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开放教育应对策略探讨

2019-12-06 06:26白昊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开放教育

白昊

摘 要:工业文明落幕,后工业文明来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迎来的又一次巨变转折。社会嬗变催生新的社会需求,需要新生代人类承担新的发展使命。开放教育只有前瞻性地把握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轨迹,才能应对时代巨变所提出的要求。社会转型期,开放教育必须重新定义教师角色,推进教学范式转型,吸纳新的学习方式,重塑开放教育教学体系,才能迎接时代挑战。

关键词:开放教育;重定角色;教学范式转型;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B-0115-04

在新的科技浪潮推涌下,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文明迈向后工业文明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呼唤具有新的观念意识、新的专业素养、超强行动力的新人,只有新一代的数字公民才能承担社会大转型的使命。同理,开放教育教学范式转型也需要新型教师才能承担起新的角色职责,只有吸纳新的“养分”——新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教学才能勃发生机,更好地应对时代巨变。

一、重新定义教师角色,实现教学范式转型

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仅是一张蓝图,它是非直线的、复杂的、单一方向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不能将改革导向成功;同时,改革也不能只交给专家来指挥,每个人都是变革的动力,教师更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師)必须成为熟练的变革力量,方能使教育变革卓有成效。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社会转型需要重构教师角色,后工业社会,新兴技术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与挑战日益明显,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新的学习范式,即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学习、MOOC学习、微学习等的涌现,昭示着工厂模式的现代教育教学范式必须解构重塑,原定教师角色职责和职业素养必须消解重建,否则制度化教育难以承载起培育新生代数字公民的使命。为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挑战,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于2017年6月颁布《教育者标准》(Standards For Educators),新标准突出了教师在信息时代所应扮演的七种角色,即学习者、领导者、公民、合作者、设计者、促进者、分析者等角色,并将之作为能力维度,以该角色所应具备的各项具体能力达到的标准作为具体能力指标加以呈现。美国对信息化社会教师角色的界定对我国有启示意义。

我国也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要求“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

中美两国在文化、制度、经济、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都不约而同地力推教育信息化,强调教师必须提升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重构教师角色。由中美两国对教师角色标准的界定不难发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其一,传统的知识讲授这一主要方式在解构,它不会彻底消失但其权重值却在大幅度降低。

其二,“教师角色集”中不同角色的位序、重要性在消长,知识讲解角色弱化,信息技术角色凸显,课堂管理角色消退,引导帮扶角色抬升。随时代发展,许多新的角色权重值增加,比如教育全民化、民主化运动的持续发展,需要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因此,与学生的合作、平等对话等将成为常态。同时,社会节奏加快,人工智能普及,机器人会涌入职场,“无用”的人将越来越多,这样的境况中,教师可能更多地要担负起心理咨询、人生意义启悟、职业设计、健康诊断等多重角色职责。

其三,教师角色谱系在拓宽,新的角色在增多,如数字公民、分析者角色,这就是应对大数据时代提出的新角色要求,如教师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分析、预测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及动向,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其他诸如心灵师、职业导师、人机互动师、健康导师、探险规划师、智能算法师等全新的角色都需要教师去履责。

其四,与技术相关的角色将在未来“教师角色集”中越来越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微课的开发,有一定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师就比信息素养差的教师更能承担开发任务,并且制作的效果总体上更好;如对学生的大数据解读,以帮助其认清自己;如协助学生与机器人友好互动相处;如引领学生如何实现新技术对接,诸如脑机对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模拟对抗等。

(二)重构教师职业素养,推动教学范式转型

要促动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深层推进,实现新时代教学范型转换,没有教师的改变,没有教师作为熟练变革者主动参与其中发力,任何教育变革都会流于虚妄。

科学技术推动的后工业社会对开放大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课、MOOC、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的学习形式或教学方式对习惯了传统知识传授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壁垒不是短期内就能突破的,比如微课的设计、开发就涉及不少软件,视频资源编辑有绘声绘影、Premiere 等软件,动画资源编辑有flash、皮影客等软件,图片文本资源编辑可以使用光影魔术手、Photo shop和Power Point等软件。尽管可以组建微课制作团队进行合理分工,或外包给专业公司,但教师自己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更好,更能及时应对学习者需求,提供更快捷的技术支持服务。

二是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力行者,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社会,也是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职业需求、学习需求、时尚流向等三五年为之一大变,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同时,知识总量在呈指数级增长,知识折旧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通道、方式日趋多样。

因此,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否则会被时代所抛弃,更无力引领学生前行。尤其是在信息亲和度、敏感度上,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原本先天就弱于数字原住民的学生,如果再不努力学习跟进,更不可能引导学生的在线学习。

三是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做一个优良的数字公民方能胜任新时代的教师角色任务。维基百科将数字公民界定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和政府活动的人”。教师在设计、实施和评估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应用和示范数字公民意识和责任;倡导、示范并传授如何安全、合法、道德地使用数字信息和技术;提供公平获得适当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机会,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促进并示范与信息和技术使用相关的数字礼仪和社交责任;通过使用数字时代的沟通和协作工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沟通、协作,培养并示范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全球意识。

四是教师须唤醒变革意识,激活改革热情,依托所在机构现有人力及物质条件,在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引领下,组建改革团队,在学校内小范围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改革试点,在实践中冲破旧的思想观念束缚,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吸纳培养同路人,不斷修正错误、建构新体系,待运行良好、时机成熟时,扩大规模,拓展改革试点范围,逐渐将改革引向深入,直至取得阶段性成功,再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深化。

后工业文明时代,教师应转变角色,全面提高整体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当前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冲击为契机,吸纳新的养分,同时纳故吐新,批判性反思、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及内容,深入探究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方法、拓展新的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分析学习者新的学习需求,把握时代及教育发展动向,推动教学范式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研究、创新,在实践中提炼、升华,在合作中对话、交流,重塑教师角色,真正确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消解工业文明烙印深植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解构知识中心取向的教学传统,同时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开发新的学习软件、数字平台、数字化的学习用具,打造智慧校园,优化教育数字资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合作学习、虚拟学习、泛在化的移动学习、终身学习。

二、吸纳新的学习方式,重塑开放教育教学体系

十多年来,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学“地震”,在一系列基于新的技术、设备的学习方式的冲击下,原有的教学模式相形见绌,再难以迎合新时代、新生代的学习需求。目前对开放教育影响较大的新的学习方式有MOOC学习、移动学习,二者之中又融入了翻转学习、微学习、混合学习等新的形式及内容,其影响程度、广度大小不一,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教育教学生态。

(一)MOOC学习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它兴起于2012年,最先是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的愿景,随后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后来,美国之外一些国家的优质大学也加入进来。

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MOOC的本质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纽带,全课程在线生成,借此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除此之外,MOOC还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MOOC以学生为本,由学生自由选择优质课程内容、自定步调、自主的泛在学习,这是其最核心的理念。

其次,传统的教学位序在MOOC中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颠倒,“学”前置于“教”,“教”从于“学”。这要归功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采用与推广,即学生先在家学习教师上传到网络上的事先录制的课程视频或其他在线教育资源,之后再在学校课堂上进行讨论、操作、表演、答疑等活动以深化理解。

第三,MOOC的课程以“微课”为主,内容呈现通常具有“短、小、精、视”的特点,即视频课程为主,且时长压缩在10分钟以内,最小粒度原则,这是为了适应数字新生代“碎片化”的、泛在的移动学习需要。

第四,在评价方式上,MOOC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能够以丰富多样的大数据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轨迹,教师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全面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获得更好的个性化学习体验。由此可见,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支撑下,MOOC平台不断累积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将推动学生学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泛在性、智能化、个性化。开放教育应借鉴MOOC的形式及内容,改造现有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逐步实现课程内容微型化、可视化、优质化、在线化,并辅之以智能推送、学习数据在线记录分析等。同时,全面实现教学范型转换,由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为本转向“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格局,教师应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线上教学的引领扶助及学生在线学习数据的挖掘、分析与管理。开放教育办学机构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打造用户粘度高的智慧型PC端网络学习平台或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合作共建,实现网络化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学。

(二)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基础上发展起来,在移动计算设备的辅助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他人进行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移动学习的国家,而我国移动学习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应该归功于2011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自此之后,非正式的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发生着,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查阅资料、看书、读图、观影视、发微博、写评论、发短视频、购物、支付等已成为生活常态,手机控、低头族随处可见。基于智能手机的非正式移动学习已成为绝大多数中青年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开放教育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休眠”初探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变革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