共赢,共同进步。
课达型品管圈是一个很好的手法与方法[10-13],本文此次应用课达型品管圈手法,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课题进行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同时参与其中,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同时,团队凝聚力、工作自信心、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明显提升,成就了新教学模式下全新的师生关系。
通过此次课达型品管圈活动的进行,本科建立了超声科带教团队组织架构,设置了超声科规范化教学课程,汇编了超声科系统化教学课件,制定了超声科PBL 教学案例流程[14],建立了超声科学生参与教学机制,建立了超声科远程影像实施传输系统,制定了远程实际案例教学制度和流程,制定了超声科真人模特教学相关制度,建立了典型病案图库,创建了超声科OSCE 考核模式,建立了超声科带教老师奖励机制,设计和使用了教学模式满意度问卷表及考核模式满意度问卷表。一系列标准化作业书的建立,为全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与保障,并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进。
此次作为新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因为部分教师个体的时间、知识、视野、能力和精力等诸多“有限”因素的限制,使教学的成效受限,在后期的教学进行过程中,我们将针对性进行调整学习,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改善与持续改进。
表4 品管圈活动前后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满意度比较(例)
图2 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能力对比
表5 制定及完善的标准化作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