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冰 李俊邑
摘 要:明代青花香炉纹饰的题材从明早期普遍的繁缛精致的吉祥纹样再到明中后期具有高雅含义的人物故事纹样的盛行,这一转变与时代环境、技术发展、社会审美转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章通过研究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饰的题材、构图、笔法和釉色特点等方面,探索其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装饰美学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6SJD76006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关于明青花香炉人物纹样
明代香炉尤其以瓷质香炉的釉色、装饰手法的多样而在香炉文化发展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明代瓷香炉种类繁多,其中青花香炉装饰特点鲜明,在青花香炉的装饰题材中,从明早中期对元青花外来纹饰元素的继承与新晋外来纹饰元素的运用,到本土传统题材图案大增,再到人物题材纹饰的普及,使明代瓷质香炉有了更加深刻、独特的面貌与品格。
(一)明代青花香炉纹饰总体风貌
明早期的青花香炉出土数量极少,大多为青釉香炉。青花装饰题材也多为花草纹、弦纹及宗教题材纹饰。明代中期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青花香炉甚多,青花香炉的纹饰题材范围广泛,其纹饰多以折枝花卉纹等花草纹为主纹,回纹、卷草纹、弦纹、云气纹等纹为辅纹。明代中晚期是青花炉人物纹样大量问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炉纹样大量出现八仙纹、八宝纹、八卦纹以及众多的人物纹,其中多为圣贤、高士等立意深远的故事图。
(二)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分类
明代中晚期青花香炉的人物纹样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其题材的范围也很广泛,其中包括诗意图、高士图、神话故事、宗教人物、圣贤故事等。成化年间的历史人物纹、宗教人物纹丰富了青花香炉纹饰的题材;嘉靖、万历年间的人物纹饰更为繁多,历史人物题材得到了更多应用与发展。此外,具有吉祥寓意、可以体现风土人情的人物纹饰独树一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民间审美意趣。万历年间官窑民窑并兴,文人画流行开来,进入中期以后,人物纹饰题材明显增多,技法和制作工艺都有所提高。随着工艺美术受文人画影响进一步加深,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炉尤其以圣贤故事、高士主题为题材的人物纹著称。如明弘治年间青花访友图筒式炉(图1)、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爱鹅图贴足炉(图2)等。因受宗教之风影响,明代中晚期宗教人物纹饰盛行,如明代天启时期罗汉图钵式炉(图3)。
二、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的美学特点
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不仅内容繁多,绘制技巧高超,而且其在继承前朝人物纹饰精髓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明早期青花香炉人物纹较少出现。明成化的纹饰风格清雅。弘治年间继承了成化年间纹饰风格的特征,正德年间更进一步发展了人物纹饰的题材,纹饰风格由清雅向素实浑厚发展。嘉靖官窑画工精湛简练,构图随意,画法生动,青料清明淡雅。天启、崇祯年间,人物更重写意,线条流畅细腻,青花色泽明艳,装饰日趋简化,人物纹饰多继承传统的装饰风格,画法新奇。
(一)青花香炉人物纹的时代性特点
青花香炉人物纹的沛然兴起,与青花颜料的变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代早期青花绘制使用颜料为本土料,青料发色浓郁,青中带黑,烧成后容易晕散,另外本土料烧成后会伴随“咬胎”现象,导致人物的造型和神韵都很难表现,所以并不适宜绘制人物题材的纹饰,这也是人物纹饰较少出现的原因。“苏麻泥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这种海外钴料呈色明艳,青料绘彩烧成后不再容易晕散,更易绘制人物的神态与动势,它的出现为人物纹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人物纹饰从此开始发展起来。明代青花香炉中人物纹种类的进一步丰富,也反映了艺术的时代性影响。早在元代,青花瓷就已经出现了人物故事装饰纹,但其题材大多为历史、神话及元曲故事等,明代青花瓷器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很多种类,所以同步更新的也包括明早中期的青花香炉人物题材。
(二)明代青花香炉的装饰美与意韵美
明青花香炉的主要装饰手法还是以绘制为主,其题材丰富异常,大多为植物花果纹,比如莲花、宝相花、梅兰竹松等,动物纹也常被用在青花香炉的装饰题材中。另外,水波火焰纹及与宗教有关的梵文、八卦纹也风靡一时。人物纹的盛行,更提高了明青花香炉的立意与品位。首先,在青花香炉人物纹的装饰技法上,人物纹绘制最讲究形神具备,明中期的青花香炉人物纹人物形态修长。姿态如仙人般飘逸,因为色彩是简单的青白分明的配置,表现人物时就不能完全依赖丰富的色彩。需要格外重视用笔法来传达人物的神韵,青花香炉人物纹样的技艺美就在于有时甚至仅仅两三笔就能充分传达人物的神态。可见工匠炉火纯青的绘瓷技法。明代中期分水技法的出现,为人物纹的“意备”打下了基础,使得最终烧成的人物纹呈现细腻的层次变化。其次,在青花香炉人物题材纹饰的构图上,明中晚期青花炉人物图皆以小品呈现,构图透气简洁,白底蓝花净丽青翠,更显清晰分明。白地空间的疏密大小不光影响视觉效果的获取,也影响装饰图案的美感表现,而明代青花香炉非常注意青花与白地面积比例的把控。此外,主体为中,辅纹呈带状被安置在外围,层次感增强,画面动而不乱,人物的动与纹饰的静相得益彰。如鼎式炉和奁式炉就多使用多层图案装饰,各个部分以弦纹作隔断,增加层次。最后,在青花香炉人物紋样的色彩配置上,唯一主调的青与白,明朗清晰,对比中又有统一。青即蓝,蓝的分类各有风韵,而青花的青,清新明快又神秘典雅,尤其在沾青绘于白瓷之上时,笔锋的起承转合会酿成类似山水画中浓墨之处的积淀,浓淡相宜,变幻莫测。
三、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的文化内涵
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样繁多且广泛,但无论人物纹样的主题为何,它都是有内在意义的,或者象征吉祥,或者追求高洁,又或者有某种寄托。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明代的世俗艺术大行其道,影响了一众文人将艺术创作转变得更具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工匠多把文人视为尊崇对象,所以多有模仿文人画主题的青花纹样流通于市,所以它是各种因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
(一)纹必有意
在青花香炉人物纹饰中,所有的人物纹都表达了积极、正面的含义。如婴戏纹,在唐末时期出现并发展,到明代后期,婴戏纹开始以青花绘制的方式展现在瓷炉、瓷瓶、瓷碗等载体上。婴戏纹多用来表达吉祥、多子的愿望。明代帝王百姓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在祈福祭祀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香炉上大量出现佛教人物、八仙纹、八宝纹、八卦纹等宗教寓意纹饰,以此起到传播教义、教化百姓的作用。在众多青花香炉人物纹饰中最值得一提的即为明代中晚期的圣贤与高士为题材的人物纹样。在明代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的思想认知、感情及立场逐渐向民众靠近,大量圣贤高士装饰纹样都具有鲜明的文人风范,此类纹样表达了民众对于文人的向往和高洁品质的推崇。
(二)世俗审美
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同样,明代艺术的内容也包含市井生活,它们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俗画。世俗化的影响,打破了香炉装饰题材的局限性,加上青花香炉工艺的精进,成本的降低,使得香炉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贴近生活理想的人物纹饰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明晚期社会动荡,民众寻求更加现实的理想。这些因素多在明代众多富有浓郁生活气息,蕴含生活理想的青花香炉人物纹饰中有所体现。
(三)文人风范
《明史》中说:“古之为士者,以登仕为荣,以罢职为辱。今之为士者,以溷迹无闻为福。”较之以往,明代的文人阶层发生了质的转变:文人的政治属性慢慢抽离,文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变为远离官场的布衣、隐士。明代的艺术创作、鉴赏、品评,也不再如唐宋时由士夫官僚阶层主导,而转由文人阶层主导。明代青瓷工匠在绘制时多参考受人尊崇的文人画,又因明代印刷术的进步,为青瓷工匠临摹文人画作提供了充分的渠道和模本。所以此时多出现立意高远、形象生动的人物故事为主题的画面。青花香炉人物纹饰的创作,难以脱离文人这一群体。他们在构图、笔墨、技法等创作方面,不仅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更影响了青花人物纹样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明代青花香炉人物纹的盛行,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审美潮流的影响都紧密相关。人物纹的产生使明代青花香炉有了新颖的面貌、率意的性格和精美的表现手法,使明代香炉艺术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并影响着后世相关艺术的发展,在工艺美术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当代艺术工作者应研究其中的精髓,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传承和保护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张浦生.青花瓷器鉴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5.
[4]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南炳文,汤纲.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张道一.设计在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7]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8]赵名璟.明代青花瓷质香炉综述[J].南方文物,1993(4).
[9]高阿申.宋元明瓷炉简论[J].收藏家,1998(4).
[10]赵琳.元明工艺美术風格流变[D].复旦大学,2011.
[11]施茜.元代青花的造型与纹饰[D].苏州大学,2005.
[12]苏西亚.论元青花瓷器装饰中的莲纹[D].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吕冰,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俊邑,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