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新洪
【摘要】当前正处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推动减负增效的教学时代,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产生了“前置性作业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先以前置作业引导预习,给教师形成预习学习反馈,接着由教师根据学习反馈制定教学方案,确定班级学习的重难点,并通过随堂测试的方法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基础知识。这打破了以往的教后学,学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前置性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预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上课效率。本文将通过前置性作业设计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论述前置性作业设计有利于高中语文课堂深化改革,符合时代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同,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我发现“前置性作业设计”有利于课堂“以学生为本”。“前置性作业设计”,通过学生先在课前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导。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问题,其疑惑得以提前充分地展现,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指导,有助于对同学们的真正问题的归纳和解决。这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实效。
一、有效设置问题,造好预习根基
“前置性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先进行学习,而后教师再进行教导。在学生对课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就涉及如何有效设置预习问题。要在课前预习作业中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这篇课文中要学何内容,要怎样推进学习。这就是“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涉及前置问题十分具有技术含量,必须先规定明确的预习范围和内容,不能设计空洞不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尽量简洁并且指向明确,使学生明白问题的设计目的。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课文教学当中,教师可先设计导学案,在其中设计前置性作业。在一开始的问题设置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題:试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结果收上来的答案五花八门,多数学生答非所问,不清楚何谓情景交融,不明白何谓“体会”之含义。基于此,我调整了我的问题形式,试图对学生一步步地引导: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在橘子洲看到了哪些景物?
2.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3.描写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4.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这些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体时,学生便能够找到方向,并且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要求。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只需要在课堂上引入情景交融的概念,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同时还令学生明白如何对“情景交融”进行分析。这对比原来直接教导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理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运用互联网资源,课文知识情景化
就一般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学生还不足以对一篇完整的课文知识进行深度解构与应用,不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所设计的前置问题。但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拥有的资源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情景,能够更好地完成“前置性作业”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在融入情景中进行知识探索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素养。
首先是体会作品的背景。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认同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作品所展现的历史情景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其次是对作者生活环境的了解,这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写这一文章的意图。学生可以靠近作者的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掌握作品主题。最后是教学辅导资料的应用。互联网上拥有许多有质量的课件与教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把握。例如在《拿来主义》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了解《拿来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活情境,同时通过互联网上的课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解。
互联网上拥有广泛浩渺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是一种可视化高且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更加具有主动性与自觉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提高高中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
三、创新反馈方式,多方面了解预习情况
设计完毕预习问题,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初步领会了文章内容并完成了预习,那么教师如何获得学生的预习反馈,才可以更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以传统的反馈方式来说,主要以“牛刀小试”之类的课前测试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这种传统的反馈形式更多只停留在表面,不少教师只是单纯列几个简单的问题,在形式上完成反馈。但这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差异,更无法了解学生在何处知识预习不到位。这样的反馈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是完全不足的。所以我们必须创新预习反馈形式。高中语文学科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笔下表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学科学习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理解感悟能力等。基于此,在高中语文课堂的预习反馈中,我们可以将单纯的课前测试,转化为形式更加多元、更有实质意义的反馈机制。从单纯的记忆和书写延伸到记忆与理解的综合运用。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课文教学中,由于《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演讲文章,教师可以令学生借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风格和手法完成自拟主题的一次演讲;在《祝福》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预习之后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看法,以及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当时人的关系的理解;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令学生创作一篇小作文表达预习《像山那样思考》的感悟与从中获得的启示等等。
深化课堂改革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前置性作业设计”能够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反馈,从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这样做,不仅使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还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在操作范围内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前置性作业设计”是一种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样式,符合时代潮流。在学生学习方面,它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初步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预习反馈的环节中,有利于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反馈方式获得多方面的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师方面,通过学生的预习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使教学更有目的性;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相对来说减轻了基础讲解上的教学任务,可以放更多精力在提高学生能力上。可以说,“前置性作业设计”符合深化课标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赢。但要想充分运用好“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学法,必须要结合学情反复实践,只有符合实际学情,才能达到它的最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2]朱鸿翠.“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
[3]林文强.探析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