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贵州 黔南 550100)
名校长工作室成员都是办学卓有特色、对教育保有热情的校长。校长工作室旨在为他们提供更高、更宽、更广的平台,实现区域间和个体间的紧密合作、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等,从而激活教育资源,扩展发展空间,凸显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发挥名优校长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助力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名校长工作室把扶持贫困农村教育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秉着真诚、负责、执着的工作态度,将好的理念传播于各个学校,无论是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还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基本的生活情况,各方面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努力读书,在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向上,要心怀梦想,才有去努力的动力,将学校教育视为这一生的工作重点,建设文明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快乐学习,热爱校园生活。
作为校长,要胸中有格局,要有担负起为民族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要突破一所学校的封闭空间改变过去学校资源仅供本校学生使用的观念,让教育共享观念深入人心。在开展名校长工作室助力脱贫教育攻坚中,工作室主持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躬行在基础教育路上,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对名校长工作室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示范引领和帮扶发展,是工作室设立的基本定位。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一定要有高远的教育视野、助人成长的教育情怀和独树一帜的教育见识,工作室的每名成员校长都要为助力脱贫攻坚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在工作室主题的引领下,注重成员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领导能力和资源运作能力四种能力的引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教育脱贫攻坚发展的效果。
互联互通、共进共荣,推动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区域教育高质量的整体发展,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是名校长工作室设立的重要目标。名校长工作室不断聚焦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特别是在学校现代制度建设、新课程改革实施、教育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深入探讨,不仅提升了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校长们的思想境界、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而且带动了整个区域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出现了“一室领航,多校起航,共同远航”的局面。
名校长工作室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助力教育脱贫攻坚遇到的难题,将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成员们通过课题研究、微创新、微改革,解决教育贫困地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带动教育人才队伍共同成长。“一年一重点,一校一特色”是工作室帮扶的重点任务。立足不同学校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实施重点突破,日渐成效。在帮扶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提炼,将每一所学校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层面,力求达到一定的学术和理论高度。通过现场诊断—制定计划—重点突破—理性反思—深入指导—总结提升的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每名校长的教育境界,不断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同一问题的多元创生,文化共融,切实解决了每所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各自探索出了适合本校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成员校都能直接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课程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定期的课题成果分享会,更让大家体验到“抱团取暖”的精神力量。
名校长工作室还通过举办校长学术沙龙、走进成员校、外出考察学习、开展网络定期研讨等多元路径,广泛参与教育领域以及成员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研究,共享成员学校的教育信息等。工作室通过成员校长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校际资源协同效应,使工作室的整体功能大于成员学校功能的简单总和,最终发挥出“1+1+1>3”的效果。不同学校之间联合规划、资源共享,密切互动,使教育贫困地区获得优势地域的资源帮助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辐射。这种教育资源的流动互补、互利共赢,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缩小了校际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名校长工作室建立以来,各教育贫困学校抓住发展新机遇,互相影响,利益共享,借助优势地域教育协同发展新平台,朝着实现教育发展共赢的既定目标前行。大大缓解了教育资源缺乏的尴尬局面。我们继续用坚持、坚定、坚守的态度和情怀,一点点撬动,一点点帮扶,促进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优质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重要教育问题”是体现当前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命题。教育脱贫攻坚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名校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体现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