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技术与模型:基于科研的教育创新

2019-12-05 08:27撰稿董鹏上海市洋泾中学科研室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模型思维课堂教学

撰稿:董鹏/上海市洋泾中学科研室主任

成果完成者:上海市洋泾中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洋泾中学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通过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生责任教育”“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均曾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为了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更多地“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我们于2008年创建了第一间数字化自动录播教室;2009年研发了基于校园网的课堂教学诊断平台;2010年更新了自动录播教室,完善了课堂教学诊断平台,等等。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无缝衔接;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活动,老师们学会了“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的原点思考和程序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焦点思考,实现了由经验思维向实证思维的转化、由散点思维向焦点思维的转化。

本次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成果《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即集我校10年研究之大成。

本文将从问题聚焦、技术创新、模型建构等方面谈谈我们在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将“问题”变为“课题”,科研使创新更“聚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遇到过很多疑难和困惑,比如:课堂教学诊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有效教学反思的路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衔接问题;有效教研模式的创建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并没有知难而退或绕道而行,而是进行了深度思考,将其聚焦、转化为201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课堂教学诊断实践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我们提出了四个不同层次但又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问题(见图1)。

我们不仅研究老师们在专业上应该怎么做,还研究学校如何管理,如何让老师们做起来、做下去、愿意做、做得好。这种管理模式,涉及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和技术管理三个层面,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为实现“研究项目”向“常态教研”的转化提供可能,从而赋予教育科研“生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基于“事实”和“证据”,技术让反思更“深入”

从研究基础来说,“课堂教学诊断实践研究”是一个技术化的研究项目,那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整合到底体现在哪里?

我们认为:要想改善教师的某种思维方式,必须从改变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环境入手。在听评课活动中,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技术。

它相当于为老师们开展听评课活动铺设了一条“轨道”。这条“轨道”包含自动录播技术、诊断技术、评价技术、切片技术、分析技术、资源库技术等,为教师诊断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详实的事实、证据和细节,使教学反思更专业、更深入、更细致。这些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不断加以升级换代,以保证反思更加深入、便捷、高效。这条“轨道”及其相关技术预设了老师们行走的方位、方向、方式和结果。当然,我们也在这条“轨道”上准备了一些帮助老师们走过去的“拐杖”,以及一些如何走过去的“说明书”,告诉老师们在走路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这些东西。老师们只要走在这条路上,他们的反思就会更“深入”,思维就会被“改善”。这就是“技术模型”对“思维模型”的塑型作用。

将“经验”化为“模型”,触发思维结构“变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经验的积累、提升和固化,为此启动了“四大模型”的创建工作,以便研究经验的示范、辐射和推广。

(一)使用“模型”引导做事:通过改变行为,促进思维改善

在反复观察和试验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应该创建一组模型,用以引导教师的行为,保证其在模型的限制中,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经过实践探索和反复讨论,我们达成了共识:课堂教学诊断模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的流程、环境、工具、标准、策略、方式、方法等规则的集合。它相当于课堂教学诊断的“轨道”和“拐杖”,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的行为,引领教师像专家一样思考,最终实现思维方式的改善。

图1

我们从技术、学术、管理和思维四个方面提出了符合课堂教学诊断的关系模式,研制成四大模型。

(二)课堂教学诊断四大模型:

1.思维模型。此模型的核心要素是:换位、观察、定位、解构和重构。其功能:一是改变“我以为”的思维习惯,以“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为最高准则,形成原点思维;二是改变无序思维习惯,提升思维的程序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形成焦点思维。

2.操作模型。此模型有三个关键环节,即初诊、复诊和会诊。其功能:一方面,能实现对思维的塑型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必须自成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创设了鉴赏性、探究性和问题性三种诊断类型,实现了诊断主题来源的实证化以及与诊断内容的自动关联;融汇信息技术和教学论研究成果,开发了点式、横式、纵式、逆式切片技术,实现了把课打开、深度析课的诊断目的。

3.技术模型。此模型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和信息的表达。其功能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技术保障。自主开发的教学诊断实验室和网络辅助评课系统为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提供了一站式平台环境,达到了专业活动技术化、技术环境专业化的效果。

4.管理模型。它有三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分支,即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和技术管理。其功能是:行政管理从“前端”管理变为“后端”管理,也就是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而学术管理和技术管理则成为推进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行政、学术、技术三位一体”课堂教学诊断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管理隐性化、学术管理操作化、技术管理直观化,为实现研究项目成为校本研修常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项目研究以来,我们还在七个方面有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突破(见图1)。

“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的实证精神和“就事论事”的科学态度让我们的日常教学研究逐步走向教学临床研究,这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我们认为,教学临床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病理研究;二是教学诊断研究;三是教学治疗研究。本项研究局限在教学诊断研究范围内。而教学病理学研究,是教学临床研究最难攻克的堡垒,因为教学疾病既可能是教学系统内外部因素的不和谐所致,也可能因系统内部各环节因素的整合不当所生,更有可能是教学活动主体的错位行为示范所致。

课题的这种巨大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明白,我们的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描述、理解、解释和改造教学世界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修炼,我们的技术学习和工具准备还需要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不断调整,这一切都很难!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炽热情感和孜孜以求的不懈态度。教育科研长一分,学校发展就会进一寸。既然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那么唯有探索和钻研,才能走进“自由王国”,走向“绚丽世界”。教育科研,能帮助我们真正找到问题症结,找到思路方法,找到解决路径,而每一次的攻关,每个课题的破解,都会让我们提升到新的境界。

我们对这一切,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猜你喜欢
模型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自制空间站模型
思维跳跳糖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