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带刺的朋友》的教学为例,论述精读引领课与品评课应该抓住三点:课文选篇精确、教学目标精准、课堂教学策略精炼,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精读引领课 品评课 《带刺的朋友》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37-03
“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中的精读引领课与品评课(以下简称为“精读课”),上承预习课、方法指导课,下启阅读拓展课、读写表达课,是一个单元教学中的核心课型。其中,最常见的是“1+1”课型,即品读一篇精读课文,略读一篇课外文章。这种课型一课时完成两篇文章,阅读量大,效率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带刺的朋友》的教学为例,探究“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中精读课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文选篇精确
在“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的所有课型中,精读课起着引领的作用,它的要义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悟语言的精妙,为后面的阅读拓展课、读写延展课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单元人文主题,立足单元的语文要素,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点,着眼于阅读方法的选取,从而确定精读课文的选篇及学习目标。
(一)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当前统编教材的特点是双线编排,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同时进行。所谓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读指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编排的3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语言各具特色,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其中,《带刺的朋友》从儿童的角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充满童真童趣,更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小事的兴趣,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也是前后呼应的。
(二)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点,着眼于阅读方法的选取
《带刺的朋友》语言极其生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境生动,“朦胧、斑斑驳驳”等词语,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二是画面生动,“偷”“爬来爬去”“打了一個滚”“扎”等词语,将聪明伶俐的刺猬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三是不同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四是称呼生动,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生动得典型,情趣盎然,是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点,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本单元精课选篇,我们首选《带刺的朋友》。当然,一个单元的精读课选篇不止1篇。精读课的主旨是:突出重点,优化整合,取舍得当。只要选篇符合这个主旨,结合文本特点,体现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达到部编教材的双线编排的目的,在“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中,一个单元安排2-3节精读课都是允许的。
二、教学目标精准
“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中的精读课,其特点在于“精准”——阅读方法精,教学切入点准,体现“一课一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要求“读写并重”,读生动的语句,写自己的想法。我们把“写”放在读写课,把写的前奏——表达,放在精读课的首要位置。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品评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节精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刺猬偷枣”只有四个字,作者却运用了这么多的动作词、拟声词,以及对刺猬不同的称呼来写刺猬偷枣的过程,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刺猬爬树摇枣、落地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的生动有趣的画面,这就是语言的生动。而生动的语言又蕴含着作者表达的情感。依据这样的特点,精读课《带刺的朋友》的表达重点应指向体会与表达,从环境描写、动作词、拟声词、对刺猬不同的称呼,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潜移默化地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于是,我们确定了本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枣”字;2.学习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品读刺猬偷枣的动作词、拟声词,以及对刺猬称呼的不同,通过环境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3.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策略精炼
部编教材从朗读理解、积累作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结合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温故知新、精读感悟、学法总结、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五个环节,并将“读、圈、品、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其中。
(一)温故知新——体现课型、内容的前后呼应
精读课承接预习指导课、基础阅读方法课,在开课之初,在内容上很有必要温故知新,在课型上也有勾连的必要。因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吗?
2.请你回忆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能不能用四个字概括?
3.对比“刺”和“枣”字。(要领:一看结构,二看关键笔画)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第1、2个问题回顾了上节课学过的课文的主要内容,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书写,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刺”“枣”相同的部件和不同的笔画,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并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二)精读感悟——“读、圈、品、悟”逐步感悟语言之生动
为了带领学生充分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性,我们从易到难,分成三个环节逐步感悟,分别是:初步了解刺猬偷枣过程;品读刺猬偷枣的高明;用上生动的词语,再次复述偷枣的过程。
1.默读、圈画词语,初步梳理: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刺猬偷枣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动作词,正是这些不同的词语,完美诠释了刺猬“高明偷枣”的过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圈画梳理、贴图梳理、言语梳理三个步骤,带领学生梳理一遍刺猬偷枣的过程:
师:嘘!同学们,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只小刺猬来偷枣啦!
(1)自由朗读课文2~10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
(2)学生汇报自己圈出了哪些动作词,教师圈画。
(3)教师圈出后,让学生检查都圈对了没有,没有圈完整的再圈一圈。让学生齐读动作词。
(4)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把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贴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5)借助板书和插图,让学生说说刺猬是怎么偷枣的,“高明”又是什么意思。
上述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月色朦胧的情境,让学生默读课文,独自安静地完成圈画动作词的任务,再汇报对照、补充;然后,教师摆出事先准备好的绘有刺猬、枣树的手工图,把动作词贴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明确刺猬偷枣过程中到过的不同位置,以及运用的不同动作;接着,借助板书和编者特意安排的资源——插图,指向初步的言语表达,让学生说出刺猬偷枣的过程,猜测“高明”的意思。这样循序渐进,能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也接触了文章的中心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进而流畅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提炼问题,在精读细品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
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体会语言生动的“热身准备”,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健身达标”,它是本节精读课重点攻坚的内容,也是一个突破难点的过程。本文的语言生动主要表现在:偷枣动作的高明、拟声词的多样,对刺猬称呼的不同,环境描写词的贴切,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教师怎样提问才能带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品悟出那么多“生动”,又不显得杂乱?有时候,一个关键问题的提出,往往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作用。经过再三考量,我们以下面的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引领这个环节:
小组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刺猬偷枣的高明?说说你的理由。
看似粗放的问题,里面其實统领了本文的各种“生动”,一切都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之中,无论学生选取哪个角度,都能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感悟、表达。我们预设了以下4个片段:(4个片段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
预设1:感受生动之一——环境描写的生动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找到这个文段的学生思维是敏锐的,说出的理由也是比较有童趣的。这个环节能有效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当时,就有学生这样回答:
生1:刺猬偷枣很会选时间哦,这样的月色很难被人发现。
生2:月黑风高之夜是小偷行窃的最佳时刻,刺猬也不例外,朦胧、斑斑驳驳的月色恰是它最好的保护伞。
生3:我要是刺猬我也会选这个时候。
师:这么说来,刺猬和你们一样,都是高手啊!(全场哈哈大笑)
这就是孩子,在轻松的交流中,学生把刺猬与自己融为一体,不愁发现不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预设2:感受生动之二——刺猬偷枣动作的“随机应变”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刺猬偷枣的高明,最明显的就是它偷枣动作的多样,这个段落是动作最集中,也是学生找得最多的。加上前面的“爬、摇晃、掉、摔”等动作,“高明”表现得真是淋漓尽致。学生的交流也很成功:
生1:它很高明,能根据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动作,比如:爬到枝条上了才用力摇晃。
生2:它很高明,能运用自己身体的优势快速偷枣,比如:从树上掉下来,因为它有坚硬的外壳的保护,摔不死。
生3:还有“打滚、扎枣”,那叫一个迅速呢,就是因为它满身是刺。
孩子的思维是多么地干净!比较起前面2个预设,后面的2个预设,学生找的时候可能难度大些,这就需要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3:指导朗读,感受生动之三——拟声词带来的画面感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引导语“同学们,刺猬偷枣时还发出了一些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课文里有,快找一找”,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用下面的提示语、手势语指导学生朗读拟声词,读出枣多、落地又密的特点“小刺猬摇得不够用力哦”“红枣落地的声音‘噼里啪啦,是小刺猬用力地摇晃枝条,这位同学的红枣落得不够多哦”,并做手势语,师生连说三个“噼里啪啦”,直到刺猬看到满地的红枣果断从树上掉了下来,发出了“噗”的一声。为了加深体会,教师再提出这个问题“加上这些拟声词,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拟声词,能让我们身临其境,似乎看到了刺猬偷枣的画面,这就是语言的生动之——画面感”。
预设4:齐读,感悟生动之四——对刺猬不同称呼的喜爱感
刺猬偷枣如此高明,作者对它的感情也是逐渐加深的,从之前的普通好奇到后面的暗暗称奇,内心也是发出了“高明”的感叹的,从对刺猬的称呼就看略见一斑。教师采用了集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下面的句子,读中悟情,再交流“你发现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那个家伙就嘆的一声掉了下来。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所以,作者由衷地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称刺猬为“带刺的朋友”,它就是文章的标题。这一环节,既让学生领悟了情感,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3.精读提升:概括复述,提升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精读课要注意与口语交际和习作两者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为了巩固上个环节中合作探究的“小刺猬高明”的认识,让学生将交流感悟内化于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结合课后练习题,设计了如下问题:
请你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看着板书,运用上个交流环节中你认为能体现高明的词语,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从初步理顺刺猬偷枣的过程,到生动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体现了语用训练梯度,也呈现了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學法总结:读—圈—品—悟
在学生经历了由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过程后,教师通过学法总结,强调了“读、圈、品、悟”学习的方法,有效地促成了三维目标的达成,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拓展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丛书第4册第41页《小虾》
精读课贵在读精、读透,习得方法。拓展阅读环节是精读的“阅兵场”。方法掌握得好不好,试试就知道。为了巩固精读过程中“读、圈、品、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达到学、练的统一,我们选择了同样是描写动物,并且特点鲜明、动作较多的《小虾》一文,采用阅读单的形式来检验本节课的阅读效果。
1.自由朗读文章《小虾》。
2.同桌一起完成学习单:
(1)文章是从 ____、____ 、____来介绍小虾的。
(2)小虾吃食给你留下了 的印象。
(3)圈出小虾吃食的动作词,你从哪些动作词体会到语言的生动有趣?
(五)推荐书籍: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一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推荐课外阅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精读课,我们提倡进行策略的示范与指导学习,把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有机联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力求形成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从而为接下来的阅读实践拓展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赵娟(1980— ),女,湖南武冈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系南宁市教学骨干,现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语文阅读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