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9-12-09 02:00
中国德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育观启发性启迪

思政教育要更加注重启发性

从某种角度来讲,思政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工作,因而必须坚持唯实以求,不能搞花架子;坚持唯效是图,不能走形式。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将思政铸魂融入到素质教育全过程,才能保证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思政教育“不缺席”、思政学习“不掉队”。无论课上还是课外,思政教育都要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有人说,这是当前思政教育的一块“短板”。但从目前成果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将之变成守正创新的“潜力板”。面向未来,思政课教学还需在思想启迪、理论武装和实践指导等环节,下功夫、做细活。一方面,改变照本宣科传统模式,探索案例教学等新方式,以理论的视野解读时代的需求、把握发展的脉搏。另一方面,理论学习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夯实思政教学的深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奋斗一线感悟人生启迪、在红色基地汲取精神力量。

(徐晓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人民日报》2019年10月8日第05版)

新中国70年儿童观的变迁

所谓的儿童观,直接地讲就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儿童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它更为内核的东西是我们对“儿童是谁”的历史追问与时代反思。我们有着怎样的儿童观,其内部已经暗含了怎样培育此种儿童的教育观、课程观。因此,儿童观是教育观的第一要義,它影响并决定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纵观新中国7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首先是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革”时期,儿童观发生错位,“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由此,新中国近现代儿童观念改造得以确立并正在进行。

(陈乐乐:《新中国70年儿童观的历史考察与反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教育观启发性启迪
智珠2则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然的启迪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