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之
消费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又渗透着深刻的伦理价值。决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不仅有其经济能力,而且有其愿望的制约和影响,而这种愿望中包含着各种因素,其中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核心。在德育工作中,以消费伦理教育为切入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思路。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与他们的前辈迥然不同。近几十年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繁荣,商品丰富。有人惊呼,中国进入了“消费社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各种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青少年面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验。由于国外消费主义的影响,以及各种精致的商品广告的推波助澜,一些青少年在消费问题上走入了误区,崇尚高消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国依然不失其价值。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反对消费主义,才能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节俭能对各种自发的物质欲望进行节制,从而奠定道德自律的基础。反之,奢侈和放纵会使坚强意志和刚毅精神荡然无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反对任何贪图享受的思想和行为。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人,必须加强消费伦理教育,使青年人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伦理理念,并以这一理念教育青少年。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人均GDP还不高,与欧美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这就需要在消费伦理上倡导“简约适度”的理念,使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协调。同时,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在消费伦理上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使經济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消费问题甚至成为环境问题的核心。消费伦理教育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要教育青少年做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并自觉投入到垃圾分类等消费伦理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