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磊
摘 要:音乐是让人们进行灵魂互动与情感交流的一座“鹊桥”,从专业艺术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音乐讲述的是人们对于美的长久执着。因此,学习音乐、培养审美习惯以及锻炼审美能力就是一个产生美的长期过程。高校音乐教师应拿出自己的真实本领,瞄准入口,抓住契合点,让音乐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不仅具备演唱技能,还要启迪学生开发审视音乐美的慧眼,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优质发展。文章简单概括了审美的有效价值,针对我国审美教学现状进行说明,着重探讨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个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越发凸显。为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高校普遍采用自我教育为主、教师从旁协助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同时,学习到创新音乐的方法。
一、审美价值
(一)引导作用
1.宏观指导社会审美
集专业化与社会化为一体的高校音乐教学课堂是帮助学生审美培养的主要场所,应该从社会审美的宏观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审美朝着积极奋发的基调不断靠近,依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流审美引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只有价值观发挥决定性影响,学生审美方向才有指路灯,而这盏指路灯又需提灯人——社会风气所带领,让灯光照亮更多的地方,照亮黑暗、照进心灵、照耀灵魂,达到以物带人,让学生看美、知美、懂美,让音乐对平凡人来说不再遥不可及,让更多的人看见社会灵活性的一面。
2.微观指导个体审美
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计划性地培养音乐人才已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大体走向。不仅在某些内容或形式上与传统音乐教学大相径庭,现代音乐教学还更看重学生的整体素能,在这方面学校及教师都在费尽苦心,努力培养与塑造高校学子,使其获取高效学习方法,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提高对美的审视能力,满足对音乐美感的需求。尽管如此,其根本目标依旧如初:“培养人才、升华自我、服务社会。”
(二)带动作用
1.价值取向带动认知需求
为扩大学生对美的接触面,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音乐美,为使学生正确理解音乐美的内涵,高校创建了社会化与艺术化两相结合的大众交流平台,帮助高校学子从心理健康方面的审美角度過渡到社会大众的审美角度,实化审美内涵。
2.价值取向带动教学发展
引导社会层面的审美只是高校音乐教学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质性补充高校音乐教学内涵也是其重要内容。依靠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人文思想,发展全方位的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内涵,促进教学发展。
二、当下审美教学的缺点
(一)无高强度审视美的意识
受20世纪某些落后教育观念的影响,现今我国某些高校的音乐教学理念还存在保守、与时代特色不相符的滞后性。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高校只把音乐教学作为简单向学生讲授基本乐理知识、分享歌唱方法以及乐谱基础知识的一门算不上专业课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虽顾及了理论知识的普及,却忽略了培养学生一双审视美的慧眼,学生领会不到音乐本身的美感。
(二)教学团队不够完备
部分高校还把音乐教学看做是活跃课堂氛围的一门课程,从而忽略了可帮助学生领会音乐美感的引导方式,进而忽略向院校内引进高层次音乐人才。观察现今各高校中的音乐教师,大体而言,他们的整体素能算不上最佳,具备的专业知识、脑子中的教学观念等与时代所需的实用性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弱点会制约自身发展,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存在不足之处,音乐教育事业的前进之路必定有无数荆棘。
(三)学生对美未“上瘾”
高校学子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是否具备对审美的兴趣度直接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中审美教学的发展前景是否良好。但目前调查报告显示,高校中对音乐有极大兴趣的学子并不多,一些有兴趣的学子也不能耐住性子进行学习,致使学校即使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无法以一方之力带动整体发展。再因为我国的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沟通,音乐教师手中的学生实际情况资料并不多,较难找到突破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高校音乐审美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以基连教,提能力
将基础知识与审美教学相关联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最高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帮助学生打牢音乐整体素能的地基。要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音乐感知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拥有扎实基本音乐知识。拥有这些基础,学生才能在音乐鉴赏与审视美的过程中有收有放。鉴赏音乐作品的基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乐理知识,所以,帮助学生及时补充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和关键一项教学内容。平衡教学量是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时应高度重视的教学问题,以启迪学生自我学习为主,避免影响学生的审美感知。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对讲解的音乐作品进行精挑细选注重精心挑选,通过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认知,增加讲授的基本知识量,夯实鉴赏基础。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注重整合音乐内容与形式,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帮助学生打破内容和形式的自我矛盾,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以及鉴赏水平。
(二)联情景与想象,强化技能培训
以前依靠录音机播放音乐作品,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审美鉴赏和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即使播放的音乐再优美动听,也无法从根本让学生如临实地的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情趣,更无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如今依靠科技的进步,教师通过关注音乐教学中的情景设置,慢慢指引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高效能地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能,让情景带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现多方位的音乐形象,在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支持下,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音乐美韵。
(三)联创新、改队伍,提技能
高校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方式方法是否能够得到良性发展。高校教育资源的明显匮乏受到低重视度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层面,没有强大的教师队伍就无法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审美素能因其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高校学习部门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壮大高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能。因此,想要高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能,高校就要从培养高素能的音乐教师着手,让师资力量不断向前发展,为音乐教学的长存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良教学策略方面加大执行力度,通过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将自身知识悉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的终极教学目标——学会审美,提高整体素能。为了帮助学生增加自我的审美热情,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的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严格要求外,也要显露微笑,为学生增添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在丰富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对美的审视方式。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多把关注点着重放在了技术培训方面,对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方面缺乏重视,限制了学生审美素能的发展,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用武之地。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音乐教学现状,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就其旧有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创新改革,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能,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乐理知识与情景式教学相整合,促进我国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四)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音乐课堂,开展教学
民间的一大部分音乐家,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实上,在高校音乐课堂上出现民间艺人身影并不稀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一群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因民间艺术团体或个体的努力奋斗而产出。报告显示,如今民间艺人的身影已难在高校音乐课堂看见,音乐教学与民间艺人虽都在向前发展,却无相交点。有些人渐渐认为不能让民间艺人登入高校讲台,因为他们所讲的民间音乐是不能与高校音乐相比较的“低端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这些“低端之物”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因为认识不深入才会贬低民间艺人及艺术作品。为纠正这一错误,更好传承与发展这些文化,政府颁布鼓励与支持政策,将民间艺人重回高校课堂作为重要政策,让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音乐氛围环绕身旁。但在聘请民间艺人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授课时,专业的音乐教师应在旁辅助,进行联合授课。安排专业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解答民间艺人所不能回答的专业性问题,为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促进当地音乐教学工作效果倍增。
(五)建立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基地
想要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与地方音乐的有机融合,就理应对当地民间音乐作品进行精挑细选,立足地方实际,完善非遗文化建设工作,联合高校与地方政府一起为文化基地选址;为缩短建设日期与提高建设效果,要积极撮合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多多交流,加强联系,提高配合度、亲密度;用实力赢取政府的鼓励与大力支持,使其派遣专业人员与高校共同监督项目建设;为确保工程按时完成以及日后正常运行,组建基地管理委员会作为基地必備的建设部门,安排专业人员监管各部门工作,使建设完的文化基地能满足学生的基本文化活动需求,包括田野采风与实践音乐操作等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报告研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坚持特色教学的办学理念,向教育部提交本校发展的具体目标,获取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为实现民间艺术与高校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应立足地方文化,了解地方背景,提高办学特色,主动承担发扬民间优秀文化的重任,组织人员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延长文化产业链,为民间文化谋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8(17).
[2]杨帆.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19).
[3]徐震宇,肖雯庭.高校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应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7(7).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