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9-12-16 08:10楚秀银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校本教研专业成长

楚秀银

[摘要]校本教研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出发点,学校应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实质。二是加强理论指导,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三是注重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包括构建课题研究模式,强化集体教研活动,搞好集体备课,抓好公开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落实校本培训几个方面。

[关键词]校本教研;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专业成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实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它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特征。

为此,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各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教学科研小组,并设立教科室,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新课程、新课标学习,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方式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加强理论指导,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

理论学习目的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要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学校很多教师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勇敢地担当课程改革的弄潮儿。但是,毋庸讳言,仍有一小部分教师不愿意下大力气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些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与素质教育极不相称。为了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校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统一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的理念,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熟练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还采用培训、讲座、讨论、自学等学习形式,组织教师开展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在学习时勤作笔录、勤写心得,并结合教学教研实际适时运用,使教师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迁移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去。

三、注重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在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中,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構建课题研究模式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通过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选择课题。在选择课题时,要求教师结合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宁小勿大、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选题。课题实施三级管理结构,即校长室——科研室——教研组。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为载体,实施板块式管理。教师围绕总课题分别选择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学校形成了科科有课题、人人有课题的研究氛围。

(2)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检查课题开展情况,引导教师带着任务去实验,注重过程的积累与总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培训,以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强化集体教研活动

教研的内容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参加教研的教师要做到带着问题与反思而来,带着感悟与启发而归。“研讨日活动”为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一位教师写下这样一段话:“在集体教研中,大家常常争个面红耳赤。慢慢地,我喜欢上了由单枪匹马的作战转变成这种互助合作的工作方式,有时心中的一个困惑,因为同事的一句良言而茅塞顿开,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3.搞好集体备课

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开展集体研讨备课的时候,注意做到“三结合”,即点面结合、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结合、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先进的教学手段资源结合。同时,还强调反馈评价,注重群策群力,弘扬集体智慧。集体备课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4.抓好公开课教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公开课。在组织公开课教学时体现一定的梯度,即开展三级课教学活动,由骨干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年轻教师上新秀课。每次公开课后都认真组织好评课活动,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集体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增强。

5.积极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为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学校开辟了“教师论坛”,就课改实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组织讨论,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

6.落实校本培训

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新课标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师德师风培训和新课程培训。

(1)师德师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学校印发了相关学习材料,做到每名教师人手一份,并定时组织学习,要求学习后写总结或心得。

(2)加强新课程培训。学校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机遇,坚持“培训先行、全员参与”的原则,构建学习培训网络,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

首先,培训活动多层次。①宏观通识性培训。学校组织召开新课改专题学习会议,引导教师学习《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指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内容,使教师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理解新课程的意义,把握新课程的理念。②渗透性培训。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组织任课教师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渗透性学习,引领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其次,培训活动多样化。第一种是集中式专题培训。学校外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专题讲座,重点解决观念层面上的问题,使教师接受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第二种是专题研讨式培训。由教导处组织,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新课程理念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以研讨、讲座、观看录像、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第三种是行动研究式培训。即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进行专题研讨。这种培訓方式倡导教师围绕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并针对参与者的疑惑及困难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学校还定期开设“教师论坛”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空间,变“单口说”为“群口说”。第四种是教学案例反思式培训。以“案例”为载体,以教师小组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用新课改理念去剖析、研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程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第五种是以夯实基础为主的“三基”培训。基于课改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遵循“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三基”培训,即教师基本知识培训、基本功提高培训、处理信息基本能力培训。

总之,通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教师在横向交流中博采众长,提高了教学能力,加快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升文.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N].福建日报,2012-11-06 .

[3]王家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N].汉中日报,2011-06-02 .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校本教研专业成长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