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学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对策

2019-12-16 08:10柳琴珠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柳琴珠

[摘要]学校开设品社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把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开拓出一个渗透传播的渠道,把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教育普及和高度重视。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与社会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拓广阔的实践领域,深层次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契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小学品社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教改的深入,品社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品社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社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合理转变教学观,丰富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它也是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并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今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及时更新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勇于打破传统教学,尽量把品社学科的教育内涵做到深度化、细致化。教师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取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学习和交流,在工作中虚心向他人学习教学经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把控好“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抓住教学契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教师每天需要面对的是各不相同的学生主体,在许多时候,教师应该学会“对症下药”,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一日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段,善于因势利导,融教育于生活之中,变生活为教育时机,把品社学科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如在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不能依赖父母,可是这时有学生打断教师说话,认为有父母可以依赖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他就特别喜欢找妈妈帮助,这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与他传授的观念不同而进行责备或者试图转变学生的观念,而是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加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到相应的教学契机,通过正确的引导,不仅师生关系会变得融洽,还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最终培养学生对学科教育的接受与积极学习的目的。

作为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如平时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例,以家人为观察主体,让学生讲述自己及家人欠缺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善于总结,积极踊跃发言,教师从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从生活小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现实生活及课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健康良好的情操。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积极引导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能够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实施完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时代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尤其在小学品社学科的教学课程结束后,合理布置有趣的课后活动内容以及让学生参与社会小型调研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定义为公益活动。利用活动性质让学生提升团队协作的凝聚力,可以深入探讨以及完成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各自从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从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体会正确的价值观带给自身成长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国庆日开展一次爱国题材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红歌歌唱比赛,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歌声所表达出振奋人心、慷慨激昂的爱国情绪,利用这次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学生也许会面临困难,体验失败也或者能够感受温暖、分享快乐、品尝成功。因而,实践活动对训练学生的理解、判断、归纳、推理、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随着实践过程的发展产生变化,通过活动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乐观的良好品质。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不计个人得失、积极主动帮助他人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要把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作为实施品德与心理健康的目标。

四、教会学生调节管理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引导,对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现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小学生也越来越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情绪的调适尤为重要。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快乐成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主题故事类型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把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以及情绪的转换,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给予心理健康情绪的正确引导,合理把控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如在思品教育中采取换位体验课,以帮助残疾人为例,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像残疾人过马路时,有人会热心帮助,有人却会熟视无睹,更有甚者会嘲笑和戏弄,教师接下来设定问题情境,试问同学,当你处在这种情境下该如何处理?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处在角色中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进行交流,互诉想法,在角色转换的设定下将心比心学会理解他人,从而做到情感体验的升华。教师通过问题来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努力塑造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体系,让二者相辅相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家校配合,保障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施

家庭教育是小学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可或缺,不同的家庭教育侧重点不同,一部分家长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家长应该积极有效地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积极灌输正确的家长价值观,充分达到品德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須主动带动家庭进行教育,如现在网络信息化深入每个家庭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聊天软件,如QQ、微信和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利用课后布置任务,如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通过这个平台让家长把孩子完成过程的记录分享给大家,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励孩子,培养自信心。家长和教师及时把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出来,争取到家长对学校、教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家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采取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完善品社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最常见的沟通形式,针对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品社学科的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关系的稳固发展,使家庭与学校、教师形成合力,合理地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施。

小学品德课程不仅可以塑造学生完整的品德道德体系,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在品德教学课程中应加深心理健康的推进和引导,在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以心理发展为核心目标,积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最终培养出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邓肇玖.小学品社学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2]苏英芳,朱晓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

[3]王群.探析小学品社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项目基金: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融合教育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6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