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12-17 06:25魏进高修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胃炎疗法实验组

魏进 高修明

慢性胃炎一般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改变,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中是首位。既往研究证实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与精神因素及各种理化因素等刺激有关,患者常伴发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尤显重要[1-2]。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变不良认知,纠正其认知误区、错误的理念,纠正悲观态度,建立对疾病正确的认知,并消除心理应激状态和过度行为反应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是慢病管理的重要部分[3-4]。因此,本文初步探索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 年2 月—2019 年2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60 例。入组标准:每个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并排除其他胃部疾病。将患者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56.3±3.1)岁。实验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5.1±3.9)岁。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治疗措施、经济状况等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和住院护理,包括环境介绍、责任护士、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的措施,如需做胃镜,给予术前访谈和围手术期护理等措施。

1.2.2 实验组 除上述护理措施外,由4 名具有丰富护理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干预小组承担此项工作,以资深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主导,负责指导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主要内容[5-6]:(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是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倾听是最好的途径,了解患者对慢性胃炎的恐惧心态,用共情的方式与患者感同身受,识别患者早期所有的消极、歪曲、错误的想法,责任护士予以记录并梳理出要点。(2)行为干预:通过以上方式已经了解患者所有对疾病错误的认识和行为表现,心理咨询师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心理认知障碍,采取访谈、座谈、视频等多种形式,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慢性胃炎发生的原因、机制、症状、发作特点、治疗方案、情绪对慢性胃炎的影响等,让患者了解慢性胃炎良好的转归等知识,使其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并纠正不良的过激行为。(3)放松疗法:保证患者能够在安静清洁的病房中作息,部分患者可在病房中进行阅读和手工制作,转移患者对胃部不适症状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痛阈。音乐疗法是放松最好的途径之一,患者对缓慢带有节律的音乐刺激进行深度感知,诱导其产生正面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改变。对部分伴发失眠及偏头痛的患者,可给予患者床边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4)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建立:住院期间积极告知患者目前的医疗报销政策及大病救助制度,并为部分困难患者申请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及民政补助,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住院费用,让患者无后顾之忧。并告知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身体方面更多的关怀,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1.3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 周后给予评定:(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华裔教授Zung 编制[7],采用4级评分,分界值为50 分,其中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含有20 个项目[8],分为4 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分值越低状态越好;(3)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对护士护理满意度、对医疗人文环境等项目,共10 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AS、SDS 及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SDS 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在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逐渐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慢性胃炎常迁延不愈,患者需反复住院治疗,不良刺激和压力常诱发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而这更进一步加重疾病的恶化,如何中断这种恶性循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10]。认知行为疗法是由A.T.Beck 在上世纪60 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行为学的新的心理干预方法,临床应用于抑郁症、应激状态和人格障碍等精神疾患。通过不断的临床探索,该疗法也越来越多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逐渐形成了慢病患者心理疾患的全新心理干预模式,并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11]。因此,本文首次探索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提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效果变化(±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效果变化(±s)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 <0.05;

在本研究过程中,责任护士首先通过交谈和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心理障碍和错误的认知,再对患者认知误区进行梳理,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制定出个体化干预方案。首先通过宣教普及慢性胃炎专业知识,使患者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等内容有深入的认识。这样患者既可以对疾病的诊治有整体的认识,也可对疾病发作时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防止出现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其次,护理团队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如失眠、焦虑、沉默寡言等,鼓励患者进行充分的休息,合理的营养搭配,适当的作业活动,良好的病房氛围,建立一个良性规律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音乐疗法、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等手段放松心情,提高患者的信心和对治疗的满意度。

当然,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胃炎的心理干预作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较多的临床问题,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流程、干预内容、患者接受性等问题[12]。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慢病心理康复模式,更好的为患者减轻病痛。

猜你喜欢
胃炎疗法实验组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